EN

藏小戈:现代漆画艺术语言的构筑——读程向君漆画艺术

时间: 2012.9.11

从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漆画被确立为独立画种以来,现代漆画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如果把一个画种的发展看作人的一生,现代漆画正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地步入了自己的青年时期。在这二十余年中,现代漆画在艺术语言形成、群体构成、学科建设以及理论探索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关于当代漆画的种种争议也在“一定的进展”的范围内发生着,现代漆画在看似“轰轰烈烈”的背景下发展到今天,承载了太多的内容。程向君就是一位现代漆画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与实践者,从20世纪80代中期开始接触、学习并创作漆画至今,对漆画的理解与感悟伴随着他从青年走向中年。程向君漆画艺术语言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时期的转变。如果将他从80年代中期至今所创作的漆画作品,放置在整个现代漆画发展的历程上来衡量,我们似乎能更真实地感触到这二十余年现代漆画发展的时代缩影。

程向君,198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教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漆画工作室(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他的大学时代时逢现代漆画发展的初期阶段,对他个人而言是一个对漆画掌握与学习的阶段,对现代漆画而言是一个学科创立的初级阶段。在这个时期从美术群体到社会大众对现代漆画都持一种“陌生的赞赏”,对渴望迅速得到发展并得到广泛认同的现代漆画来说,绕过了很多本质性的思考,这一状况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整个漆画创作在题材范围与创作方式上的相对狭窄,更多的受限于同时期版画、国画等画种的影响。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十年间,程向君的漆画创作也处于一种自我肯定与积累阶段,他在这一时期作品的总体特征是尝试将漆画的材料语言通过绘画手段表现出来,创作了大量写实性题材的作品。如1992年创作的《垂死的鱼》利用铝粉表现白色的鱼身,在单纯的色彩中营造了一种古典的韵味。

1995年,程向君在中国美术馆成功地举办了《程向君漆画展》,这对他此前十余年的创作而言是一个总结与梳理。1995年后,为编著《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漆画卷》,他又对全国漆画作者进行了大面积的考察与走访,在大量的接触同时代的漆画作品后,引起了他对个人作品的反思,把个人作品放到美术作品当中进行了一个横向的比较,发现漆画创作有许多自身的不足。作为绘画的一个门类,此时的漆画实际却有很多绘画因素的欠缺,这种欠缺恰恰是它的历史遗留和材料技法所带来的问题造成的,因为漆画创立的时间不长,在开始从事漆画队伍里有很多是从事手工艺的劳动者,他们的漆画创作很大程度上更接近于手工艺制作,已偏离了绘画的轨道,这种思想影响了很多漆画创作者的创作观念。另外,从漆画材料的表现空间来看,也不应局限在某种题材和形式之下,如何打破这种形式,使“漆”通过绘画性的语言,更自如的表现客观对象,成为了程向君当时一个思考的突破点。一个偶然的机会 ,程向君看到了很多中国明清、民国时期的彩绘和描金家具,在这些漆家具的表面上有很多直接绘画的效果,这些效果带有很强的传统审美意识,虽然内容上都是些才子佳人、吉祥符号等,但是在绘画手法上却比1985—1995年间中国漆画整体作品上追求的平面化效果表现得更充分、更自如。对于中国传统的描金漆家具的研究是导致程向君最先在箔上刻线来表现传统题材内容,并使之符号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从1995年后,程向君的漆画艺术语言开始了向平面化的探索。

从1996到1998年的2、3年的时间里, 程向君又进一步深化主体,把漆材质的平面性向它的肌理和粗犷方面发展。从这一时期开始,他更注重创作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包括追随一些在刚刚接触漆画时的种种原始灵感,比如在最初做胎板、刮灰等过程中产生的刮痕、印记等,并将这些想法抽取出来,在创作中进一步扩大化就形成了对肌理感的处理和对刮擦、刻划痕迹的使用。这些使程向君这一时期的作品不同于传统漆画创作中比较温和的表现方式,比如推光、打磨、磨平等,以磨平为例在过去的漆画创作中,如果不平往往会被视为大逆不道的举措,这种举措已经涉及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漆画的审美原则。在这一个时期,程向君在进行一种反思,反思传统漆画的审美标准与现代漆画审美标准的不同,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实际上引入了漆工艺的标准,这种技术性的标准使它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绘画的表现力,而恰恰漆画的优势和弱点又都在这个关键的问题上,优势是它的工艺性很强,缺点是它的工艺性抹杀了漆材料艺术语言的表现。

绕过一些所谓的“经验”,在对漆材料艺术语言表现力的不断探索的过程中,程向君艺术创造常常受生活中看到的一些自然景观、现象的影响和启发。墙体自然剥落班驳痕迹、传统工业遗留的废墟、一些生锈的铁板的天然锈痕等等,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岁月留痕给人带来的一些能够引人思考的东西,有很多自然情趣在里面,这种影响和启发,是他近年作品中形式与色彩变化的重要依托。程向君作品形式的变化,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品读:一、平面化和多视点化。平面化是指空间透视而言的,多视点化是相对单一的和中心视点而言的。运用一个平面结构把不同的图案、符号汇聚到一起形成一种气韵生动的局面。在做画的过程中,不断地打破与补充这种平衡,以求一种艺术上的完整。这也顺应了“漆”材料的天性,易于表达非写实性的题材,使作品更有力度也更自如。二、线的加强,这也是程向君反复寻找与力图表现东方文明的重要体现。线这一造型基本元素,在中国绘画里本身就具有独立的表现价值。线,反映了主观的抽象行为,蕴藏着深邃的思考与意向造型的度。不同于其他的漆画作者把线单纯地理解为“形的界限”,在程向君的画面构成里,线成为构图的重要元素之一,与漆丰富色调的搭配表现出他对现实的一种“梳理”和“虚拟”的视觉印象,在简洁中抽取一种符号的情感,同时运用中国传统的晕染方式又使得画面中漆褐的线具备了一种勾魂摄魄的魅力。三、构图的非完整化与单纯化。这种非完整与完成得是否深入是两个概念,可以说是按照画面需要,运用东方符号与本土语言,寻找一种新的启承转合。这种完整可以随时打破、叠加、组合,使其精心打造的画面越来越趋向表现性、抽象性、象征性。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术语来说,就是传神。这使得他的作品含有东方的、中国文化的神秘性和精神性,包含着一个与实在有联系而又非实在的世界。

另外,从色彩方面看,程向君更注重漆本身固有的颜色的运用。漆的暖色调本身就具有传统的社会性,暖色代表温和,从古漆器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以红为主体颜色的作品,体现出古人对红色的迷恋,楚人尚赤。因此,对漆暖色调的运用也顺应了中国人传统的用色观念。从程向君近期的作品画面上来看,在利用滑石粉制造不同肌理效果后,在利用了漆本身这种棕色调的同时,也注重对滑石粉自身色彩的应用,将它的色彩与漆的色彩相融合,形成了画面上自然成趣的效果。程向君作品的色彩不属于写实类,没有刻意去追求冷、暖色调,而是顺应了漆这个传统物质材料温和、厚重的天然色彩,找到并运用漆材料色彩的自然规律,在画面上反复追求一种单纯的提炼,通过漆材料中色彩的叠加与凝练,逐渐追求自己的加法与减法之道,在逐渐剔除色彩的真实感中寻找着另一种真实的本质。程向君作品中画面的丰富性主要在于画面之间微妙的黑白关系,在他看来,黑白比色彩更重要,一个是作品中的形式变化,一个是色彩间的黑白关系,构成了他近年作品中画面效果的根本。

程向君在与现代漆画相随相携的二十余年中,常常受限于漆却又置身于“漆”外,这完全得益于他对“画”的理解。对很多漆画创作者来说,在漆画创作道路上的学习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他们日后创作的审美原则,譬如,在最初接触漆画这个专业的时候,往往会有很多“先师和高人”凭借已有的经验来指点你选择用什么颜色、什么样的工艺效果,最终又达到什么目标,对这个目标的追求过程,实际上是对漆画“迷”的阶段,这个阶段有可能贯穿了整个漆画创作过程,我们“迷”漆的材料、技法所带来的种种效果,然而在“迷”的同时却不能执迷不悟。程向君对漆画艺术语言的驾驭,靠的是他对漆画悟的过程,而悟又靠什么,靠的是他深厚的艺术修养与敏锐的艺术直觉,是漆画专业技术以外的种种追求,甚至包括他的生活环境、经历乃至于一些喜好,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了他作品的一部分。

漆,虽然是传统文化的象征物,但它毕竟只是代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需要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来看待它,而现代漆画则是一个新生画种。作为现代绘画艺术的一份子,现代漆画的发展还不够成熟,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现代漆画的当务之急是需要漆画家们进一步完善和挖掘它的视觉艺术语言,并以此来构筑现代漆画艺术语言的新格局,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路要走,我们期待,现代漆画能真正实现绘画艺术语言的新境界。

藏小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