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地平线-苏新平作品展”将于官舍•會空間开幕

时间: 2016.6.17

官舍•會空間将在2016年6月18日推出“地平线-苏新平作品展”。展览将于6月18日下午4时开幕。

此次展览提取了苏新平创作中的两个位置连成一条《地平线》,其一是20多年前的小幅石版画,再而是他近期创作的由众多片断拼连而成的风景或人像。曾经在石板画上被固定下来的“地平线”,似乎一直没有从苏新平的心像中消失。

风景,这个明显带着古典美学质地的词汇,一再地被他用来命名自己的作品。但此风景早已不是彼风景,其中被改变的,不只是在自然空间中展开的地平线,也不再有太阳升起带动的时间感受。作者对风景的重新规定,从最初在画面上的雾化引出了这一动机,而后,他对风景的处理更加内在化。他会无限期地延长作品的未完成状态,或随时涂改,或添加画幅。而《荒原》似乎是在这种涂改添加中生成的一种更彻底的手法,他从一小片纸上素描开始,日积而成如拼图游戏里的大量小张素描。其中任何一个碎片都无法承担其责任,无论其精致程度如何,但其精致又是生成的条件。在一次次的拼装组合中,这些碎片表现出的诡异混乱,带有一种动力,重新整理的动力。当然,最终它们可以被组合为一幅有着地平线的荒原。它的绘制和展示方式本身既带着瞬间错乱的脆弱感,又显示着一种重新规定的意志。

即使是作为肖像的作品,无论是手还是头像,也都做同样的处理,并且,这里的肖像有一种被风景化的暗示。如同现代艺术中把肖像抽象化不仅是一种纯绘画语言对古典美学的拒绝,也是一种对内在意识的重新塑型。而苏新平对肖像的风景化,似乎是在用他石板画中的神性时空,重新装置碎片了的人像和身体。

苏新平曾很多次地说要回到“内心”,虽然这可能是一个需要解释的词汇,但在他的作品中,多少对此有所说明。在内蒙草原题材的石板画中,他的空间感中有一个清晰的地平线,时间是在太阳升起和夜幕沉沉间流动。可是我们处在一个“人是物非”的现代状态,就像他的石板原版都被磨掉了一样,只留下了印制的版画,石板上的痕迹只能作为内在意识的对象,留存在他所谓的“内心”。这种内在对象必定会被磨损、变形,甚至碎裂,它需要通过把情节重启,变成新的事件,才能够拒绝政治意义上的各种终结,让生活占据上风。

这个展览的题目取自莫里亚诺的小说《地平线》。人在年轻的时候,地平线是许诺,几十年之后,地平线是丢去的时间,这时的地平线就将像拼图游戏一样被反复拼装。这个游戏需要一种经久不衰的信心,在错位的现代时间感受中,为自然时间的展开假设一个没有断裂的拼图,用意志去激发出新的地平线。

本次展览将持续展出至8月21日。

展览名称:地平线—苏新平作品展
策展人:舒可文
展览时间:2016年6月18日 至 8月21日
开幕时间:2016年6月18日 16点 至 18点
地    点:北京市朝阳区东方东路19号亮马桥官舍南区2层會空間

关于艺术家

苏新平
1960年生于内蒙古集宁市,1977年入部队服兵役,198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后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个展为:2016年:“地平线-苏新品作品展”會空間,北京,中国;2015年:“有仪式的风景:苏新平作品展”,广东美术馆&风眠艺术空间,广州,中国;2014年:“苏新平:从超现实主义到自动主义”,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沈阳,中国;2009年:“北京风景”,美国亚洲文化学院,华盛顿,美国;2005 “苏新平肖像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曾参加群展:2015年:“中国8——莱茵鲁尔中国当代艺术展•概况——视野中国”,杜塞尔多夫北莱茵威斯特法伦会展中心,杜塞尔多夫,德国;2015年:“传统与革新: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人物形象”,威斯康辛大学查森美术馆,麦迪逊,美国;2014年:“未来的回归: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展”,密歇根州立大学布罗德美术馆,东兰辛市,美国。作品曾被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亚洲•太平洋博物馆,美国波特兰美术馆,日本福冈美术馆,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