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朱乃正:寻找自己的精神尺度——读王华祥的素描

时间: 2014.1.26

几年前,一九八八年之冬,在中国美术馆曾举办过一次《中央美术学院青年教师素描大展》。一些有识之士立即意识到,这个展览绝非一般,而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学术性展出,甚至对美术的发展将起到相当作用。王华祥是这次展览的参加者,刚从版画系毕业任教。他紧紧的结合自己的创作和教学,寻找并把握着自己的素描精神尺度。从他近期的一系列作品中,可以测知这一独特而属于他自己的尺度,具有如下鲜明的标记:

一、“整体感”的新注

细究“整体感”实质性内容,我们就会发现,这里有一种习惯性的误解,以为整体感只是画面各个部分取得同步推进统一处理的大关系,所以很多作画者始终把时间和精力停留在这上面,最后仅可能得到一个对造型艺术语言没有深入研究和体悟的空洞框架,这也是我们经常看到很多画面空泛粗平缺少表现力的原因。在王华祥的素描中,可以感觉到他是用自己的作品打破了“整体感”的空洞框架,而且越来越自觉地赋予新的诠释内容,将目光直接切入到视觉最敏感的部分,透过表象而进行深层的挖掘。在他的作品中,时时出现一种特殊的空白,然而,我们已经无法用缺乏“整体感”去看待要求他。相反,更信服的把握整个画面的能力。

二、画面焦点的自由调节

基于王华祥对画面的“整体感”有了自己的诠释内容,画家的眼睛获得了真正的自由,眼睛的焦点随着内心感受、情绪律动、视觉触发而得到聚散非常准确且又灵活的调节,他可以调节的幅度和精度是如此之大,不论其是定聚在一点,或跳跃,或顺势转移,手和笔都相间无隙,毫厘不爽。我们不能忽略王华祥素描作品中所有对细节描绘的精妙之处,因为这些细节乃是整个作品生命省略之所在,更是理解他运用这一视觉焦点的动人奥秘。

三、外沿边线与形体内充的结合

王华祥的素描作品有一个清晰的发展势序,由早期对形体结构空间等多种造型因素的客观规律研究,逐渐转向对线的表现力的追求。但是,他又不把线作为绝对的语言形态孤立的留存在视觉空间里,其显著特点是外沿边线的构架意识不脱离变化丰富的形体内容,二者紧密相附。当我们跟随线的单一踪迹徘徊之时,很快就能接享到形体与光色微妙起伏委婉多姿的充实圣界,新的审美涵义就此延伸而去。

四、缺憾的存疑

在王华祥的作品中,有不少画面上出现的形象是带有夸张意味的,使美丑的界限模糊,似乎作者有意或无意造成的一种“缺憾”,如果再进一步全面细察他的作品,就会发现,随着眼睛观察的焦点聚集到某个部位时,就有可能强化这一部分,在画面上改变了常态的比例结构,恰是王华祥独特的择取与自我认定,是解开赏析王华祥素描艺术的一把重要钥匙。

朱乃正
一九九二年冬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