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马常利:艺术自述

时间: 2015.5.15

我1931年生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1949年至1953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在美院学习期间受教于艾中信、董希文、戴泽等教授,得到艺术上的启蒙,并在专业上打下较好的基础。由于当时处于建国初期,根据社会的需要,强调培养普及美术的工作者,因此,学习课程除以素描为主课外,年画、连环画、宣传画、都有所涉及。记得当时正处于抗美援朝时期,我与同班同学王乃壮合作,创作了一幅“反对美帝细菌战”的宣传画,被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但当时并没有专门学习油画,只是即将毕业时,每位同学画了一幅领袖像供出版社选用出版。我是在留校工作之后,才逐步摸索练习油画的。

我于195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初期参与美院附中的创建,除进行专业教学外,并兼任教务主任,负责组织专业课与文化课的教学活动。1961年至196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研修,有幸继续学习和深造。在导师罗工柳教授及林岗先生的指导帮助下,油画的基本功和创作意识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后来的创作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文化大革命”后,我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调回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参加第二画室教学,并曾先后担任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以及代系主任等职。同时,在1989年至1991年兼任第五届油画高研班主任,负责组织教学活动。教学上本着“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教学原则,通过组织各种讲座以及油画专业教学,在全系主要教师参与教学指导下,一方面扩大学员们的艺术视野,同时引导学员发挥各自艺术特长,使其艺术潜能在更高的水平上得以进一步发展。

几十年来,在从事艺术教育的同时也不断的进行油画创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主要从事人物为主的风情画创作。着重表现各民族劳动群众的生活与劳动,歌颂他(她)们艰苦奋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1956年应解放军总政治部邀请,与版画家艾炎、牛文、李焕民赴西藏体验生活,为建军三十周年美展进行创作。最初画了“解放军与藏民”一画,以表现军民之间的亲密关系。西藏独特的地域特点和藏族农牧民纯朴、健美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又赴青海、四川阿坝藏区体验生活,陆续创作出《幸福之路》、《高原青春》、《草原上》、《高原牧歌》等作品着重表现藏族农牧民在民主改革后所焕发出来的劳动热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964年正值我国在北大荒发现大油田成功开采之际,文化部派出中央文艺慰问团赴大庆油田慰问演出,我们创作人员深入井队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切体会到石油工人在那寒冷的荒原上,顶风雪、冒严寒,在高耸的井架上热火朝天地钻探石油,表现了豪迈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深深打动了我。在借助钻井工人在冰天雪地里交接班的情境下,塑造了一批“铁人”般的石油工人,创作了油画《大庆人》。

1966年至1974年进行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前后延续了整整八年,像抗日战争一样漫长。这期间学校停止了一切教学和专业活动,全校教职工又被下放到农村边劳动、边搞政治运动。1974年之后才恢复了教学,业务教员也终于有机会从事自己专业,又可以画画了!

于是,我在1975年至1977年多次赴山西、河南等太行山地区体验山区农民为兴修水利修建“红旗渠”为改变山区面貌的宏伟壮举。尤其是山区女青年纷纷组成“铁姑娘队”、“石姑娘队”,他们以坚韧乐观的精神与男民工共同投入战斗,令人钦佩。为此,前后连续创作了《转战太行》、《太行晨曦》、《秋歌》三幅作品,从多方面表现他们的飒爽英姿以及辛勤劳动所获得的成果。

后来又多次赴江南水乡,创作了《水乡晨雾》、《待渡》、《春之声》等。总之,这一时期所创作的作品都是亲身经历所见,感悟所得,是以客观为依据经过主观感受使之升华而产生的。画中人物与所处的环境氛围相融合,从而形成不同的艺术境界和抒情性的情趣。

20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我开始逐渐转向风景画创作。由于个人的艺术素质和美学追求,更适合我通过风景画的创作来实现。我赞赏油画家闻立鹏教授形容好的风景画是“无言的诗”“无声的歌”。的确风景画家如诗人那样,运用自己的画笔充满激情地讴歌祖国的山山水水,为之感染人们、陶冶人们的情操。

我一直喜欢风景写生,当我身处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总会激起我的创作冲动。而且我也特别喜欢从平凡中发现美,认为它与人们的生活更为贴近,而表现的景色,人们也会感到亲切。

中国山水画的画论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从中领悟到画家面对大自然,不应只是被动地再现,而是经过画家的主观感受创造出第二自然。为此,我在风景画的创作中,根据不同的感受,注重发挥油画所特有的色彩魅力,使之形成多样的色彩关系和色调,力求达到“寓情于景”,“以色传情”的境界效果。

从上世纪八十年以来,我画了众多的油画风景,其中油画《收获时节》、《荷韵》、《白帆》、《朝晖》、《雪原》、《林荫》、《塞外秋景》、《水乡晨雾》、《绿色交响》等都是一些代表作品。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我努力探索把西方印象派的技巧精粹与东方艺术的写意抒情的本质相融合,追求作品的抒情性和诗意,以抒发我对人与自然和谐世界的向往。

我虽已年迈,但愿在艺术之路的探索上,还能缓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