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陆亮,转眼已经十年了。
当年他还在中央美院读壁画系本科时,暑假回上海探亲,曾拿来素描和油画的习作照片给我看,我当时只觉得他是个态度极其认真的学生,尽管创作还没有起步,但在同代人中造型基础很好。他选择的不是那种聪明讨巧的风格,这跟他沉稳慎重的个性有关,中规中矩的古典学院主义画法,产量很低,难度很高,想以此树立个人风格,着实需要坚忍不拔的定力。
十年之后再见陆亮,他已经在美院攻读硕士毕业,并留校执教,在导师陈文骥和曹力的影响下,他的个人风格已经初步确立,2004年以来的一系列创作,令人眼前为之一亮。
陆亮的作品与市场上流行的古典风格明显地背道而驰,没有任何甜俗浮华的味道。他笔下的模特儿几乎都是男性,又以 生活中常见的进城务工农民形象居多,画面大都笼罩在凝重的深沉色调里,内容都是当代人不甚熟识的中国传统寓言,充盈着哲学思辩的气息。从绘画语言上看,陆亮直接得益于伦勃郎、卡拉瓦乔、拉图尔等西方古典大师,但他却用这样的语言讲述着极富个人色彩的故事。在北京的长期生活,使他对当代都市的变迁经常抱持着怀疑和忧虑的心情,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张,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和历史记忆的切割断裂都令他在叹息中不断沉思,一系列寓言、传说和梦幻题材的创作,以超现实主义手法表达了他对这些严肃议题的思考。
除却人物之外,陆亮作品的另外一个重要主题是风景。这些风景中没有白昼,只有黑夜、黎明与黄昏,与那些人物画一样,所有景物都铺陈在各式各样的光源下:含混的太阳、晦暗的荧光灯、令人惊异的闪电以及侵犯性很强的闪光灯……光,是陆亮作品中隐藏着的绝对主角,穿越了空气和浮尘,弥合着明暗与色彩,所有景物,最终都以光的形式反映在我们的视网膜上。受德国大师里希特的影响,国内许多利用摄影进行创作的画家往往在作品中强调“平、淡、虚”的倾向,而陆亮颇为不同,为了精确描绘光线在不同景物上的微妙反映和大量质感细节,他往往对作品进行一遍又一遍的往复操作,描绘、打磨、再描绘的过程会重复七、八遍,有时甚至是十遍。故此,任何印刷品都不可能把这些作品的真实效果反映出来,对那些无缘得见原作的观看者来说,这显然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可以说,陆亮是一位执著描绘光线的画家,他的名字“亮”,正是“光”的意思,这也许并不是巧合。
在这个多媒体时代,绘画已经开始悄然复归,在中国当代艺术圈中,观念性绘画的势头也日渐旺盛。古典绘画技巧是否能够在这个时代重新焕发光彩?写实主义的概念是否会在今天衍生出全新的含义?我相信,陆亮的持续努力一定会为我们呈现出一种极具个人魅力的答案。
李旭 2007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