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迅像》
罗工柳是在鲁迅文艺思想的感召下走上“艺术救国”道路的。1936 年鲁迅逝世,他感到非常悲痛,带着很激动的感情刻制了这幅作品,寄往鲁迅家中,被许广平女士精心地保存了下来。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他运用了剁、砸、斫等方法,像石刻一样,在方寸之间抒发了他的不平与悲恸。这幅作品现实出20岁的罗工柳初露头角的艺术才华。
鲁迅像 罗工柳 1936年 黑白木刻 16X13cm 家属藏
2.《李有才板话》插图
罗工柳的《李有才板话》,那微型小块上用极洗练的阳刻刀线作具象造型,把根据地正在觉醒中的北方农民形象刻画得生动鲜活,完全可以说是小幅里显出一个新天地。现实主义在这里有了新质,有了出自中国民族生活底层的气派。
—钟涵
《李有才板话》插图 1946 年 黑白木刻 10.5×8cm 家属藏
本次展览将展出一套《李有才板话》插图
3.《地道战》
《地道战》是中国革命历史题材油画的开篇之作,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力作。这幅作品是罗工柳多年战斗经历感悟的爆发,凝聚了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他曾说“是老百姓教我画出了《地道战》”。这幅作品是时隔多年后再次走出,但本次展览除了这件作品外,还将首次展出9件创作构思稿和相关的创作素材,可以说是对经典生成过程的全面解密。
罗工柳 地道战 140cm×169cm 布面油彩 1952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4.《毛泽东在延安作整风报告》
1941年,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这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革命历史题材中对开会的场面进行表现是具有一定难度的,罗工柳经过反复思考后,采取了塑造延安典型人物的法,在画面上,可以看到工人运动的领袖、长征勇士、前方归来的将领、大后方回来的地下党员、妇女解放运动的领袖,还有当时著名的学者教授……主席台下正在作记录的女青年是以罗工柳的妻子杨筠为模特的,通过与会人员的视线将观者的目光引向画面左侧正在发言的毛泽东同志,加上红色的主席台设置,更凸显了领袖的形象,整个场面十分真实、生动。罗工柳以他的才思和智慧为我们再现了这个珍贵的历史瞬间。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展览中,这张作品的创作小稿将首次与公众见面。
毛泽东在延安作整风报告 罗工柳 1951 年 布面油彩 168×240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5.临摹列宾《伊凡杀子》
《伊凡杀子》是俄罗斯艺术史中极富盛名的一件经典作品,而罗工柳的这件临摹作品抓住了原作的精髓,他临画的时候不是临出个大效果来就算了,而是每一笔都要经过反复研究后再下笔,按照列宾的技法一笔一笔地画出来,比如列宾在许多地方用了伦勃朗的技法,首先用厚颜色堆积起来,然后用透明颜色在上面罩一层,以获得丰富效果,罗工柳严格遵守了这些步骤,因此最终临摹出的作品与原作非常接近。在50年代的中国,这些临摹作品为油画届认识西方油画提供了可靠的研究范本,对我国油画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次展览中,除了《伊凡杀子》之外,罗工柳临摹列宾的《扎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王写信》局部 、临摹谢洛夫的《少女与桃》等精彩作品也将悉数亮相。
临摹列宾《伊凡杀子》 罗工柳 1958 年 布面油彩 131×180cm 浙江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保存
6.《秋》
我在苏联画了不少小风景习作。风景应当表现出一定的美的意境。列维坦画风景不是随便画画的,他总是有所感受然后画。他的每一幅画都给人以诗一般的感情。正因为如此,所以他的办法也很多,他是根据对象和创作意图的需要来处理的,有的色彩浓厚沉着,有的淡薄明丽,像水彩一样。他教学生也是如此,没有新的感受就不要画,不让学生重复抄袭别人已有的东西,除了意境以外,还要讲究构图处理。在学习画风景画时,每一幅都应该有一个研究的任务,明确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和表现什么,小风景这种形式比较便于练习这种能力,便于掌握颜色,大幅风景难于画完,容易弄得手忙脚乱。在风景画中处理外光下的色彩要很明确,注意大关系中的丰富变化,一定要叫得响,不要含含糊糊,即使是灰色调子也要灰得明确,平涂不行。
—罗工柳《关于油画习作技巧的一些问题》,1959 年
深秋 罗工柳 1958年 纸板油彩 34.5×24.5cm 家属藏
7.《井冈山》
罗工柳是写意油画的倡导者,这张作品是他艺术思想的完美呈现。他对西方的风景画进行了改造,并在其中融入了中国山水画的观念,相营造出了“大山堂堂”的美学意境,与西方风景画相比更具诗意,而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相比更具崇高感和磅礴的气势。这张作品在1961年展出后影响很大,陈毅曾陪同胡志明前去观看,非常喜欢,后来还想用来装饰接待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会议室,因尺寸太大未能成行。本次展览是这件作品第一次走出中国国家博物馆,向观众进行公开展示。
井冈山 罗工柳1960 年 布面油彩284×223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8.《毛主席在井冈山》
1959 年春天,罗工柳去井冈山,那时候井冈山的整修还没有开始,这使他能够看到许多革命旧址的原貌。当他登临五大哨所,俯瞰起伏群峰,联想起不久前瞻仰过的斯莫尔尼宫和阿芙乐尔巡洋舰,深感中国革命道路的伟大和艰辛。他眼前雄伟、高峻,绵延无尽的群山,似是革命力量深厚宏大,坚不可摧的象征。这种对革命史迹的讴歌和对壮丽山河的礼赞相交汇,构成他井冈山诸作的基调。
1959 年至1962 年间,《毛泽东在井冈山》《井冈山》和《井冈山上》相继完成。这些画打动观众的不仅是力挽狂澜的革命者形象,还有深邃壮伟的层峦叠嶂,霁影岚光。自然的崇高和革命者精神境界的崇高交相辉映,构成史诗般的雄浑沉郁的风格。在这些巨幅作品前,我们不由产生“高山仰止”的感受。
—水天中《罗工柳的艺术道路》
毛主席在井冈山 罗工柳 150×225cm 布面油彩 1959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
9.《少数民族人像》
除了艺术家、教育家的身份外,罗工柳还是新中国人民币的总设计师,主持了第二、三、四套人民币的设计。20世纪70年代他为设计人民币去云南、贵州一代考察,回来后创作了大量白描和淡彩少数民族人物像。在这批精彩的人物像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位油画家在中国传统艺术上的修养,也更能体会到他融合中西,以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中国艺术,寻求中国艺术独特道路的艺术追求。本次展览中,这批少数民族人物像是第一次大规模向公众进行展示。
傣族青年 罗工柳1976年 水墨、水彩 38X22.5cm 浙江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保存
10.《郁郁葱葱》
晚年的罗工柳罹患四种癌症,但他依然壮心不已,拖着病躯对绘画、浮雕、材料进行综合性尝试,是在综合材料领域展开探索的先驱。这件作品是在他生前的最后一年创作的,在浓黑的粗壮枝干上满布苍翠欲滴的绿色,极具形式美感,也具有壮阔磅礴的气度。这件作品对他一生那旺盛的创作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是最恰当的总结。
郁郁葱葱 罗工柳2004 年 综合材料150×180cm 浙江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