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权书是我国当代一位杰出的版画创作家和教育家,读他的版画作品,给人突出的感觉是质朴、稳健、严肃,有内在的力量。这也是他为人的风格:埋头实干,重工作实效,不夸夸其谈,有主见,有思考,勤于创造,是一位地道的诚实而聪慧的版画家作风。
版画创作,尤其是木刻,除了需要有绘画技巧外,还要能运用刻和印两种基本制作手段,手工技术要求严格,一刀接着一刀,一个程序接着一个程序,丝毫马虎不得。在技术和工序的后面,还必须有一种为一般人不太注意的精神因素,那就是创作者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艺术作品之所以能感动人,表面上是出色的形式技巧,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寄寓在形式语言中的一种精神和文化品格。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家的作品是他传达自己思想的载体,是他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画品即人品”的意思。
谭权书自幼爱好绘事,从1953 年到1962 年,他在中央美术学院接受了从附中到大学长达九年的艺术训练,受到了名师的教导和古今中外艺术经典的熏陶,奠定了扎实的造型基础,培养了献身艺术的精神。早在版画系学习期间,他就有不少作品参加全国性展览和在报刊上发表,说明他不仅学习努力、钻研创作问题,而且很重视观察和体验客观世界,从社会现实的变革和劳动人民的生活中吸取创作资源,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谭权书以优异成绩毕业后留校在附中任教,“文革”后不久调到大学部版画系担负繁重的教学和创作任务。严肃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认真研究版画技艺和教学方法,不断开阔视野和提高艺术修养,使他很快成为版画系的骨干教师,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教研室主任、木刻工作室主任、系主任等职,并陆续发表许多杰出的版画作品。
谭权书关心社会现实,深入生活,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他的版画创作以强烈的生活气息见长。无论是以城市群众生活为创作题材,或以工人、农民、牧民为描写对象,他的作品都充满朝气蓬勃的气氛,人物情绪乐观、积极进取,并身处相应的环境之中,予人以美感与力感的艺术享受。他早期的成名之作《长城小学》(1960)是如此,稍后的《草原风云》(1981)、《骏马驰骋》(1981)更是如此。这些“作品表现出来的种种刀法紧凑、组织严密、黑白分明、对比强烈,从而造成一种朴素、肃穆而有力的艺术风格”(李桦语)。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后,作品更注重富有浪漫激情的形式美感和更为丰富多样的表现技巧,他从我国古代传统版画、民间艺术中吸收营养,以我为主地参考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些手法,探索版画的现代表现语言,或融写实与意象于一体,如《夜空飞鸟》(1985)、《呼唤》(1986)、《秋风》(1988);或采用象征、寓意性手法,如《西域之星》(1989)、《永恒的依恋》(1990)。这些作品兼有宏大气魄和抒情意味,格调高尚纯正,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另一些作品如《标本》(2005)、《错位》(2006)等,嘲讽当时社会流行时弊,表现出他可贵的社会责任感。谭权书还是一位出色的藏书票家,多年来创作50 多种各种类型与手法的书票,语言生动活泼,展示出他丰富的艺术修养,深得业界赞赏和好评,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谭权书密切关注国内外美术思潮和版画艺术发展的趋势,及时地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他发表了不少有关版画艺术特点的文章和言论,从技法、形式技巧研究到艺术观念的探讨,均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他先后出版的《木刻教程新编》《木刻的制作与鉴赏》《黑白木刻入门》《美术画库技法——木刻》都是很受人们欢迎的读物。20 世纪80 年代下半期,社会上一度流行激进的前卫思潮,他保持清醒头脑,既认真思考艺术创新问题,又不盲目追风。他深入山东、河南、河北考察我国传统版画和民间年画,走访传统作坊和民间艺人,体会传统版画的文化内涵和制作技法的特点,从即将失传的工艺中吸收营养。他不仅把从这些采访活动中获得的启发形诸自己的创作实践,而且还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内外的讲座,播给青年的艺术家们,在版画界产生了积极影响。
谭权书的突出贡献还在于他在版画教学方法上提出的新见解和新的实践成果。在黄永玉先生由写生素描转化为结构严谨、色调层次丰富的木刻创作教学法和李桦先生木刻刀法组织类型教学方法之后,为适应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他致力于木刻艺术本体规律的研究,创造了以表达意识带动技法训练的“艺术处理法”,能动地解决了造型基础、木刻技法训练与创作以及表达思想感情之间有机衔接的问题。李桦先生高度评价谭权书创立的这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之称为“新的教学体系”,说这一方法“告诉初学者如何理解和对待学习技术的态度和要求……引导人们向着艺术走直路,不致为今天的形式(技术)而玩弄形式的风气所动摇”。
几十年来,谭权书为我国当代版画艺术繁荣辛勤操劳,奉献甚多,他的敬业精神和丰硕的创造成果,以及他身上可贵的谦逊品质,都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