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斛是我国著名的画家,又是一个有贡献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多年来一直在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担任素描基础课教学,任过人物科主任。他非常重视系描基础的训练,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勤勤恳恳,十年如一日,向学生传授知识,有时每周授课竟达三十多个小时,仍然任劳任怨。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人材,当今一些有成就的中青年画家中,不少都是他的学生。他一生非常勤奋,除繁重的教学工作以外,画了数以千计的习作和创作了不少高水平的作品。深受国内外观众的赞赏。正当他的艺术向更高的领域发展的时候,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夺去了他的生命。他长期患了不治之症——肝硬变,仍然坚持到干校劳动,干重活下稻田都和年青小伙子一样,以致病情加重。刺激更大的还是由于1974年“四人帮”在美术界掀起“批黑画”所造成的一场大灾难,李斛被列为“黑画家”横遭打击迫害,以致沉病疴不起,于一九七五年逝世,李斛是一位有才华的画家,他怀着革新中国画的大志,正在创作最旺盛之年,就与世长辞了。仅仅活了五十六岁,实在可惜。
李斛出生在四川省大竹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时就表现出绘画的特殊才能,家贫无力购买绘画用品,即使是一张废纸他也要翻来覆去画过许多遍。邻里知道他画得好,送来纸笔请他画条幅、窗心、扇面、灯笼等,还有人请他画肖像。这些都使他得到锻炼的机会,也帮助他解决部分材料的困难。十四岁考进了成都师范学校,学习非常刻苦,每晚都在油灯下苦读到深夜,早上天还未亮又点起油灯。课余还要坚持练习作画,假日或者星期天,他就步行到郊外为贫苦农民、工人、挑夫、小贩、乞丐等写生。对劳苦大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些对他以后描写劳动人民的创作题材,具有一定的思想和素材基础。在成都师范读了两年,由于经济困难无力维持,不得不停学去当小学教员,积蓄一些钱再继续读书。
一九四二年秋天考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他的绘画才得到深造的机会。当时正是徐徐鸿先生由印度回国,再度主持中大艺术系的时候,李斛能得到徐悲鸿先生亲自教导和培养,是李斛极大的幸运。徐先生在创作上和教学路线上提倡写实主义,主张革新中国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中西兼通,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又要引进西方先进的绘画技术,吸收西洋有用的东西,使民族绘画得到外来的营养,特别是人物画的训练方面,要以西洋素描为基础,融合传统画法,使中国传统画具备准确的造型能力,当时的国画界只知师古人的保守势力还相当尊重,不少国画家对徐悲鸿先生的改革主张不大理解,不大赞成,有的甚至表示反对,徐先生对自己的主张坚信不移,在争论中从不退却。并在中央大学艺术系教学上首创以中国画的纸笔,用西洋画法写生,这一措施不但保守主义反对,学生中畏难情绪也较大,因为用中国画纸笔不像西画纸笔可以涂改。徐先生进行耐心细致的工作,并选两名学生重点试验培养,中国画组选了宗其香,西画组选了李斛。宗其香加强素描基础的练习,李斛则加强传统绘画的研究学习,各自向不同的方向努力达到改革中国画的目的。李斛、宗其香坚决追随徐先生的道路从不动摇。对素描下功夫最深,对传统画法也特别努力。当时在校的同学当中,也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他经常带着毛笔宣纸到嘉陵江畔写生,描绘那些成年累月与风雨搏斗的拉纤夫,从年轻的到年老的纤夫都在他笔下活灵活现。他在四十年代创作的《拉纤夫》,就是这一时期孕育的作品。虽然还不成熟,仍然可以看到他的初步成果。所以徐先生特别赞扬他这种学习钻研的精神,在他的个人画展上亲自题了词:“以中国画的纸笔,用西洋画法写生,自中大艺术系迁蜀后始创之,李斛二弟为其最成功者。”他的成绩得到徐先生的肯定。也说明了李斛在徐先生革新中国画的道路上起到名尖兵的作用。
到了五十年代,李斛革新中国画的实践逐步趋于成熟,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创作了大量别开生面的“夜景”山水画,像《三峡夜航》、《长江大桥探工程》、《夜战》、《石景山钢铁厂》、《草原新城》等等。这种夜景山水画,在传统山水画中是极少见的,因为夜景所表现空间属次的气氛是很困难的,同时还要表现很复杂的灯光效果,必须要用新的技法来描绘,李斛用传统山水画的用笔用墨的技法和西洋画的明暗法、色彩空间的处理方法结合起来,使画面效果既有意境又有真实感,既有笔墨又有光感。在当今的国画家中只有他和宗其香是表现夜景最成功的画家。可以说是他们开辟了山水画的新领域。
在人物画肖像画方面,李斛更有独到的成就,他的《印度妇女像》轰动一时,以后他又陆续创作了《关汉卿》、《女警察》、《齐白石像》等大量的肖像画。传统肖像画不足之处是缺少解剖、透视、光色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写实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由于李斛在素描基本功训练方面下过很深的功夫,在造型、色彩等方面吸收了西洋的技法,很自然地把西画的某些表现内容有用的因素融合到中国画里,再和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紧密结合起来,既有较强的立体感和明暗变化,又有中国画的传统特色。所以李斛的人物肖像画在形象准确把握,神态的细致刻画,色彩的丰富方面都比前人提高了一大步。
如《印度妇女像》就是李斛用中国传统的笔墨技法,富有节奏韵律感的线条和适当的明暗处理,色彩调子处理结合得十分和谐统一的作品。其他如肌肉的组织结构,虚实对比都恰到好处,使人物表现得更生动逼真,塑造了优美动人的形象。
《关汉卿》是一幅表现历史人物的肖像画杰作。这张画在造型上减少了光影的因素,在衣服和其他次要部分完全舍弃明暗的处理。运用传统线描时,亦力求简练精纯,使人物的形象和神气更明确,成功地刻画了这位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的性格,神态达到了“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在色彩的运用上,是沉着朴素而爽朗,具有较强的民族风格。
《印度妇女像》和《关汉卿》是李斛根据不同的对象特点,运用两种不同的笔法采取了不同的表现方法。可以看到李斛在吸收外来的技法,不是生硬的抄袭或者是勉强的结合。
李斛在艺术上的成就,并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是长期不间断的坚苦努力,特别是对素描的练习没有一天间断过,一直到他逝世前,已经是重病不起,还瞒着家人离开病床画了不少素描。不能外出,就画自画像,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感人至深。他的素描造型紧实结构严谨,明暗调子细腻微妙,在当今画家中亦是一位难得的高手。更重要的是遵循徐悲鸿先生所指引的革新中国画的路子走对了,所以才能结出新成果。也雄辩地说明徐先生首创的“以中国画的纸笔,用西洋画法写生”的主张是正确的。
过去常听人说徐悲鸿先生是善于发现美术人才;爱才识才;珍爱勤奋的美术人才,誉为美术界的“伯乐”,李斛也可以说是其中之一个。可惜徐悲鸿先生在五十年代初期就与世长辞,没能亲眼看到李斛这些成就。更为惋惜的是李斛在革新中国画的愿望还没有完全达到,他的艺术也还未发展到更高的境界,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不能不是美术事业极大的损失。
注:徐士蘋, 1948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其后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授,现为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国美术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