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届全国版画展于1996年10月26日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幕。本届版画展的收件数量和整体水平均好于往届,体现了我国版画艺术的最新水准。从1976至1996年,我国版画艺术进入新的转型时期,经过老中青版画作者20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现代版画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第13届全国版画展为人们展示了这个里程碑的见证。
版画现状
一、从成绩方面看:
1、主旋律与多样化
对于时代精神和多样化的追求,仍是当前版画发展的大趋势。
纵观最近几届全国版画展,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占多数,有人物、风情、风景、历史题材、抽象的、观念的等等,并从题材的多层面、多角度,逐渐转向对于精神内涵的深层追求。连续四届的工业版画展,显示出贴近现实生活的优势,以其力与美的时代旋律独树一帜。版画语言继续拓宽,趋向精美和文化品位的追求。个人风格被普遍关注,少数冒尖的作者逐渐成熟起来;从作品立意,以及对于观念性的各自取向,展现了中青年版画作者继续向着广阔纵深的文化领域掘进。版画的内容、形式、方法、风格的多样性,绘出版画艺术繁花似锦的最新形象。拼博、进取、明朗、绚丽、健康、向上的总体基调,汇成版画主旋律的表现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民族的时代精神,给予人们以多方面的审美需求和精神上的鼓舞。可以说现阶段的我国版画,正在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历史潮流中,扬帆催航,百舸争流。
2、版画与自身素质
版画种类和技法的拓宽,制作工艺和装裱设计的完美,使得版画的界定在外延,提高了版画的文化素质。
一向以木刻为主的中国版画,仍是当前版画中的主体部分。黑白木刻的语言形态丰富多样了,但黑白与刀法的功力,尚未达到传统版画之辉煌。油印套色木刻在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终于突破了几块大颜色的简单套印,如河北李彦鹏的作品,套色中见刀法变化,色彩稀薄透明,色块叠压产生中间色,呈现明快、清爽、丰富又厚重的效果;云南版画则以多层套版和色调浓烈而见长。水印套色木刻有空前的发展,先有史济鸿将油印与水印、机印与手印、凹印与凸印,以及将拼贴和综合版的多种技法融合到水印木刻之中;今有陈琦将刀法、黑白灰与水印技法融为一体,尤其以层次多变的墨色语言营造变幻无穷的情境,其制作技艺发挥的淋漓尽致;还有众多的作者练出各自的绝活儿,可以说水印版画已经从空前繁荣而达到最新的艺术表现力。
由于国产铜版机的出台,使铜版画迅速传播开来。国外有的铜版画技法我们也掌握了。由于对材料和工艺意识的增强,许多人都在实践中注意新的发现,开拓技法语言的新空间。
丝网版画是80年代初引进的画种,由于它富于设计意识和现代感,又有适应商品经济需求的现实针对性,很受青睐,已经创作出精美的佳作,丰富了画坛百花园。目前由于设备、材料、制作流程尚不够先进,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
因设备材料所限,石版画尚不易推广,目前只限于艺术院校。石版画技法有所发展,也有高水平的石版画作品,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实力。
P.S版是后起的版种,它的特性有待于开发。目前见到的作品效果,似乎可以视为对石版画的补充。
综合版画是各个版种技法的综合利用,是将版画的制作原理借用新的媒体加以再发挥。由于它不要求严格的设备,且又容易出现印痕斑斓的效果,正被广为利用。但是此类作品不易展示精到的艺术功力。
对于版画技法、版画意识的科班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为版画语言的锤炼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当前版画已经由探索意识逐渐转向精品意识的自觉追求,使版画艺术日益显现出高雅的文化风采。
3、艺术语言与时代特征
如今版画创作已经突破了以现实主义为单一模式的创作方法,写实的、表现的、象征的、抽象的、哲理的、观念的等等,一切可以调动的艺术手段,为版画创作拓宽了选择空间,多向性的艺术格局,为多种手法表现和反映现实生活,开拓了通往自由王国的宽广道路。
对于绘画语言、专业语言、创作语言、个性语言不同层面的刻意探索,对于姊妹艺术和其他学科的广泛涉猎,使版画艺术语言的探索增加了文化的宽度和深度。
越来越多的中青年版画家,在追求个性语言的同时,更侧重精神性含量的体现,这是一种跨越。艺术个性不只是风格,而是通过具有个人风格的形式语言,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操和品格。并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时代的社会内涵。
二、从问题方面看:
艺术功力不足,缺乏思想、文化底蕴,仍是当前版画创作中的弱点。这几乎是历届全国版画展留下的共同遗憾。
版画的历史性进步,体现于诸多方面,每一届全国版画展都有少数精美的佳作涌现。然而艺术精品不仅体现于制作工艺之精致,更要体现于思想、文化之深层内涵。而当前版画的弱点正是转型期版画在思想、文化方面尚不够成熟的表现。当然这不是短时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然而又是必须认真对待的历史课题,必须从基础工程入手,营造百年大计。
凡在美术史上留下重要影响的作品,都具有某种程度对于彼时彼地时代精神的杰出表现。如何认识和体现我们时代的民族精神,便是我国现代版画发展的独特走向和历史使命。对于文化时代特征的把握,是将版画推向世纪顶峰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一百多年以来,为摆脱我国的封建落后,我国进步的文化精英们在不断地借鉴欧美进步文化,当前出现的研究西方现代文化的热潮,只是这一历史进程的延续,其目的在于完成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作为开发精神矿藏的灵魂工程师,只有在这历史文化的大变革中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拥有冲向世界的实力。
作品是作者全部素养的一面镜子,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好作品,需要中青年作者不断地增添各方面的营养和动力,尽早解决好艺术创作中之源、流、魂的问题。
创作心态趋于平衡
从版画创作稳步上升的趋势观看创作心态,说明版画队伍(主要是中青年)在经历了转型期种种阵痛之后而日渐成熟了。
回顾近20年的艰苦历程,时代转折带来的困惑,尤其受到国际上各种现代思潮的冲击,版画家在进行艺术实践的同时,不得不面对严峻的客观现实而经受心灵上的磨练与考验。
回顾80年代中期,有人将西方现代诸流派的样式照搬过来,有人从民族民间艺术中移花接木,有人忙于“变形”,有人忙于“抽象”,有人以标新立异定格为个人风格,有人借用西方时髦的理论与中国版画对号入座;不论是形式还是题材,只要一有冒尖的作品出现,立刻就有人仿效,张姓李姓难辩,流行一时,各领风骚三五年。好比暴雨过后,万物从水分中吸收了营养,也部分地冲坏了土地与禾苗。
出国潮兴起,席卷一批怀有远大抱负的版画青年,先后游学欧美发达国家。如今已是5年、10年过去了,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西方精神贫矿的打工族,人还在惨淡经营艺术。
商品经济给版画带来了暂时困境,有人转入商品画制作,有人开画廊,也有人下海经商。为谋求版画生存空间,个别地区运作较好,促进了版画的发展。
从国外学习、考察归来的青年版画家,回国以后多有建树,如吴长江、魏小明、谭平、张桂林、张远帆、靳宝平、姜陆等人,他们的作品或吸收西方现代派诸家所长,或看透了现代艺术中的弊端转而回归。由于他们对中西文化有了比较和鉴别力,且能以平常心态走自己的路,着眼于中国版画的发展。
立足于本土、立足于民族文化土壤的中青年版画家,如张敏杰、李彦鹏、袁庆禄、应天齐、陈琦、康宁、代大权、王兵、李晓林、周胜华、陈玉平、杨越、李永生、苏新平、陈九如、易阳、郝平、于承佑等,他们的作品皆有正常的发挥,成绩显著,为国内外行家们所看重。
对于大多数中青年版画作者来说,随着文化视野的拓宽,经受了正反多方面的反复体验,增加了对于是是非非的辨别力和抵御能力,逐渐确立了价值,心态也平衡了,这表明学术水平的积累和思想水平的日渐成熟。最难能可贵的是,在版画处于困境面前,多数年轻的同志能够顶住名利的诱惑,仍然兢兢业业地搞版画,令人宽慰,中国版画有希望。
任何一种艺术实践,从来都没有离开社会生存环境,人人都在现实之中寻找自己的生存位置,谁都不可能超越社会。在社会的变革之中若能保持心态稳定,取决于价值观的确立,其深层含意则是艺术家的生活理想和精神境界的熔铸。中国新兴版画之所以能在现代美术史上留下光辉的业绩,是因为老一代版画家亲身投入变革历史的伟大斗争洪流之中。中国现代版画能否为新的历史篇章书写闪光的一页,要看年轻的一代版画家能否与时代同步,“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版画家若能将个人创造与时代共性的关系调整平衡,把竞技状态调到最佳度,便能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纵横交错看版画
转型期版画的核心内容,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学习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在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的实践中,铸造我国版画文化的现代化。这一历史性演变,有其现实的历史的文化基因可供观照。
一、从横向方面观察:
1、由于党的“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形成安定、活跃的社会环境,从而可以专注于艺术规律的研究,带来版画创作的空前繁荣。
2、对外文化交流,迎来国际文化大环境,从宏观上为中国版画展开宽广的前程。我国现代版画已经在国际角逐中赢得了应有的位置和声誉。同时,在吸收西方现代文化的过程中有得也有失,从长远观点看,得应多于失,得亦交流,失亦交流。艺术实验总要付出时间和代价,希望代价少一些,多一些成果。
3、版画教育的空前发展,大大提高了版画的文化品位,提高了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各院校实施多层次办学,为广大中青年作者提供了专业训练的机会。基础课和专业课训练,在总结经验、与国际接轨、针对社会需要而改革教学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有效的实验。当前版画教学改革中的课程调整、创作教学规范化、不同学制培养规格的界定,关系着中国版画的未来。
4、版画队伍完成了新老更递。如果说在80年代仍然由老一代版画家肩负重任,形成老中青各有贡献的新老交替局面,到了90年代,全国版画展绝大多数入选和获奖作品都是出自中青年作者之手。中青年版画家的知识结构、思想观念,体现于版画的时代特征之中。
5、作为一个大国的版画,形成许多富有地域特色的群体,不断地散发出多民族文化、中外文化交融发展的信息。地区之间版画相互促进,时常出现新的不平衡及上下调位的现象,有利于创作竞赛和互补。
二、从纵向方面观察:
版画文化的现代化,核心问题是围绕主流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各有独立的体系,两者之间是平等对话,而不是相互取代。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以来,或蓄积、或吸取,“主流文化”的轨迹犹如江河奔流,在中华大地上繁衍、升华,浸透于中华民族群体之中的活力和灵魂。版画在中国是一个成熟的画种,它始终以中华主流文化为核心,更生代谢,继往开来。
中国版画,发现最早的金刚经木板插图,成熟的线条和审美形式,已经从外来的佛教艺术演变为中华风采。而后的明清书籍插图、水印版画、民间年画,更具有本土文化特色。30年代初引进的外国创作木刻,连同当时的先进思想一齐为我国进步版画家所接受,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大变革中发挥出光与热,开创了新兴版画的光辉里程。改革开放以来,面对东方与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和交汇,经过对文化的比较、思考、选择,尽管版画创作出现众多的观念和表现,但是它的主体趋向却是以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融合于现代艺术语言之中,以借鉴求创新,走自己的路。许多青年版画家的作品频繁在国内外大展中展出和获奖。青年版画家张敏杰的木版画《平原上的舞蹈》,以具象形式体现抽象境界,散布在黄土地上的中国农民的各种舞姿,体现了中国人民平和、坚韧、乐观、富有生活理想和拼博精神,这幅作品以其对于中国传统木版画技法的新突破和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入选1994年11月在日本大阪举办的国际造型艺术展,并被由世界著名美术评论家组成的评委会评为唯一的金奖牌。这一殊荣雄辩地证明了,中国现代版画正以自己独特的风华,堂而皇之跻身于世界艺术舞台。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共同标志和科学纪录。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又有其特殊的内涵和时代特征。回顾现代美术史,外国油画先于版画传入中国,然而新兴版画却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因为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国现代版画之所以能在近20年来日渐成熟起来,是它将西方文化中有用的部分较好地融合于中国主流文化,在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的实践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从这个意义上看,可以说中国现代版画在继承新兴版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正在形成时代性、民族性、个性的立体方阵,得到了全面、正常、健康的发展。
原载《美术研究》1997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