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艺木刻工作团是在一九三八年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第一次轰炸延安时,在延安鲁迅艺术院成立的。为了开展华北敌后方的木刻运动,工作团的几位同志拿着木刻刀,背着破旧的行装渡过黄河,爬过吕梁山,通过了同蒲路,于一九三八年底到达了晋东南。
在上级的领导与帮助之下,开过几次比较大规模的木刻展览会,如一九三九年元旦在沁县拥蒋大会上,在铜川中学的木刻展,在长治县莲花池的木刻展,在战斗日报上出过一期木刻专号,在新华日报华北版出过五期《敌后方木刻》,每期印二万多份,担任新华日报的报头和插图,创设了木刻工厂,在一九四零年当老百姓过旧历新年时,独立地用中国的印刷方法,印了八种彩色的年画,共印了二万多份;二种套色的反汪传单;一套彩色的十大任务,也印了好几张,后来另又印了几万。后来又印了几万共十种用年画形式刻的街头木刻,在晋东南的街头巷口、各救亡团体的办公处、和老百姓的家里,差不多都贴有这些木刻画了。
为了更广泛的开展华北敌后方各地区的木刻运动,工作团又匆匆的翻过太行山,越过平漠线,到冀南来了,我代表工作团的全体同志,向坚持平原游击战的同志们汇报。
我现在把工作团在敌后方工作期间,所遇到一些木刻上的问题和得到的经验教训写出来作为开展冀南木刻运动的参考。
(一)要了解在敌后方扩大木刻的重要性;
一提起木刻,也许还有人觉得生疏得很,木刻在中国确有过悠久的历史,据许多人说木刻还是中国人发明的,我们只要到民间去看看,老百姓家里贴的许多年画,和翻开古版的书籍看看,里面的绣像画差不多都是木刻,不过那些木刻都是复制品,而我们现在所说的新兴木刻是创作木刻。
中国的新兴木刻所以会被重视,除了假藉木刻的特殊表现方式,所反映出来的现实和它所传播给大众的社会意识外,还有木刻本身的许多特点。
1.木刻是美术里的一部门,是形象的艺术,它是以具体的形象来反映现实的,在目前中国大多数农工士兵大众的文化水准还非常的低的时候,以具体形象的艺术作一种宣传教育的工具,来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是非常适当的,是万分需要的,因为大众对于这种艺术是比较容易懂,而我们所要传达给大众的思想意识也比较容易被接受。
2.以刀代笔:
木刻是以刀代笔,以木板代纸,它所表现出来的画面与其他美术作品,不论在线条、色彩表现手法上都不相同,它的表现力特别强,它能给观众一种特殊的魔力和强烈的刺激,而起一种深刻的印象,在这伟大的时代里,更迫切的需要这种有力的艺术武器。
3.普通性大:
木刻是版画当中有力的一部门,他能利用中国旧的印刷方法,在原版上印出几十万的原版木刻画来,而每一张都是相同,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可以散发到各个角落里去,如果艺术是属于大众的,那么木刻是大众最迫切需要的艺术之一。在目前正当需要大批的宣传品,在广大的群众中作普遍宣传的时候,单作油画搬来搬去开展览会、画大幅的壁画或是画一张贴一张,是不够满足时代的需要了,
4.工具简单。
当鲁迅先生还没有提倡木刻以前,美术学校里的许多穷苦的美术青年,因为经济困难买不起油画颜料,发生许多苦闷,对于美术绝望了,改行了。木刻的工具比较简单和便宜,不须要像画油画那样非有一大批金钱是没有办法画的,油画的材料不但贵,在这抗战期间,就是有钱也不容易买到了。在抗战前,只要花一块钱,就可买一套木刻刀,现在虽然比较难买到,但可以叫铁匠打,至于说到梨木板,当然也可设法解决,那更容易解决了,只要对于木刻发生兴趣,不论谁想从事木刻工作,那是非常便当的。
正因为木刻本身有许多特点,而这些特点正是吻合于时代的要求,所以鲁迅先生才费了很大心机来培植这部门工作,和亲自领导中国的木刻运动。鲁迅先生一开始提倡木刻时就指示我们:“木刻不是有闲阶级的享乐品,而是为大众革命的武器”。中国的新兴木刻一生下来,在鲁迅先生直接的领导之下,就担负起战斗的任务,它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长大的,正因为这样,所以反动的势力曾想尽一切无耻的办法,开除、监禁等来摧残木刻,中国的新兴木刻,虽然经过许多波折,但在鲁迅先生耐心的扶植与木刻工作同志不断的努力之下,不但摧残不掉,相反的在中国的几个大都市都曾开过灿烂的鲜花,而现在随着战争的变化,抗战的需要,深入到敌后方的农村里和前线了。
在敌人用尽一切宣传方式进行他的奴化教育,欺骗宣传,而我们为了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克服目前危机的时候,木刻在敌后方更呈现出它的重要性。
(二) 面向工农兵大众,把木刻的活动范围扩大:
中国的新兴木刻,从产生到现在,虽然不过十年光景,但它在中国的艺坛上,尤其是在知识分子阶层里,确实起了相当的作用,只要翻开近十年来的文艺杂志看看,差不多里面都有登载中国的新兴木刻,在中国的几个大都市都曾开过全国的木刻流动展览会,但这些展览会场上来参观的都是一些知识分子,能够阅读新文艺杂志的也是一些知识分子,与中国的农工士兵大众还是莫不相关似的,就是把这些作品亲自给他们看,他们也是感觉到生疏得很,不大容易接受。是否中国的木刻工作同志有意专为一般知识阶层而刻木刻,不让大众欣赏呢?不是的!是否是中国农工士兵大众不了解,不能接受木刻作品,好像没落资产阶级的艺术家一样,‘自满’为最高的作品呢?不是的,原因是在于:
1.自中国的木刻复兴运动到现在,努力于这部门工作的同志,不是由刻年画或刻字铺里出来的刻字工人,而多半是由资产阶级美术学校里出来的美术青年学生,他们或多或少都受过一引起为艺术而艺术的影响,甚至于有些美术青年,不但觉得外国的美术比中国的好,就是画面上的人物也采取外国式的,因为他们在美术学校所画的石膏和看到的油画等都是外国的,而也就无形中感觉到中国人的脸孔、体格都不及外国人,把中国人的形象表现在画面上,有些不美观。他们对于现实是隔离的,对于大众的生活是生疏的,对于当前的政治具体任务严格说来也配合得不够,中国的木刻工作者虽然有鲁迅先生直接的指示,所采取的木刻题材都是现实的,但因为有些以上的缺点,所以在木刻上所刻出来的人物和反映出来的现实不但农工士兵大众觉得不像,就是我们自己检讨起来,过去的木刻作品很多是太贫乏,空泛的,不实际,都有点公式化,概念化。
2.中国的木刻复兴运动不是从中国旧有木刻渐渐发展下来的,而是直接受到西欧的木刻影响,采取西欧的形式,西欧的许多进步的科学手法。这些手法当然有它许多优点,我们应该学习,但把它应用到中国来时,如果不注意到中国的特点和中国劳苦大众的文化水准,不经过一番消化,而是完欧化的东西,是不容易马上为大众所接受,就是有些比较浅显的能看懂,也不容易为大众普遍的拥护,因为他们总感觉不亲切,不是他们自己的东西。
3.中国的木刻复兴运动的活动范围不够广,太狭小了,除了在大都市里开些木刻展览会,在几种文艺杂志上登载些木刻以外,关于怎样使中国的新兴木刻大众化,民族化,把木刻深入到群众中间去,开各种各样的展览会或散发到各地区去作广泛的宣传,和注意实效都做得非常的不够,有许多地区的老百姓根本就没有听见过什么叫新兴木刻,更没有看见过新兴的木刻作品。因此中国过去的木刻运动差不多是停留在知识阶层的圈子内,只听到知识阶层的赞美而没有把大众的意见当尺寸。在木刻界又缺少一个中心的刊物,集体地来讨论中国木刻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许多木刻上的问题,开展木刻批评和建立木刻的理论基础。
因有以上的客观和主观努力的不够,所以中国的木刻运动,虽然具备着许多宝贵的条件,还没有很大的开展,与中国广大的劳苦大众还隔膜得很。为了要完成中国木刻运动的任务,发挥木刻在这伟大的时代里伟大的力量,我们一定要扩大木刻工作的范围,每一个木刻工作者都要面向农工士兵大众,木刻是属于大众的,是宣传教育组织大众的武器,木刻应为大众所了解、爱好和拥护,要使大众感觉到木刻是他们所不能缺少的精神粮食。最主要的对象是工农士兵大众,我们要接受他们对于木刻正确的意见,我们要把木刻在中国广大的劳苦大众中生根和发展起来。
(三) 要创造民族形式的新木刻
当中国的新兴木刻产生不久,就听到有人说中国的木刻不够大众化,不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但这些意见并没有在中国木刻界普遍起什么反响,原因并不在于木刻本身,而是在于有许多木刻工作同志,对于内容与形式还没有比较适当的处理,照一般的说来,内容是决定形式的,新的内容应该以新的形式来表现,如果是没有适当的形式,内容也就无从表现。中国木刻工作者也就因为太过于抓牢这艺术上的教条,对于中国广大的农工士兵大众文化水准忽略了,对于中国的民族特性忽略了。使大众化内容当然是最主要的问题,但形式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内容和形式不能死板板地把它分割开来。
大家也看得很清楚,要完全利用旧形式,采用中国过去的旧手法表现目前复杂的现实社会是不可能了,如果以画绣像画式单线条,又没有色彩衬托,那更是贫弱得很,如果勉强地用旧形式来套新内容是很容易变为牛头不对马嘴。但我们一定要虚心地去研究中国旧有的形式,如国画、民间所流行的年画和书籍上的插画等,在旧形式里,不论线条、色彩和画面的表现形式都有独到的地方,对于这些好的部分,我们不但不应该忽视,而应该发扬起来,把非科学的部分割掉。我们一定要批判的,在能表现新内容的原则下去用和发展旧形式,是因为封建习惯和中国大多数人民群众文化水准低的关系。中国的旧形式虽有许多缺点,但比较为大众所熟悉和容易接受,旧形式一被批判地运用和发展表现了新内容就不是原先的旧形式了,因为形式和内容是分不开的,就是要创造新形式,创造民族的新木刻,对于这些工作也是非常必要,因为新形式并不是由天上掉来的。
鲁迅先生很早以前就指示出来,我们应该创作一些如年画之类的东西,但我们都注意得非常不够。在去年老百姓过旧历新年的时候,工作团采用了年画的方式和采用中国民间所流行的比较单纯明朗的线条和套上几种色彩,刻了八张年画,当画还没有印出来的时候,就有当地附近村子的老百姓挤着来买了,在西营的集上,几千张年画一会儿就被老百姓枪着买光了,这就说明在目前能适当地运用老百姓所熟悉的形式,表现出目前的现实社会,帮助他们解决具体的问题,他不但喜欢看,而且愿意花钱买。
我们感觉到老百姓除了在画面上所反映出的新内容外,还有二个主要的原因, 1. 是采用了比较单纯明朗的线条,这不但是为大众所看惯,而这些线条也确实有它独到的地方,它不但是有简洁、钢健有力的特长,而也表露出生动精细适宜的韵律。譬如中国画里的皱纹法,就为外国新派画家所采用;不过中国过去的文人画家和外国资产阶级的没落画家,他们都不是忠实的反映现实,而是形式主义,是无聊的在玩弄笔墨。2. 大胆的采用了色彩,强烈的黑白对照是木刻的一个特长,但这样的手法中国目前的大众还看不习惯。色彩不但可以发挥木刻上强烈对照的长处,而且可以令观众感觉到不至于那么生硬,而有变化。木刻上的采用色彩,不但没有损害木刻的特点,反而把木刻的特点向前发展了一步和帮助解决了木刻表现上的许多困难。因为木刻也是和其他艺术部门一样,是反映现实的,而现实的形象是复杂的,千变万化的,单靠黑白而要更迫真的反映出来是不够的,譬如在晋东南露城 坛一带的妇女多半是穿大红裤,如果是单用黑白或用线画是没有法子表现出那种特殊的情调来。至于更迫真的表现现实中的时间性和空间性,那更非采用色彩不可。过去的木刻工作者因为受着报章杂志和印刷上的限制,所以过去的木刻还停留在黑白的阶段上。(但为了广泛的发挥木刻的宣传教育作用,在目前的环境利用报章杂志创作纯黑白的木刻也是非常重要的。)木刻上的采用色彩,对于大众的接受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封建传统关系,大众对于单纯的黑白是感觉到不愉快,细小没有色彩,纯外国式的木刻比较引不起大众的注意和兴趣。大众目前所需要的是,除了能反映大众的生活是现实主义的东西外,在表现形式上最好有强烈的鲜明的写实色彩,单纯而有力的写实线条,带刺激性和有魄力,一看就懂,能使他们看后受感动,比较大幅的画。
有些人担心运用旧形式会变为复古、庸俗和低级趣味,我们说这可以放心,因为旧形式一经被批判的运用和发展,就不是先前的旧形式了譬如工作团制的年画,不论形式、线条、色彩、章法都和中国旧有的年画形式不同了。旧形式故然有些非科学部分,不适合于表现目前的现实,但我们可以把它扬弃,就是万一不得已要迁就大众一些时,也是为了提高大众的文化。如果不这样大众就无从接受,大众不接受大化就无从提高。我们并不是要做群众的尾巴,我们的目的在于提高而不是迎合群众的落后意识,我们要推陈出新。因此我们选旧形式,不至于陷到复古、庸俗和低级趣味的泥潭里去。
为了更确切地反映现实,我们也必须学习外国的形式,科学的进步的手法,譬如轮廓、透视、光线、色彩和特写等,这些手法确实是比较容易反映现实,因为这些都是合乎科学的原则,是带国际性的,而不是某一国的专利品,但我们一定要按着中国劳苦大众可能接受的程度上来在适当的表现新内容的原则上具体的运用和发展,逐步的提高。再就是普及基础上提高,这对于开展中国的木刻运动,使中国的新兴木刻大众化,民族化,不但没有妨碍,而是有益的。是万分必要的。
内容是决定形式的,新的内容应该要以新的形式来表现,如果没有适当的形式,内容也就无从表现。总之不管是中国旧有的形式,西欧的形式和手法,只要是好的,能为大众所接受,对于提高大众文化水准有益的,能适当地表现出新内容来,我们都应该大胆的去运用和发扬它。不管是中国的,西欧的,如果是有毒的,对于大众不利的,我们都应坚决的反对。我们打破只单纯的死板板的利用旧形式,看不起外国科学的手法,和只喜欢外国的欧化的,而瞧不起中国过去旧有的遗产,都是走极端的错误观点。我们不应该复古,也不应该排外,我们要以新的观点把握着中国的特殊性,以新内容为准则,同时,具体的运回和发展中外的精华,创造民族形式的新木刻。
(四)要巩固和扩大木刻界的组织:
鲁迅先生不但热心的提倡木刻,而且亲自培养和领导着中国的木刻工作者,而中国的木刻工作同志,都有相同的意志,共同的目标,不论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下,都非常的团结,也就因为有这个特点,所以中国的木刻运动,虽然受过许多的摧残,结果是更站牢了自己的岗位,更握紧了自己的艺术武器与敌人博斗到底,它是在战斗的环境里渐渐长大和坚强起来了。
在前年当武汉没有失守以前,在武汉成立了中华木刻界抗敌协会,这是在中国木刻运动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中国木刻界的一个大团结。在这个大会上,检阅了中国木刻界的自身力量,更加有力地鼓舞着每一个木刻工作同志的毅力和信心,但自武汉失守以后,一直到现在,因为交通的隔离,过去的许多木刻工作同志的音讯也无从探悉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否就各顾各不讲团结了呢?我们说,不!中国的木刻运动过程,也是长期的、艰苦的,不少的木刻者可以担负这任务,我们不但不应该忽视这团结,而应该更加巩固和扩大这个团结,中国的木刻工作者,可以分散到各个角落里去工作,但我们还是有个统一的联系。有了坚强的全国木刻协会,就可以领导全国的木刻运动,计划比较大规模的宣传工作,如出版画册,举行国际宣传等,集体的讨论中国木刻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和交换工作经验,建立中国的木刻理论基础。
在各个地区要成立全国木刻协会的分会,更加具体的领导全区的木刻运动,经常的培养木刻新干部,有计划的出版木刻画报,木刻传单,街头木刻,连环木刻画小册子等,广泛的散发到群众中间去,有计划的举行农村的木刻流动展览会。
不论在部队或地方上,只要有三个人以上爱好木刻的同志,就可聚集在一块,组织木刻小组,直接受该地区的木刻分会领导,经常的反映各个角落的社会现象,经常的出木刻壁报,讨论工作经验,反应群众的意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技术素养,我们要把中国的木刻运动广泛的深入到群众中间去,就非建立木刻网不可,要建立木刻网,就必需要健全木刻小组。
敌后木刻工作是敌后文化工作的部分,尤其是与美术工作者有血肉不可分离的关系。木刻是美术里的一部门,没有相当的美术素养,就不能立即独自的刻木刻,美术工作是替木刻运动打下了一个基础,要开展敌后的美术运动,就千万不能忽视敌后的木刻运动,因为木刻具备着许多优点,是最适合于时代的要求,他是美术部门中有力的一环。在目前的情况下,尤其是在敌后方每一个美术工作者,都应该刻木刻,参加木刻的工作,我们要团结民间的木刻工作者,我们更要和工农出身,对于木刻有兴趣要从事于木刻工作的小知识分子,我们要一致的团结起来,共同地在敌后方掀起木刻运动的浪潮,完成敌后新民主义文化运动中我们应尽的任务。
(五) 要开办木刻训练班培养木刻作者
中国过去的文人画不管是人物、山水、花卉差不多都是充满着出世的观念,是超现实的东西。与当时的现实是莫不相关,虽然有所谓气韵等六法,但这些都是过去一般文人,士大夫阶级酒余饭后玩弄笔墨的东西,这些文人画,中国广大的人民是不容易看到的,流行在民间的年画,多半是一般投机的画家,为了贪小利,完全迎合落后的群众心理,画出来的,里面充满着,庸俗低级的趣味和封建的毒素,这种画在民间流传最广,最深入,他对于广大的中国人民不但没有益,而可说完全是散布麻醉剂。这些年画,在石印没有出现以前,差不多都是用木板印出来的木刻,但都是复制木刻,打画稿的是一人,刻的另外又是一人,刻者可以说是一种刻画匠,完全死板板的依照着画家所画的稿子刻,而没有一点独创性,也许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中国的木刻工具没有一点改造和发明,而和刻木头图章一样,老是用一把尖刀。中国的新兴木刻是创作木刻,自己打稿,自己刻,甚至于自己印。在目前急迫地需要大批的木刻宣传品时,复制木刻还是可以采用的,中国的新兴木刻不但要不断的发扬木刻的特殊性,而且要发扬每个木刻工作者独到的好的创作方法,要求多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中国广大的工农士兵大众的接受,要把新的科学的进步的东西去洗刷陈旧的毒素。要把国家民族的大问题,现实战斗的情况,利用木刻特殊的表现方式,传达给广大文化水准非常低,而且受过许多麻醉的工农士兵大众,要把这些新兴的木刻变为他们所爱好和拥护,是一椿不简单的事,不是在一个短期间之内可以做得到的事。因此我们感觉到,中国的木刻运动也和中国的抗战一样,是长期的,艰苦的,如果要担负起中国木刻运动的任务,克服许多困难,发挥木刻在这伟大的朝代里中华民族解放的过程中伟大的力量,单靠目前有限的木刻工作同志是万分不够的了。新的工作环境,需要大批的新的木刻工作者。
我们应该在每一个地区应该设法开办木刻训练班,培养大批的木刻工作者,民间的旧木刻工作者和大批的工农出身的半知识分子都是我们目前应该培养的对象,爱好木刻,想从事木刻工作,除全日制的学校没版画系外,可开短期训练班。因为时间短,训练班只能做到教导一般爱好木刻者,走入正确的木刻工作的门境,重要的还是需要自己经常的,在现实社会斗争里锻炼,我们需要培训怎样的木刻新干部呢?
1.新的木刻工作者应该经常的加强马列主义的学习和艺术理论的研讨,没有正确的宇宙观和艺术理论基础,就没有法子认识现实社会,抓不着现实中的主要题材和很容易歪曲现实。
2.新的木刻工作者,要学习鲁迅先生的斗争精神,严肃的创作态度,顽强的工作作风和要接受鲁迅先生给我们的指示。
3.新的木刻工作者,是抗日革命的战士,要深刻的去体验现实的生活,没有充实的生活是创作不出充实的作品来的。
4.新的木刻工作者,应该经常的在现实的斗争工作里加强木刻技巧的素养,没有成熟的技巧,要想创作成功的作品也是不可能的。
5.新的木刻工作者应该改除过去一般艺术工作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创作态度,发扬过去的优良传统。
6.新的木刻工作者,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而是阶级的战士,因此他不应该复古,不应该排外,要深刻的注意到作品上的大众化、通俗化、地方化和民族化,要虚心地去研究中外过去的遗产,把握着中华民族的特点,具体地运用和发展中外的精华,创作民族形式的新木刻。
7.新的木刻工作者要随时随地抓紧时局的关键,配合政治的具体任务,经常制作木刻宣传品,如木刻传单,木刻卡片,木刻街头画等。
8.新的木刻工作者应该向着有声有色的木刻连环画的大道上迈进,它不但比较容易反映复杂的现实社会,同时这种形式也最能普遍地深入到下层,最容易为大众所欢迎和接受(当然应具备必要的条件)。
9.新的木刻工作者,是中国新兴木刻的制作者,同时又是木刻工作的组织者。
10.新的木刻工作者,要经常的向群众学习,接受群众的意见,注意作品的实效,改进自己工作上的缺点,但不要做群众的尾巴,我们一方面做群众的学生,同时我们还要做群众的领导者,新的木刻工作者应经常研究敌人的宣传品和宣传方式。
11.新的木刻工作者,要认清自己的任务,站牢自己的岗位,不怕一切艰难困苦来完成自己应尽的任务。
各地区如果都有了大批坚强的木刻生力军,那么要开展木刻运动就容易多了。这种强有力的木刻干部越多,而推动和执行木刻运动的工作越快,因此我们感觉到各地区都应该迅速地设法开办木刻训练班。
(六) 要建设木刻工厂
过去木刻工作者的宣传方式,除了开展览会以外,就是在报章杂志上投稿,这些工作当然是重要的,但自抗战以后,有许多比较能够开大规模展览会的大都市都被敌人占领了,而我们现在的宣传地区主要的不在大都市而在乡村里了,乡村是散漫的,要集合比较多一点人来看展览会比较困难,而我们现在的展览方式不能和过去那样,是随着环境的需要,采取一种游击的方式了,如举行农村木刻展览会。也因为战争关系,制版和印刷条件困难了,有些杂志停刊了,因有以上种种困难,把过去的宣传方式限制了。在敌后方所遇到的困难,比大后方还要来得厉害,在目前的现阶段,不但不能和过去一样开比较大一点的展览会,就是在乡村里开一个比较小规模的展览会也不见得是安稳的,因为敌人是不间断的向敌后作残酷的扫荡。至于说到敌后的印刷条件,那比大后方更加困难,在敌后不但不能制版,就是铅印机也是非常有限,单单印报和出些重要的书籍杂志已经来不及,如果要印些木刻宣传画,那毫无疑义是会受到限制的。木刻的工作当然与报章杂志要有很好的配合,但只做些带点依靠性的报头和插画工作,是非常不够的,如果老是把木刻停留在黑白的阶段上,也是木刻发展上的一个缺陷。
有以上许多困难,在敌后是否就没法开展木刻了呢?我们说,不!困难虽然多,但都可想法克服,除了前面提出的以外,还有一件主要的工作就是在每一个地区,都应设法建立木刻工厂,要进行长期的,艰苦的文化斗争,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要普遍的深入的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大众,就非建立木刻工厂不可,木刻工厂是开展木刻运动重要的推行机,也是建立新文化运动的堡垒。
单单空喊,是没有用的,如果要把理论的问题变为事实,那就要看你怎样来执行这个理论。在敌后方要怎样来进行木刻的宣传呢?要大批的印刷木刻宣传品,要靠些什么印刷呢?这些问题是非常迫切,而需要马上解决和实行的问题。我们认为最适当的办法就是建立木刻工厂,这是工作团最大的经验教训。创办一个木刻工厂,不需要很多的人,在一个地区只要集中一部分有些美术基础,爱好木刻,最好是能单独创作的木刻工作同志,作为创办木刻工厂的骨干,直接由当地行政机关领导,至于里面的组织形式可由当地的具体环境和需要来决定。能找到一部分熟练的印刷工人最好,如果没有,可以调一部分青年,自己来训练。至于说到木刻工厂里面的印刷问题,那更便当了,它不需要笨重的机器,它只要几块按板印画用,如果面大里面挖一个孔就行了,完全可以利用中国的旧印刷方法来印,而且可以套许多种颜色。如果是熟练的印刷工人,每天在一个按板上可以印五六千张,花不了几块钱的按板简直就等于一架铅印机,成本非常小,而收效非常大,在木刻工厂里可以不断的培养木刻新干部,配合政治的要求下,它可以不断的制作和印发大量的各种木刻宣传品和采办木刻的工具和材料,也就因为条件简单,所以在敌后任何游击环境下都可设法建立木刻工厂。这种工作不但不能忽视,而应该很快的就进行和发展起来,迟了一分钟就少做了一分抗日的宣传工作,多创办一所木刻工厂,就多增一所抗日的宣传机关。
胡一川(1940年于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