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AFA讲座丨马西莫•罗伊:超越绝美之城,反观建筑设计的社会职能

时间: 2018.3.2

大地回春,一切都迎着朝气慢慢苏醒。2018年3月1日,第二届意大利设计日如期而至,一项以别具一格、充满创意而领衔于世界设计圈的意大利设计继去年掀起可观的影响力后,在全世界100个地区继续推广。“破碎的自然”是今年设计日的主题,旨在集中讨论设计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下午2时,担任北京地区意大利设计日文化交流大使的建筑师马西莫•罗伊(Massimo Roj)来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引领听众思考建筑、美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并分享了丰富的建筑设计案例,特别探讨了建筑师面对整个社会以及自身的生活工作环境时的责任追求。

本次出席讲座的嘉宾有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孟斐璇,意大利建筑师、主讲人马西莫•罗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设计学院教授费俊等。王春辰教授担任本次讲座主持,他首先对意大利驻华大使馆对活动的支持表示了感谢,也十分欢迎建筑师马西莫•罗伊的到来。张子康馆长在发言中提到,意大利设计的新颖理念、对可持续发展的探讨是十分值得关注的,也期待未来双方在传统文化、当代文化等多个方面展开更多的合作。文化参赞孟斐璇表示,“很荣幸能够与中国最有权威的美术院校合作”,并希望大家通过意大利设计日对意大利文化有更多的知晓。

“意式创意”的全球推广

意大利设计渗透在文化、艺术、哲学等各个领域中,是意大利社会及其变革与发展的一面镜子。文化参赞孟斐璇也借此机会特别介绍了这一盛会的故事,意大利设计日(Italian Design Day)由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部发起,联合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与旅游部以及行业内主要公共和私人机构共同举办,将设计作为其“意式生活”推广工作的中心任务,旨在通过一系列跨领域的宣传活动推广意大利文化和制造体系。2018年的主题为“设计与可持续性的关系”,在这一天,意大利的100位设计师、艺术家、建筑师、媒体人担任“设计大使”在全球100个地区围绕主题进行分享。而有关“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也一直是中国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意大利有着极强的制造力,他们的设计力量融合创意、美感、功能、质量、材料等元素而引领时代、备受追捧。主讲人罗伊先生是意大利的知名建筑师、城市规划师、空间规划,也是一位重点关注重建项目的意大利设计师。罗伊先生希望通过他的角度为我们解读意大利的建筑设计的故事,让我们通过他和团队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方面的经验了解意大利的建筑文化和作为建筑师的社会职责。

建筑是巨型雕塑,人们穿行其间

罗伊先生先简单介绍了自己的创作团队波捷特(Progetto CMR),并以布鲁诺•泽维的理论开启了讲座。泽维把建筑比作“一个挖掘出来的大雕塑,人类在其内部穿行”。罗伊先生在一系列理论诠释引导下提出思考,并以问答式交流展开了讲座,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位建筑设计师思考,例如“建筑是否属于艺术?”“建筑包含哪些美学价值?”“建筑如何操控空间?”“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是什么?”等等。

“多生态,少利己(Less ego,More eco)”是罗伊团队的宗旨,他以设计实践的角度尝试分析一些圈内乃至社会讨论的热点,同时给出了不同角度来阐述建筑设计与可持续之间保持紧密联系的关键:建筑的精华不仅仅在于它的美学外观、更在于它跨越时间亘古不变的存在;项目不仅是某种风格的表达,外在形态同项目内在的功能实质更是紧密相连;建筑设计要满足一个地方的需求,要妥善处理和解决建筑同自然以及人文社会的关系。建筑必须以人为主,然后综合社会文化、经济、生态等全方位要素去实现可持续。

意大利有着众多经典的建筑物集群,在讲座中罗伊先生也分析了一些特征和设计手法,如他说言,建筑物本身的外立面和外形就是它拥有的结构和服饰,同人一起都会跟随时间的推移和城市的发展而改变。一个建筑应该成为醒目的标识,例如作为欧洲最早的摩天大楼之一、由著名建筑师吉奥•庞蒂(Gio Ponti) 操刀的皮瑞里大厦(Pirelli Tower)就具有强力的建筑标志性特征,如今依旧是现代建筑师的灵感典范。采用动态外立面的线条能够打破外立面的枯燥感和固定性,使用传统材料例如水泥、木材与珍贵材料如黄金等结合起来会提升品质感,卡罗•斯卡帕(Carlo Scarpa)的作品奥利维蒂威尼斯商店(Negozio Olivetti)中的一个建筑细节就是该设计手法的一个例证。

崇尚传统经典,立足现代设计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是罗伊先生讲座分享的另一个重要话题。面对旧建筑空间改造,他表示,满足空间需要、对空间的需求进行改善,为人的生活品质带来改善是建筑师的基本责任。所有的一切都必须尊重历史文化,也要用创新和当代的方式进行新的塑造,换句话说,设计需要保留项目的本源,用更尊重历史的方式重新诠释。

罗伊团队在意大利米兰西南角废旧工业园进行的翻新改造设计项目就是他提出这些建筑思考的一个实践。他乐于采用铅笔进行草图勾画,“用笔画出来的图案更具备艺术感”。“标识(The Sign)”是这个翻新建筑设计的核心,源自贯穿于办公楼和酒店、广场之间的巨型灯光带所形成的空间感染力。在这个项目中,三个关键点展示了“意式创新”:象征聚集性、交流性的“广场”、拔地而起的“绿色资源”和“共享型新科技”,建筑的开放性和通透性在现代设计模式下应运而生,一方面,适用于各种不同企业的灵活空间处理构筑了人们新的工作方式,另一方面,从环境新能源到经济新能源的统一展现了一体化的设计可持续。

另一个案例是罗伊团队为一座坐落于中国东北原始森林的旅游小镇漫江湾的总体规划。客户的原本要求是要在林中拔起三座招待用途的塔楼,但按罗伊的说法,“在一片自然森林之中构筑三座摩天大楼是‘毫无意义’的”,他们提出了分散式整体规划方案,基于树叶状形状的选地,因地制宜地选用了叶脉疏导模式,即围绕中部的核心广场进行线条式设计。这种处理模式为在快节奏生活的人群提供了慢生活享受的环境,将建筑设施能耗降到最低,在自然森林中将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以符合现代生活理念的方式展现出来。

讲座最后,罗伊回答了自我拟题:建筑可以归为艺术,但被认为是一种与社会有着密切联系的形式之一。面对观众提出的对中国城市翻修复建的问题建议中,他表示,正像“遵从米兰传统,使城市肌理的一部分回归社区”那样,在建筑翻新设计中,不应一味地追求复古建筑,而是必须以符合当代人生活的角度来进行创新。而罗伊在讲座最后敞开心扉的语句更是显露了意大利设计师身上浪漫而又充满诗意的人文情怀,或许这更有助于我们去了解意大利设计,他说:“去到不同的地方,能够看到不同风格的建筑、遇到不同的人,品味不同的生活方式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文/张译之
图/胡思辰(作品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