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与视觉有关的自由游戏:李婷婷的绘画“时间”

时间: 2018.3.6

2018年3月4日,“时间:李婷婷新作”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谋道文化、大川文化共同出品,由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视觉艺术系美术史论与批评教授沈揆一担任策展人,刘海粟美术馆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跨媒介艺术工作室协办,古根文化特别支持,展出了李婷婷最新作品20余件。展览将持续至3月7日。

展览主题“时间”源自此次展出的一件不断叠加的“小提琴”四联作品,随着小提琴数量的不断叠加,在画面上留下滑动的轨迹,以图形提示一种时间的流逝痕迹。此外,“时间”也指涉艺术家李婷婷十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与水墨相关的创作实践,从更深层的视觉而言,李婷婷的绘画“时间”也是传统水墨语言、价值与当代审美现实之间发生的磨合和对接,是水墨语言发展到当下的一种新的可能。从画面描绘对象而言,画面常见的水果、蔬菜、生活器物等都能让观众第一时间联想到西方传统的静物题材,而这也是西方绘画中最常见的表现时间的题材。中国文人小品关于蔬果器物的描绘则含有东方特色的文化寓意,具有强烈的阅读性。李婷婷绘画以水果、蔬菜、器物为题材,既不是中国传统绘画逻辑的延续,也不是西方模式在当代中国的拓展。透过李婷婷作品看背后的时间,看到的是一个艺术家的状态,是与其绘画相关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

作为年轻的80后新生一代艺术家,李婷婷也有着这一代人某些特有的状态特征,比如宅。李婷婷就自言她在生活中就是一个很宅的女性,关注的点也是日常生活中琐碎和片段,她经常就能凝视桌上的一个水杯很久很久并乐在其中。在她看来,就是这种微不足道却有着人的气息,透着这种气息就能将微小做到很强大。李婷婷这种艺术创作生活日常化态度,使其作品细腻柔和,有着生活的性感和恬静,也是艺术家随意自由生活态度的表征。这种随意也体现在她从北方来到南方后对创作环境的态度,北方干燥而南方潮湿,这严重影响到纸张的状态以及对作画时间的掌握,李婷婷随遇而安,定居南方后反而画得更从容。

进入到李婷婷的展览空间,有如进入一个蓝色的视觉海洋,其视觉效果令人眼前一亮,也触发无限的美好想像,就如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阮竣在开幕致辞中提到,这是一个绝对不同于传统感觉的水墨展览,是一个有着春天气息的展览。这种颜色的选择来源于艺术家生活中一次得心应手的视觉游戏,就像做游戏一样调弄着各种颜色,偶然中发现这种单色调蓝与她的心境、欲表达的视觉效果极其契合。李婷婷说她的创作一直以来都是在做一场视觉的游戏,这种“游戏”态度更体现在她这次展出的几件山水作品中,这些山水作品有着传统模式的勾线和晕染,却在整个画面空间做了极大的颠覆,正如策展人沈揆一评价的“试图以对画面的解构来颠覆传统山水的平面呈现和观看模式”。中国山水在一个平面营造“高远、深远、平远”意境,而李婷婷的山水突破传统模式,画面和画框形成一种或消融或打破的关系,彼此形成一种全新的空间关系,也挑战了传统的山水观看模式,甚至有一件作品在“背面”也画上了山水,形成一种360度的观看,或者说在这种模式下,消除了作品“正面”和“背面”的界限。也有一些山水作品在画面之上又重新插入一个新的画面,两个画面形成一种错觉,两者也在视觉上形成一种支离破碎和相互映衬。在这一系列作品中,画面有着明显的颜色深浅区分,李婷婷介绍这在展厅中也含藏着一种视觉上的游戏,她在布展的时候将这颜色深浅的分界线特意安排在了一条水平线上,当然这种和谐可能因为画距颇远而不易被观众发觉。

李婷婷的绘画是自由随性的,就像她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一物,就像她随意调出适合自己画面的蓝色,更像她对于山水画面的自由解构和重构。或许这跟她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有关,比如她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学习时,她的老师黄华三教授就是让其自问“你想干什么”,而不是灌输“让你干什么”。但同时李婷婷对于绘画也是虔诚而纯粹的,她一直以来就有一套自己认可的东西,就坚持在她的这“一亩三分地”,坚信五年、十年肯定会有所成就。或许这就是对李婷婷绘画“时间”的一种描述:纯粹的坚持,自由的游戏。

文/张文志
图/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