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九六高龄,笔耕不辍:“戴泽艺术展”亮相国家博物馆

时间: 2018.4.21

戴泽先生是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代表人物,是20世纪中国近代美术史的亲历者。作为徐悲鸿先生的得意门生,他于1949年参与了中央美术学院的筹建,在美院执教数十年,培养了如靳尚谊、靳之林等学生,是中央美院目前最资深的老先生。2018年4月20日,戴泽先生在其96岁生日之际,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迎来了他艺术生涯的首次大型个人展览——“戴泽艺术展”。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呈现戴泽先生各个时期代表作约170余件,包括其著名的《义和团廊坊大捷》、《农民小组会》、《太平军大败洋枪队》等作品。 

开幕式于4月20日下午举行,主席台上嘉宾云集,戴泽先生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同仁、学生、家属等悉数出席,其中不乏许多已年过八旬的美术界老先生们。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协名誉主席靳尚谊、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徐里、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哈立德、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庆平以及戴泽先生等依次发表致辞。

戴泽先生在业界有口皆碑,却为人低调,不曾举办任何大型个人展览。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表示,“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收藏戴泽先生重大主题创作作品最多的博物馆,举办本次展览,率先对戴泽先生漫长的艺术生涯进行全面系统回顾和学术梳理,既是国博人的责任,更是国博人的荣幸。”

戴泽先生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辈,一直以来极为关切学院事业的发展,也关心着艺术后学的成长。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于开幕式谈到:“在这个展览的筹备过程中,正好是中央美术学院建校100周年的日子。戴泽先生是徐悲鸿先生亲传学生,他充分理解并身体力行实践徐悲鸿先生的艺术创作思想,也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发展过程里非常重要的前辈,为美院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范院长看来,此次展览的举办,不仅是对戴泽先生艺术生涯的回顾、艺术硕果的整理、艺术人生的礼敬,更是为了使前辈的艺术经验成为今天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的启示,以此丰富我们对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发展的认知。

戴泽先生出生于日本,1942年考入重庆国立中央师范大学。机缘巧合,他成为了徐悲鸿先生的学生,在老师徐悲鸿先生的言传身教下,戴泽先生的艺术创作逐渐成熟,带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因此他也被认为是“徐悲鸿艺术的衣钵传人”。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先生的儿子徐庆平于开幕式深情的回忆起戴泽先生与其父亲的往事,尤其是戴泽先生对徐悲鸿著名作品《徯我后》的修复,正是由于戴泽先生不懈努力和坚持下,徐悲鸿先生的这幅珍贵作品才得以完整保存了下来。

本次展览以戴泽先生的一句话为引子——“相信你的眼睛,画你所看到的。” 展览选取了戴泽先生各个时期代表作170余件,结合日记、手稿、信札、照片等历史文献,采用第一人称,分为六个章节,以时间轴与主题线索交汇并行的模式,完整呈现了这位德艺双馨老先生漫长的艺术创作历程。

“中大学子”版块主要呈现戴泽先生1942年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师范艺术系接受学习这段历史,在此期间,他认识了他一辈子的朋友、同学、同事、邻居韦启美先生,受到了如傅抱石、陈之佛、吕斯百等前辈老师的指点,以及他最重要的老师——徐悲鸿先生的直接指导,奠定了其现实主义艺术观的基础;“美院教师”版块呈现了戴泽先生1946年开始在北平艺专工作期间写生的多幅水彩作品,有描绘北京街景的《东单地摊》、《北平旧景》等,或者是对北平艺专校舍、教学、亲友等的写生;作为本次展览最温情的板块,“我的家”展示了戴泽先生与夫人、家人相识相处的细节,《陈碧茵像》是戴泽为夫人所做作品,一同展出的还有当年徐悲鸿先生为庆祝这对新人婚礼所写的书法;“主题创作”版块展出了戴泽先生几幅尺幅较大的历史性主题创作作品,如《义和团廊坊大捷》、《大泽乡起义》、《农民小组会》、《太平军大败洋枪队》等;第五个版块“步履不停”,由一张起于1950年起的写生地图开始,戴泽先生几十年里走遍了俄罗斯、德国、波兰、朝鲜,以及国内南北各地,每到一处必然带着他的画笔进行写生,留下了许多绘画精品;最后版块为“九零颂”,这位步入九十高龄的老先生并未停止创作,此期间他的风格更为纯粹洒脱,绘画对象也都是一些寻常小景,如屋内的一束花、几盆水果、窗外一瞥、街头一角等。戴泽先生这些“九零后”的创作抛弃了宏观的主题描述,将老练的艺术功底与丰富沉稳的人生历练沉淀为生活中最寻常的小题材,是一种“朴素的绽放”。

现已九六高龄的戴泽先生几乎见证了中央美院百年校史,被称为中国近代美术史的“活化石”,先生在回望自己艺术之路时表示:“对过去没有后悔,对现在很满意。我随着潮流来,随着潮流去。顺乎自然,心平气和。”正是其这份淡薄、超然的态度,使其在耄耋之年,依旧笔耕不辍的创作,那些充满了朴素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意的作品,充分展现老一代艺术家质朴的现实主义创作信念和坚定的艺术情怀。

图文/林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