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AFA讲座|你不了解的达•芬奇:对话意大利达•芬奇博物馆馆长Roberta Barsanti

时间: 2018.6.1

2018年5月30日晚,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大奇观文化与意大利Cross Media共同主办的讲座“你不了解的达•芬奇:对话意大利达•芬奇博物馆馆长Roberta Barsanti”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进行。本场讲座作为6月9日将在北京五棵松华熙LIVE广场举办的“致敬达芬奇”光影艺术体验展的前奏,邀请了意大利达•芬奇博物馆馆长Roberta Barsanti担任主讲,并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李军、达•芬奇光影艺术展执行策展人赵民强进行了主题对谈,本场讲座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主持。

Roberta Barsanti首先说到,达•芬奇是一个可以将中国和意大利这两个地理上相距如此遥远的国家联系在一起的伟大人物。2019年是达•芬奇逝世500周年,欧洲的许多城市都将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意大利芬奇市的达•芬奇博物馆也将通过一系列的展览与相关活动来致敬这位杰出的市民。Roberta Barsanti随后介绍了达•芬奇博物馆和达•芬奇图书馆的概况。达•芬奇博物馆的主要工作是介绍和展示达•芬奇的工程设计、科技发明创造,这里陈列着达•芬奇所设计与发明的多种机械的木质复原模型,并通过数字影像展示达•芬奇的设计构想。Roberta Barsanti以图片向观众展示了博物馆的一系列展品,如达•芬奇所发明的用于纺织的机器、与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合作的对达•芬奇手稿中飞行机械构想复原的模型、用于军事战争的器械和达•芬奇所设计的可以在任何环境的水域中航行的船只模型等。达•芬奇图书馆几乎收集了达•芬奇的全部手稿的摹本,任何有需要的人都可以来此查阅这些资料,这些复制品与原手稿几乎一模一样而不用担心使用过程中的损害与保存的问题。Roberta Barsanti特别提到,读者现在已经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网站查询与阅读被誊写为意大利语的达•芬奇的手稿,而图书馆目前也正在致力于将其翻译成英文。

随后Roberta Barsanti以图片展示了达•芬奇的出生地的景观风貌,并简要介绍了达•芬奇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达•芬奇于1452年4月15日出生于芬奇镇,非婚生子的身份使其不能继承父亲公证员的工作,他在位于芬奇乡间的祖父家度过了他的童年与青年的初期,乡间的成长经历使他与大自然有着亲密的接触。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院教育,但他自学拉丁文,并曾被他的父亲送去学习数学,之后他师从绘画家韦罗基奥学习艺术。达芬奇生活在一个历史过渡时期,他留下了数量不多但十分令人震撼的绘画作品,Roberta Barsanti以大量图片资料展示了达•芬奇的绘画作品及其艺术成就。

Roberta Barsanti谈到,当我们谈论达•芬奇的时候,我们想到的第一个词常常是“天才”。他是他所身处的时代最杰出的天才,他兼具多重身份: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设计师、工程师、科学家、制图师等等。达•芬奇涉猎广泛,拥有多种突出才能,在真实的历史维度完整地理解达•芬奇需要以超越其传奇一生的眼光进行多学科的研究。Roberta Barsanti说到,我们应该思考达芬奇对今天的人类社会意味着什么,抛开语言、地理和国籍的差异,那个构想与设计使人类升空和潜海的机器、想要打破自然对人类限制的达•芬奇是人类智慧、创意、才能的共同象征。他身上有着超越时间的价值,即其科学精神、观察自然的能力和进行各种试验与发明的强烈愿望。达•芬奇涉猎范围之广泛使得今天文化教育背景千差万别的人们都对他怀深怀兴趣并深受启示,他留下了令人惊叹的数量达6千页的手稿,通过研究他的手稿,我们得以打开了一扇了解他所处时代的艺术和文化的窗户,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他所处的时代所共同关注与面临的问题。 

在讲座的对谈部分,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李军教授以杜甫的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谈到他游历达•芬奇出生地的感受,Roberta Barsanti回应到,达•芬奇所出生的村庄位于山林之间,景色优美,尽管这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但美丽的自然环境使达•芬奇与大自然有着亲密的接触,这对他的观察兴趣的形成和日后才能的增长十分重要,此外,达•芬奇作为一个公证员的儿子,能够接受到较好的资源并且将其学习兴趣拓展到各个方面。李军教授说到,文艺复兴是一个世界的发现与人的发现的时期,达•芬奇的经历使他想起另一位公证员的儿子,即发现了美洲的哥伦布,并提到近期在湖南省博物馆结束的“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览,这个展览也即将展出于中国国家博物馆。Roberta Barsant表示了对这个展览的极大兴趣,她提到达•芬奇也是一位杰出的地图绘制师,对地理十分关注,并与李军教授就地理与艺术交流的关系进行了简略探讨。讲座的最后,“致敬达芬奇”光影艺术体验展执行策展人赵民强讲述了达•芬奇光影艺术展与意大利达•芬奇博物馆的结识与合作经历,并播放了展览的宣传片。 

文/张弛 
图/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