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多维空间的作品对话:日本艺术家加藤泉中国首个大型个展亮相红砖美术馆

时间: 2018.9.3

继上半年推出埃利亚松个展“道隐无名”引起整个艺术圈的观展热潮。近日,红砖美术馆为我们带来了加藤泉中国首个大型个展,展览依旧引起了不小反响。加藤泉1969年出生于日本西南部沿海岛根县,而立之年开始接触画画,但是很快加藤泉便藉其不断创新的作品在日本和世界各地的展览中赢得了广泛关注。

此次展览作为艺术家在中国的首个大型个展,展出艺术家过去十年中创作的50余件作品,包括为此次展览全新定制的织物系列《无题》(2018)及其在红砖美术馆园林区中的驻地创作。

步入美术馆,红砖标志性的圆形中庭放置了一组木雕人像,雕像双目突出,上半身用色偏黑,下半身保留木头原色。五人一组的雕像直举手臂,双臂延伸开来是两具和主体雕像般的头部形象。面对这组雕像,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解释,但是观者的第一感受往往是被这组雕像营造出的无形的仪式感所震慑。这是加藤泉展出作品给我们的通感,所以加藤泉的作品并不太需要展线来提示观者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观看距离。不仅如此,当我们凑近想要通过阅读展签或者求助在现场的艺术家来试图为我们解读作品之时,我们会因此无功而返。

人们总是习惯于对自己疑问的事物刨根问底,因故如何解释加藤泉的这些作品引起了包含笔者在内的观者的极大兴趣。由于加藤泉在成长时期并没有直接的绘画经验,所以这些解释往往集中在他受岛根县泛灵多神信仰的精灵崇拜传统的影响。这也是在面对观者提问时,加藤泉对自己作品能做出的唯一有力的解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直言:“虽然我不是很了解岛根的全部文化,但是我成长的地方有很多怪物、神之类的传说,我是非常根深蒂固地相信他们的。比如说水、树木之类都有神明、都有思想,比如说那边的海经常有孩子在里边溺死,家里吓唬小孩不能去海里玩儿,晚上海里会有怪物出现,我从小受到这样的教育影响,现在也是对我有影响的。”除此之外,加藤泉对自己的艺术经验并没有过多可以言语的,而对于具体作品的解读,加藤泉更是给不出任何解释。他认为:“我的画画的好不好或者是画的什么内容都是取决于看它的人是怎么想、怎么思考。”因此他似乎对任何解读都不关心。

而对于作品材料的选择,加藤泉直言他首先靠的是直觉。加藤泉喜欢尝试自己有感觉的东西,尽管在做作品时还不太理解材料,也不能确保使用新材料能成功。因为喜欢尝试,所以加藤泉使用的材料越来越多,石头、布、软塑胶等等都是他的使用素材,他甚至直接用橡胶手套、手指作画,他认为手指直接作用于画面,能按照他“希望的那样呈现我想出来的东西,能够在画布上留下最好的印迹”。

此次展览展出了艺术家的平面绘画作品以及三维立体雕塑作品,但是我们注意到无论用何种表现形式,加藤泉都在表现其标志性的原始“人”形象。他创作的“人”形,大都有一幅人类的面孔,耳、目、口、鼻俱存,近似母体中的成型胎儿。准确来说,宽间距的双眼,被直线型填充的鼻子,或圆或扁的纯色嘴巴,以及形式上存在的双耳更像来自我们想象中的异世界的人像。对于为什么选择表现人形,加藤泉如此解释:“假设这是一个猫的形象的话,人们在看猫的时候就会变得温柔,而以人的形象的话,当观众即‘人’在观看另外一个‘人’的时候,通常会以比较严格的眼光去进行观看,我觉得来自于人的审视很有趣。”

笔者认为,正如策展人闫世杰在展览开幕式上所言:“他的作品和我们隔着一个时空的感觉,是多维的,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我们所理解的人,而且是一个和我们在多维空间相处的一种精灵的感觉,或者说是一个外星人的感觉,它有‘多重感觉’,这种‘距离’可能产生了我们对它的期待、与它对话的欲望。”作为一个将作品定名为“无题”的艺术家,认真观展、与作品对话才是打开加藤泉个展的正确方式。

文/杨钟慧
现场图/杨钟慧&红砖美术馆
作品图/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