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7年出版的《房屋的心理学》中,作者奥利弗•马克认为:人类住所的基础意向即来自于“母性的子宫”。从远古岩绘洞穴、兽骨帐篷到干栏式、古罗马多姆斯,历经现代建筑对标准住房的革新,尽管跨越了时间山海,人类却始终在寻觅象征母性依赖的归所,不断探讨它的变换形态。时至今日,人们又在为当代的栖居“器官”思考着些什么呢?
2018年9月21日,“探索家——未来生活大展(CHINA HOUSE VISION)”开展。日本设计师原研哉担任展览总策划,他认为:“‘家’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最浅显易懂的事物,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一面镜子”,邀请十位建筑师与十家企业团体合作,以人为最基本的思考单位诠释未来居所,探讨今日中国生存的要素,进行“未来居住新尝试”。
最初,中文的“家”从宀从豕,包含着圈养、居住、生存的含义。对于这个字,有共同传统文化体验的中国人再为熟悉不过,它不仅是普通意义的住所,更重要的是单一人与周围人的关系场域,是生活的基本单位。围绕不同的“家”文化,派生出的是完全不同的“观念形态”和“建筑形态”,可见,家的概念也并无定形。环顾当下,多种层次的矛盾与探求交织并行,一边是话题热度高居不下的“住房问题”,一边是富于哲思的设计师们跃跃欲试的实践,从“Foster + Partners—可持续人居:共享的未来”到“探索家——未来生活大展”就居住问题的探索从未停下或者说愈发活跃,家的边界也在时代更迭中被动或主动地变化着,那么,探讨“家”,到底是在探讨什么?
以家为镜:透过方寸之间观察群体现象
“探索家”展览馆场坐落于国家体育馆南广场,会场由日本建筑师隈研吾设计,青砖垒搭做基本结构,“小—大”的构筑方式依旧流露出稳健素雅的场域气质,“HOUSE VISION”的白色长标便在灰格的衬托下格外亮眼,恰逢秋日暖阳,蓝天、青砖以及十座“未来家”倚靠着瑞士建筑师赫尔佐格与德梅隆担纲设计的庞大鸟巢,叠层的景观生出一丝东西建筑间穿梭互话的味道。安藤忠雄言“人要怀揣着想象力活下去”,站在探索未来的入口,VISION(想象)随着这些辉映成趣的物景徐徐打开。
被誉为美国第一位室内设计师的埃尔西•德•沃尔夫(Elsie de Wolfe)1913年曾说,“无论是否愿意,你所居住的地方就是你的自我表达。”十位建筑师和企业共同围绕此展主题“NEW GRAVITY(新重力)”呈现着自己对未来家的思考,不论是别出心裁的火星居所,或是胡同里伸出的望远镜,还是着力解决现实矛盾的公寓实验——探索家们或着重于一个微命题,或以一种疯狂的概念刷新人们的观念,或以现实为目标力求落地——无论如何,这些思考、表达、交流的汇聚皆指向这几种关系: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空间。
这并非单一的概念和固化的分组,“家”居于所有产业的交汇点上,与家紧密相连的能源、移动工具、人工智能、数据分析、材料开发等多种元素穿插介入这些关系主线,便形成了不同的参考价值。本文意不在对十位建筑师的作品进行一一赘述,每一件作品不论是从概念、造型、材料、模式等角度皆可延伸出不同程度的深入探讨,但其背后交错相通的诉求才是值得思考的焦点,换句话说,以现象集合的方式来观察,那么这些“探索家们”到底发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大众又能做点什么?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言:“设计就是感染,因其过程所创造的启发,是源自人类在普遍价值和精神上的共鸣”,探索家们立足在共鸣之上,抛出一丝一缕的线索,等待受众展开更全面的想象。
自然,是在什么时候被我们拒之门外的?
想象是灵魂的眼睛,把理想带去暂不可至的地方。小米与建筑师李虎及其团队OPEN合作的“火星生活舱(Mars Case)”可以说是本次展览中最具科幻色彩的作品——当“家”被安置在条件极为恶劣的环境中,被精简掉装饰的功能就愈发清晰。一个小体量的盒子包含了完整的智能生活空间,璀璨的鱼眼球造型可比拟夜空群星。看似是为遥远外太空的新家园做设计,实则立足在对人类肆意挥霍旧家园的冷酷诘问:“如果人类把自己逼到不得不移居火星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今天的生活?”雨果说,科学到了最后阶段就遇上了想象,我们既展望于多功能的微型空间,憧憬技术时代带来的全面变革,却又一步步将自身推向无处可居的边缘,何从抉择?一部分人仿佛看到了烂漫的星球生活,一部分人回想起焦虑的生态问题——睿智的设计懂得留给人回味的空间,答案在观者心中埋下种子。
踏入阿那亚与柳亦春(大舍建筑)的未来家House ATO,脑海里最初浮现的当属“诗意地栖居”,转瞬浮现一处画面:原始棚屋里的人是否也会躺在“浴缸”中仰望群星?拆分“舍”字得到的“亼屮囗”(ji cao wei)结构呈现着房屋最精要、原始的要素——屋顶、支撑、台基。变化的或许从来就不是房子的基本要素,变化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故事的空间能够将人带入意境,须臾间穿游古今,人们愈发往前走却愈发念旧,如今仰望星空的释然、邻里相处的自在和睦该从何寻起?MINI与孙大勇的望远家(Scope Home)也致力追求“诗与远方”,四合院里伸出6个潜望镜,远处的风景被纳入居所,人渴望与周围空间相融,却又渐渐自我封闭起来,万花筒般的窗口折射出一种视角,古典的借景造园手法却进入未来的家中,在现代城市文明中,人类逐渐丢掉的竟是曾经习以为常的东西。
要谈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讨论得大胆,汉能集团与马岩松的MAD建筑事务所合作设计的庭园家(Living Garden)不禁让人反问:“还可以这样住?”233片薄膜太阳能电池足足让人感受到阳光的无尽价值,这是技术时代对自然馈赠的高效运用,巨大器官壁皮肤一般的屋顶给予人安定感,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四季在场域中轮转,享受沁人心脾的微风同时,仿佛有一个声音在反问:自然是在什么时候悄悄被我们拒之门外的?
关系重组:为独居者重拾共享生活
独居几乎成了当代城市年轻人的生存常态,与人保持距离、独自乘坐交通工具、一天两顿餐食依靠线下的便利服务,在狭窄逼仄的空间中完成重复的日常,无过多欲求——“佛系”生存模式在中国青年群体中蔓延浸透,泡在这种境遇之中,好像有难以言明的不安,却又无从改变。华日家居与青山周平合作的“新家族的家——400盒子的社区城市”、无印良品与长谷川豪的“无印良品员工宿舍”两件作品以各异的微型模块试图对当下的独居潮流进行回应。所谓新家族的“新”源自对胡同生活中家具外置共享的一种追忆,“睡在家具上、生活在家具外”,房屋像盒子一样自由移动——时代更新了被固化的屋居概念,但群居记忆的人文关怀却从未被消磨。同样,源自上海良品计划宿舍原型的“无印良品的员工宿舍”不单单为解决一小部分的员工生活境遇,它直指中国大都市中遭遇膨胀交通、密集人口、住房不足、经费短缺的年轻一代们严峻的生存矛盾。
共享生活是这些建筑盒子取意共通的关键词,而不论是从北京胡同的共享家具还是从横洞式的窑洞民居得来的员工公寓,这些概念隐喻了一种趋势:中国的传统民居形态是现代建筑师们重拾中国人文关怀的途径,它也正转化成构造中国未来文明不可或缺的文脉基因。
有住与日本设计中心原设计研究所合作的“最小——最大的家”、TCL与董灏、蓝冰可(Crossboundaries)的作品“你的家”着眼于居住空间内部的重构,利用移动、互连的模式改变间隔的使用,试图以最少的设计实现最多功能的空间利用效率。远景与杨明洁的“绿舍”、海尔集团与张永和的“砼器”从不同角度讲述着人与自然、空间、复合家电可能组合得到的新关系。
隐秘是花:秩序重构的多面诉求
“不要表现全部,而要通过部分的隐秘来驱动对方的想象力”日本建筑师黑川雅之在《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一书中对世阿弥所言“隐秘是花”道出了理解,HOUSE VISION本次把场域立在了中国,面对部分人遭遇的生存问题,十位建筑师和企业在当下的时间节点上给出了十种“暂定解答”,他们说了一部分,也隐了一部分,更多的解答方式、改变方式掌握在观众一方。从矛盾较为突出的中国人居问题撕开一个小口,描绘人居面貌的一种层面,随即覆盖更漫长的时间和地域。探讨未来的生活,实则是对现实矛盾提出诘问,对现状进行质疑,在疑惑和诘问以外,轻问一句,我们该如何解决?我们能否解决?
维斯曼在《设计的偏见》一书结尾中所说,“建筑是即有社会秩序的重要表现,除非社会本身改变,否则建筑的现状很难扭转。”设计在知识版图、现代产业中占据重要价值,也决定着未来关系的构建方式。然而,设计不过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某一部分,它仍然受制于社会的结构、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力量。“家”实则是社会的隐喻与延伸。探讨“家”,何尝不是在反思失衡的秩序?何尝不是在重构人类族群的生活方式?又何尝不是提示人们静思生活的本质?探讨未来家便是探讨未来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空间等众多关系,科技、交通、物流、数据等产业的重组方式仍旧是值得被反复讨论的关键命题,CHINA HOUSE VISION的意求恐怕要落在“VISION(见、美景、想象力)”一词上,“探索家——未来生活大展”拢聚十条线索,投入一颗石子,圈起一阵阵涟漪,受众的理解、反馈和反思翻涌成潮,但秩序重构的责任庞若云海,恐怕不应该仅仅落在一小部分浪花身上。
文/张译之
图/杨易欣
展览讯息
探索家——未来生活大展
CHINA HOUSE VISION
01|海尔 × 张永和丨非常建筑
砼器/Concrete Vessel
02|阿那亚 × 柳亦春丨大舎
亼屮囗/House ATO
03|远景 × 杨明洁|YANGDESlGN
绿舍/ e-Vege House
04|小米 × 李虎|OPEN
火星生活舱/MARS Case
05|华日家居 × 青山周平丨B.L.U.E.
新家族的家-400盒子的社区城市/Sharing Community of 400 Boxes
06|有住 × 日本设计中心
最小—最大的家/Zero-Edge
07|無印良品 × 长谷川豪
無印良品の社宅/Company Housing for MUJI
08|TCL × 董灏&蓝冰可丨Crossboundaries
你的家/Infinite Living
09|汉能 × 马岩松丨MAD建筑事务所
庭园家/Living Garden
10|MINI LIVING Urban Cabin × 孙大勇丨槃达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