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拍摄于1989年的恐怖电影《黑楼孤魂》(The Lonely Spirit in an Old Building)被重置在了中间美术馆的展厅,电影讲述了录音师和演员在旧楼录制声音效果,进而发生的一系列诡异事件,女演员用她能看到过去的特异功能发现“文革”中的一桩谋杀案,而冤魂女鬼借美钞构建诱饵向当年的加害者进行复仇。这一政治、革命、欲望、资本交织在一起的故事文本在影片最后转化为一群精神病人在医院里将的一个故事,最后一句“吃药了”也交代现实对于某一价值系统认知的混乱和荒诞。《黑楼孤魂》构成了中间美术馆展览“想象•主流价值”的引子,以此出发思考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主流价值的形成。
展览“想象•主流价值”于2018年11月18日开幕,由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戴锦华教授和中间美术馆高级策展人苏伟共同策划。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在展览开幕致辞中提到,面对国内、国际同行过于轻视中国的问题,无视在中国产生的思考和实践的现状,中间美术馆开启了“中国作为问题”的系列性活动与展览。从自己出发,就具体问题展开,面向中国的现场和问题,寻找合适的方法,重新审视我们经验的来源和形成的过程,探索自我表述的多种可能性。本次展览重返历史现场,在文艺领域关注“主流价值”话题,观察文艺在中国新时期历程中所处的位置、所被赋予的价值以及无数个体所作出的努力提供一个切片,观察这些创作和生产形式所共享的文化和角色如何变动,内在的驱动力和问题感如何充盈,与权威对象之间维持着何种对话。
本次展览围绕对“主流价值”的审视,聚焦包括视觉艺术在内的各种文化实践,当代艺术、剧场、纪录片、电影、网络文化和亚文化、文学及思想争论在这个展览平行并置,共同成为反思问题的切片样本。展览的时间轴则限定在20世纪90年代和新世纪的最近几年,通过七个篇章展开叙事:“引子:黑楼孤魂”“彼岸:小剧场、新纪录片与第六代电影”“沉船之畔:都市电影”“性•政治:文学”“分裂浮出水面:思想史论争”“反光镜:遗产与翻译”“聚光镜:立场、阵营与问题的细化”和“平行宇宙”。
恐怖电影《黑楼孤魂》是展览的起点,电影的英文标题也成为该展览的英文脚注“The Lonely Spirit”。在“彼岸:小剧场、新纪录片与第六代电影”部分呈现了90年代的几部先锋戏剧、电影,其中《彼岸/关于彼岸的汉语语法讨论》是牟森于1993年导演的实验戏剧,在戏剧中,学生在交织的绳子中挣扎、攀爬,并喊着:“在我们面前,我们要渡过这条河,到达彼岸!”话剧讨论“彼岸”的意义,并提示“彼岸”要通过自己最真实的生活来通达,彼岸不一定美好,只有把身边的问题解决了,才能达到彼岸”。“沉船之畔:都市电影”单元通过电影讲述一代人的精神价值,其中《大撒把》讲述男女主将爱人送到海外却在孤独寂寞中互生好感又始终若即若离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关于“彼岸”的故事。“性•政治:文学”通过王小波《黄金时代》、铁凝《玫瑰门》、老鬼《血色黄昏》、崔子恩《丑角登场》等文学作品中的性书写,展览提示:文学中的性书写在20世纪80、90年代之交终于从隐身衣下的众声喧哗与窃窃私语间显形,成为中国社会历史性转身之际响亮的文化回声。同时,“分裂浮出水面:思想史论争”聚焦《学人》、《读书》、《天涯》等杂志期刊关于“人文精神”“新左派”与“自由主义”的争论,学者汪晖的文章《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曾引发广泛讨论,这一文献也在此单元展出。“反光镜:遗产与翻译”主要通过赵大钧、李大方和刘鼎等人的作品展示了历史文化遗留及引发的思考,历史的遗迹也是心灵的自由之境。“聚光镜:立场、阵营与问题的细化”又重回电影、剧场媒介,其中“我们的故事”系列剧场由深圳工人参与创作演出,剧本也来源于生活,演绎真实的自己、真实的生活。“平行宇宙”关注亚文化形态,比如胡葳根据日本漫画改编版创作的同人漫画《悲惨世界》,作品中同人创作是多重身份与视角的转换:从文学研究者到同人创作者,从原创耽美小说作者到同人图像作者,从传统的、圣像式的审美到拥抱革命与进步主义的倾向。
主流价值是一个与我们思想和行为密切相关的概念,既为主流,它与社会个体的认知关系呈现一种复杂的形态。正如展览所提示的背景: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与文化现实而言,对主流、主流价值的辨识、指认,尽管仍是理解此间中国文化、艺术再现、趣味流转、观念系统的重要坐标,但人们对何谓主流、何种主流,甚至主流何为始终难以达成共识。因此主流价值往往呈现多重复数形态。同时,展览将“想象”一词与“主流价值”并置,是为了凸显世纪之交数十年间与主流价值相关的另一层面上的想象性。当人们面对某种主流价值时,往往持某种悲情对决的基调,这令历史参与者忽略一些重要的文化事实:四十余年来中国社会的激变确乎不是在充分计划性的权力机制掌控下完成的,但却大多是在经典权力提供的“共享空间”与“容忍空间”中实现的。因此,处于中国文化环境中的我们如何思考主流价值,以及如何与主流价值共处。策展人戴锦华教授首先认为主流价值不仅仅是聚焦权力的,其次,主流价值与现实文化、生存联系在一起,认识主流价值也不是一个在文化素材中寻找、归纳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质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对主流价值的勾勒,这个过程本身也不意味着皈依主流价值,而是寻得个体与之的相对位置。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于主流价值之外,假如真的自外于主流价值,那将是一种自我放逐。
激进或保守、当代或传统,诸如此类概念,都是在特定艺术语境下创作实践与主流价值之间的相处之态。艺术与主流价值是时态共生的,又不可免地呈现反思之态,而本次展览又提出“想象”话题,希望描述出特殊历史时期下艺术与权威话语之间互相容忍的地带,以及在这种容忍之中文艺迸发的内在动力和批评力量。展览持续至2019年3月24日。
文/张文志
图/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