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向当代艺术拓展的一次尝试:“在东方——意象•新媒体作品展”开启

时间: 2018.12.13

继今年4月和6月,由北京电影学院发起主办的“在东方-意象•新媒体作品展”分别在今日美术馆和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成功展出,12月9日展览移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馆开展。展览由北京电影学院侯光明书记任展览出品人,北京大学教授彭锋任策展人,北京电影学院当代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冯放任艺术总监。展览围绕当代艺术的“多媒介表达”展开,囊括了架上绘画、雕塑与装置、实验影像、动画与新媒体等多种艺术形式。

当代艺术由传统绘画发展而来,借助现代工业和媒介,经百年发展至今已成为涉及影像、动画、行为(表演)、装置(布景),以及虚拟空间和音乐的全方位表现的艺术。当代艺术的这一演变与由摄影术发展而来的电影极为相似。百年以来,电影借助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发展出层出不穷的表现形式。当代艺术与电影艺术在表现手段上越来越趋于重叠。

此次展览邀请徐里、刘巨德、李庚、胡伟、丁方、王华祥、刘庆和、黄建成、孟禄丁、张方白、顾黎明等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艺术家与电影学院孙立军、王鸿海、尼跃红、敖日力格、宋靖、宿志刚、霍廷霄、冯放、刘旭光、宫林等师生共同组成展览团队,试图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电影学院在国内当代艺术圈发声。在北京电影学院党组书记侯光明看来,电影学院的师生擅长多媒介手段的表达,将之用于中国当代艺术,这不仅是助力当代艺术的发展,同时是电影学院美术学院建设的努力方向。北京电影学院当代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冯放认为,展览围绕关键词“在东方”、“意象”、“多媒介表达”展开,是一次立足中国当代艺术当下的自我反思与深入探索。

“电影是最当代艺术”,这不仅因为电影的表现形式与当代艺术的多媒介手段重合度高,更因为电影跟当代艺术一样都跟人发生关系,都是提供给当代人欣赏和观看的艺术。此次展览策展人、北京大学彭锋教授认为,从电影的角度看当代艺术,对反思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线索。近年来北京电影学院连续在当代艺术圈发力,先后举办“国风—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巡展”、“平远—中斯当代艺术展”、“不期而遇—中国意象油画五人展”等高水平展览,希冀通过这些展览搭建与国内外重要的艺术家和评论家的合作,共同探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

中国当代艺术自“85新潮”开启已走过三十余年,精彩纷呈与泥石俱下同时上演。时至今日,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政治话语权的不断提升,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规模已经进入世界前列。回望这段历程,波普一派在热闹了多年后呈现疲态,写实一脉市场一直追捧,然溯本求源其美学根基在西方。中国的装置、影像、动画、行为总体在表现手段上还比较稚嫩、较为粗糙,与西方有较大距离。至今我们的艺术创作、艺术研究及发展方向并无与市场相称的话语权。喧嚣之后沉思、从向西方学习到文化重建,对“中国精神”的探索是未来的方向。

而“意象”和“写意”,蕴含着中国美学的重要思想,在不同的艺术门类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随着现代性分门别类的影响,意象和写意所代表的美学思想,逐渐成为东方美学的特色。此次展览以多媒介的表达形式,围绕“中国意象”这一主题以开幕式的当代舞蹈开启,是北京电影学院构建中国电影学派并向当代艺术拓展的一次伟大尝试。

据悉,此次展览是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由当代艺术研究院联合科研信息化处申报,北京电影学院主办,中国美协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中国电影美术学会联合主办,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当代艺术研究院承办,得到了电影学院美术学院、摄影学院等5个院系支持和学院各部门的全力配合。展览将于12月20日落下帷幕。

编/杨钟慧
图/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