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极为重视教师教学和创作研究的深入探索,也有一大批教师活跃在教学第一线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语言和教学理念。为全面向社会展现美院教师的优异成果,从2010年开始以双个展的形式举办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年度提名展,已经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年度品牌学术展览,受到学院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为实现美院新百年的奋斗目标,造型艺术教育要求提名者将教学和创作科研相结合,履行教师艺术家的职责,落实好习总书记给美院教授的回信精神。
2019年3月22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的“2019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年度提名——周吉荣&叶南:天人之际”双个展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由范迪安院长担任学术顾问,刘礼宾副教授担任策展人,展出造型学院周吉荣和叶南两位教师的版画和油画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出席展览开幕式并致辞,表示此次展览提名的周吉荣和叶南两位教授为人朴实,踏踏实实从事教学、创作,“实”是两位的共性,也是他们艺术的品质。周吉荣教授在版画的时代发展中,一方面继承优秀的版画艺术传统,用艺术表达自己真切的感知和体验,另一方面也在艺术语言上守正创新,不断追求新境界、新风貌。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创作中融入北京这座城市历史变迁的感受,并在格式上有小到大,在内涵上从单维到多维扩展。他对都市的感受、对自然的描绘、对画面中浑茫而又灿烂的意境的表达,都表明他不是在简单地描摹生活,记录现实,而是将艺术家的人文情怀融入到体验与追寻之中,站在“天人之际”这样一个空间里进行思考,抒发情怀。而另一位参展艺术家叶南是改革开放时期作为国家公派留学的最早代表之一,在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学习交流多年。她在研究俄罗斯和前苏联现实主义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哲学的思维方式,更多展现出历史的意识。在她的作品中, 历史的思考、现实的关注、生命的体验、女性的关切,都通融的结合在一起,其作品是一种富有语言强力的作品。在这个意义上,她也是站在“天人之际”的。
同时,范迪安院长也强调,作为国家美术教育的排头兵、美术创作的国家队,中央美术学院每一位教师乃至学子都应站在时代的前沿、感受时代的变迁、书写时代的进步,尤其要在作品中注入深切的人民意识和人文关怀,为新时代中央美术学院创作和研究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王华祥在开幕致辞中提到,作为艺术高校教师艺术家,优秀的教学和优秀的创作应该并驾齐驱,互为支撑,这也是举办提名展对于造型学院今天和未来的教学和创作的积极意义。此次参展的两位艺术家分别任教于版画系和基础部,周吉荣关注都市的变迁,用不同的媒材表达了不同时期对都市变迁的关切之心、追问之思和怀古之意,留下蕴意悠长的历史清唱;叶南的油画则以富有张力的形体、沉着浓郁的色调来表现生命的存在、自然的力度,并在此思考着生命。两位艺术家的共性则在于对问题的冷静思考和哲学化的艺术语言,面对当今繁杂社会所秉持的一种宁静的艺术心境,这在全球信息化和图像化的今天是难能可贵的。
本次提名展的主题是“天人之际”,策展人刘礼宾阐释这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以此概括两位艺术家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时空观和历史观。在策展人看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学”的冲击下,“大历史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反映在美术界,突出表现在“新生代”艺术、政治波普艺术的出现。与此相悖,周吉荣和叶南的创作却与“大历史观“相呼应,两相对照,各有其独到之处。周吉荣在作品中关注都市空间和社会心理空间,也在作品中突出“空寂”的在场,借助特殊纸张与笔摩擦出的斑驳陆离痕迹,消减历史的痕迹,塑造一个“无人之境”,演奏者“历史的清唱”。叶南则通过顶天立地人物的塑造,构成一个个大大小小“十字架”稳定结构,以此抵抗时空给她带来的惊恐和敬畏。“有人在场”并没有带来热闹,反而更凸显了“孤寂的极限”。
本次展览持续至5月1日。
文/张文志
图/胡思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