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将展示艺术家丁方近年的创作,聚焦以《文艺复兴》系列为主的约150余幅新作。《十二使徒》、《十二先知》、《安吉利亚之战》、《卡西纳之战》等系列的作品,无论是在媒介形式、内容援引还是艺术家的内在精神传承上,都呈现了视觉和精神、审美和崇高、劳作和表现、个体和当代、变化和继承的一系列丰富的新关系,转向了其个人创作新一轮的,西西弗斯式的历史阶段。
《文艺复兴》系列及其创作的个体背景等等,它们所呈现的上述思考,还将引发对当代的,更为宏观的问题的思考。配合展览将开展以《“文艺复兴”,一种艺术视角下的当代性转型》为主题的广泛讨论,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参与,和展览共同形成一个专题项目,讨论当代社会转型的“艺术方案”。
展览序言
一年前,我和丁方谈及他来母校新落成的美术馆办展的事,丁方以他一贯的方式说,回学校办展览既是他的愿望,也是他的责任。作为老同学、老朋友,我了解丁方,掂量出愿望和责任的含义和分量,并且,我相信,他承诺的事情绝不肯马虎应付。最近一段时间,我和丁方就展览内容和细节进行多次沟通,颇为感叹,这么多年来,丁方以不变应万变,始终如一贯彻自己的人生宗旨——既不肯与许多追逐名利的同行们同流合污,又不愿远离现实独善其身,他非常明智地选择了一种身体力行的方式,为自己(也为他人)找到了一束精神和理想的光。
熟悉丁方的人都知道,他是典型的苦行僧,对自身极为严苛,离自虐只在毫厘之间;他也是海明威式的硬汉——从身体到灵魂充满棱角分明的肌肉。正如我在以前一篇谈论丁方的文章里写的,重负与信仰是他一身的纠结,是他自我感动和自我激励的最大动力。我经常听到对于丁方作品的不同评价,事实上,作品是艺术家的根本标记,对作品的评价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他的存在状态的评价。丁方的信仰、理想、方式是一种自我幻觉?是一种刻意渲染的自我推销?我相信,当代艺术中的表述存在着多样性和差异性,但是大致上的脉络仍然清晰可见,一种是破坏性的:以反讽、摧毁、解构和批判为主调,一种是建设性的:以高扬、引导和冲击为前提。毫无疑问,丁方的方式在当下的政治、文化语境里,几乎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他的建设性既与主流话语相抵触,又与废墟般的现状极不协调。丁方的作品可以当做一种检验,或者说,是一道界限,看看一个不断前行的人和他面临的现实拉开多少距离。
本次展览,丁方拿出了近期的新作。说实话,我初看他这些作品,有些不大适应,因为一直以来丁方作品识别度非常高,他的图式已经广为人知,这回突然转向,令人意外。但是细想起来,却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是丁方新的爆发点。文艺复兴是人类历史的伟大转折,从神本到人本,实质上是从蒙昧走向文明。概括成两点,一是启蒙价值,一是普世价值——文艺复兴超越了地域和时空,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而丁方的作品反映出了两道彩虹:文艺复兴的人本主义精神与永不磨灭的神性之间的交叉,无可争议地构成了他思想的拱顶。丁方的经验有其特殊性,不可复制,唯其如此才显示非凡的意义。
就绘画本身而言,丁方同样做了新的尝试。熟知绘画史的人不难发觉,绘画能力的强弱,一方面是天生的才华,一方面是有意识的培育。莫兰迪一辈子画瓶瓶罐罐,竟然画出了哲学意味,毕加索和齐白石什么都画,画出了别人无法匹敌的丰富性。丁方画人物、画风景、画主题、画写实,画表现……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方式。丁方交出了油画创作的耀眼的成绩单,而眼下,丁方运用水墨材料,运用综合手法,无论在画面的细微表达上,还是在画面表达的视觉张力上,又跨越了新的高度——是的,他那无穷无尽的思想资源和艺术才华让我们感叹,他对思想和艺术的热忱令我们敬重。丁方终于回母校举办他第一个个人展览,我衷心祝愿展览获得圆满成功。
李小山
展览时间:2014年4月12日——4月23日
展览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第三展厅
图片提供/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