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空间境象——朱乐耕当代陶艺展”开幕 探索陶艺多种可能性

时间: 2014.4.28

2014年4月25日下午,“空间境象——朱乐耕当代陶艺展”在国家大剧院开幕,此次展览由国家大剧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主办,展现了艺术家新创作的一百余件当代陶艺作品,此次展览也为观众展示了陶瓷艺术表现的丰富可能性,陶艺不仅仅是陈列室内的装饰之物,更多的是与建筑、空间、环境发生的一种美学关系。

朱乐耕,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院长,近年来在探讨陶艺和现代建筑空间的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很多城市都留下了自己的作品,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韩国首尔麦粒音乐厅中的“生命之光”、“空间与时间的畅想”、“有阳光的日子”、“秋的印象”、“天穹、山峦、月色”、“岁月的记忆”、“欢乐时光”、“迷蒙的远山”、“春天的乐章”、“黑与白的对话”等系列作品。这些作品布满了整个音乐厅的内外空间,不仅为其增添了外观的光彩,有效地服务于音乐厅的技术功能,更重要的是极大地增强了它的人文内涵。由于这些作品的存在,麦粒音乐厅被改名为“陶艺宫殿”,成为韩国首尔重要的人文景观。此外,在九江、上海、天津、济州岛都有朱乐耕的陶艺装饰壁画作品。

朱乐耕的这些作品丰富我们对于陶艺的认识,领悟到陶艺在公共空间的不同表达方式,这些探索不仅拓宽了当代陶艺的发展道路,同时也对中国公共艺术和当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此次展出作品以陶艺绘画和雕塑为主,有《生命之歌唱》、《五彩云》、《颂》、《涅槃》、《中国牛》、《莲》等作品,其中《颂》是为国家大剧院空间特色量身定做,展后将永久陈列于大剧院。朱乐耕的陶艺作品是器具与中国美学的完美结合,在奇异外形的无穷变化中追求神韵,追求中国传统的文人情趣。邵大箴先生也认为朱乐讲是既重视“技”即手艺,又十分关注“道”即作品文化内涵和精神的人,他是由技入道、以道促技的人,他立足本土民族文化,又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张宝文,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副主席张平,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画院院长田黎明,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吕品田,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贾磊磊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展览开幕式极具学术思辨性,田黎明在讲话中肯定了朱乐耕是一位辛勤的艺术劳作者,是一位有创新意识的探索家,他完成了从传统陶艺向现代陶艺的跨越。国家大剧院院长助理李志祥讲到国家大剧院举办此次展览的目的在于推动多种艺术形式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在开幕式结束后,还举行了朱乐耕陶艺术研讨会,中韩两国众多学者之间展开了激烈讨论。研讨会的内容主要有两点:一、现代陶艺与现代建筑的关系,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所居住的城市与环境,包括建筑的空间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中,当代艺术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当代艺术如何为人类的现代生活空间及精神空间服务?二、中国的当代艺术包括当代陶艺如何走向本土性的现代化?如何走向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当代艺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吕品昌是朱乐耕的研究生同学,在陶艺的学习道路上,朱乐耕并不是科班出生,而是直接从工坊直接进入研究生学习的,这是非常难见的。朱乐耕出身陶艺世家,立足传统,立足民间,但最终从传统、民间走了出来,探索出一条符合自己的现代陶艺之路。四川大学文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徐新建从艺术空间与生活空间、个人空间与社会空间等多重角度肯定了朱乐耕在陶艺上的成就,但也指出他的艺术偏向优美,而离“崇高”有一定的距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城市景观设计研究所副所长黄艳认为朱乐耕的陶艺不仅仅是对传统分类作了一个拓展,更重要的是他将陶艺从一种被动的被观赏变成一种强烈的、自信的存在宣示。

本次展览持续至5月6日。

艺讯网记者:张文志/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