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6日,“CCAA十五年”展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拉开帷幕。本次展览是CCAA从1998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展览。以时间和人物为线索,以评选文献为展出内容的基础,展出了19位获奖艺术家的50余件作品,全面梳理和呈现CCAA15年之于中国当代艺术在中国和国际共同视角下的历史。本次展览的策展小组由四人组成:栗宪庭、刘栗溧、李振华、李立伟(Lars Nittve),其中李立伟担任国际策展顾问。展览将持续展至7月20日。
下午四点半,CCAA15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3楼小剧场举行,CCAA现任总监刘栗溧女士主持发布会,出席发布会的嘉宾包括:CCAA创始人、收藏家乌利•希克博士(Uli Sigg),香港M+美术馆行政总监李立伟,此次展览策展人栗宪庭、李振华,赞助方CAC(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创始人张庆红等。刘栗溧女士回顾了CCAA15年的历史,并表示在未来CCAA将继续为中国当代艺术构筑更多元的国际化平台而努力。栗宪庭代表策展小组介绍此次展览的策展工作,他表示这次展览不是一个策展人的理念,而是一个团队的工作,除了时间脉络所形成的网与点关系,此次展览还十分强调文献性,李振华在展场的设计理念上有更宏观和具体的把握,他在致辞中感谢了诸方的努力。并强调到,此次展览的作品并不是只来源于希克的个人收藏,大多数作品来自中国藏家管艺的收藏,也有直接来自艺术家本人以及与其合作的画廊与艺术机构的收藏。
下午五点,CCAA十五年开幕式和颁奖仪式也在PSA举行。开幕式由PSA副馆长李旭主持,出席嘉宾包括瑞士驻沪总领事史伦博先生(Heinrich Schellenberg),上海当代艺术馆博物馆(PSA)馆长龚彦,CCAA总监刘栗溧,香港M+美术馆国际策展顾问李立伟(Lars Nittve),批评家栗宪庭,策展人李振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深圳OCAT美术馆执行馆长黄专先生,策展人凯伦·史密斯,策展人顾振清,香港M+美术馆高级策展人皮力,CAC创始人张庆红,收藏家管艺等等。龚彦馆长、刘栗溧总监、乌利•希克、栗宪庭、李立伟、艺术家郑国谷分别致辞。作为正式场合下的补颁奖仪式随后举行。
选择在中国内地第一家公立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中国第一个当代艺术奖项的回顾展,这在CCAA主办方看来别有深意。而15年前不为人所熟悉,甚至有些神秘的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近几年也逐步一改低调,逐渐走入公众视野。和15年前处于“半地下”状态的中国当代艺术一样,CCAA近年来的影响力和发展格局也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CCAA经历的15年,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从艺术要自由到媒介和个人语言、方法上的转型。展览希望从这个特定的时间阶段抽离两个主线,一是关于CCAA自身存在的历史线索,这个线索主要来自于CCAA积累之资料、工作之方法、经历之时间;另一个主线则来自于艺术家个人工作的媒介、方法、时间、概念,在中国当代艺术历史宏大叙事之外,去发现属于艺术家的个人历史。
就展陈设计来说,整个展览将占据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整个5层空间, 艺术家作品呈现区域通过还原CCAA评选结果的特定时间背景展现每个艺术家工作节点上的不同作品,以及他们之间的艺术思潮和媒介的交互,在这个不同艺术家线索构建的空间中,衍生出一个新的艺术宫殿,观众在行走流线中呈现“游观”体现,通过遮挡和空间的移步易景设置,将作品的语境关系视觉化、体验化,打破单项的思维和观看的经验,让观众既置身于时间和空间中,同样也置身艺术经验、历史延承和作品材料构成的临场体验之中——艺术在理论和语言之外,应该有最直接的表达,和最接近观众情感和视觉的临界。
PSA五楼通道主要呈现CCAA15年文献资料可视化工程,它通过信息分析、随机调用以及关键词系统,将CCAA15年累积的评选资料置于一个动态复杂的平面系统。其与观众的互动来自类似于wikipedia的词条系统,或是facebook式的社群媒体整合方式,通过每天的现场和虚拟世界的融合交互来不断生长完善属于文献资料和基于思维逻辑的信息视觉呈现。
此外,展览还将由一部纪录片作为整体线索的串联,纪录片通过第三者的视角,凝视CCAA和参与者的历史,从设定了时间节点和成就的现在,进行对过去的解构的重组。
4月27日,CCAA15年还在PSA举办了四场论坛活动。论坛以“国际与中国的独立艺术评论”、“1998-2013漫步中国当代艺术15年”、“当代艺术的推动者——中国的当代艺术奖项”,“DATA ART(数字艺术)与艺术文献”为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探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诸多核心问题:当代艺术生态的建立与演变,状态与环境,问题与前景。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来说,这样的展览及公众论坛活动无疑是特殊且难得的,观者能够通过一个特殊视角纵览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与图景,公众对当代艺术参与度和认知度也将得到普及和提高。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中国当代艺术如何走向,最难能可贵的是艺术推动者的热忱与决心。正如希克在开幕式上所提到的,他的初衷无非是希望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文化和艺术,让中国优秀的艺术家和评论家能够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因此,对于CCAA来说,今日最核心的问题仍然是,我们需要找到,什么是对中国当代艺术来讲有意义的?尤其是在市场的冲击下,更需要CCAA作为一种平衡的力量出现。
艺讯网记者:朱莉
摄影:杨延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