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AFA讲座】阿列西•艾儿雅维奇:前卫运动中的审美革命

时间: 2014.5.26

2014年5月21日晚上6点半,由中央美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主办的“前卫运动中的审美革命”讲座在5号楼1层 A110 教室开讲,主讲人为国际美学协会前主席、斯洛文尼亚社会科学院教授阿列西·艾儿雅维奇(Ales Erjavec)。

讲座一开始,阿列西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美学前卫运动。美学前卫运动区别于艺术前卫运动,但是两者之间依旧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美学前卫运动由具体的艺术领域延伸到其他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政治、身体以及技术范畴。在希腊语中,“aesthetic”涉及广义上的所有感官,包括对共同体的再现与改造。正如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所言:“美学是联接艺术、个人与共同体的关节。” 马克思早期著作与席勒的早期美学观点也很相似,他将艺术与生活相联系,认为艺术是把思想转化为共同体的感知经验。本次讲座包含三个命题:1、以前卫运动本身为主干向外延伸的谱系。艺术运动是这其中的一个极端,是一种纯粹的理想类型。而美学前卫运动渗入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政治、技术层面。2、美学前卫艺术的追求,即我们采取不同方式去体验和感知世界,从而对现实产生丰富的经验。3、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三代前卫运动,其中有一部分构成了美学前卫运动。

早期的美学前卫运动包括意大利的未来主义、俄国构成主义。未来主义中的政治与艺术相结盟,并且通过政治革命来推进运动。未来主义在政治上与法西斯息息相关,但是目前的研究表明他们之间关系相当脆弱。俄国构成主义则倾向于马克思主义,与布尔什维克政府结盟,比格尔对艺术的判断取决于其是否能产生激进的政治。在艺术领域,美学革命最早作用于浪漫主义,在朗西埃的理论中,美学革命指单一的历史事件:艺术美学体制的形成,它替换了人类对人性的认识。早期的艺术前卫运功,如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运动,主要是艺术风格与技法的革命,但是美学革命更加深刻,它通过改变人的感知来介入行动,最后深入到生活中。正如工艺美术运动中的包豪斯运动,开启了艺术史崭新的一页。美学前卫运动产生的先决条件是艺术、政治与社会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正如居伊•德波把自己定义为一个政治家,他认为政治是最高的艺术,而美学前卫运动是艺术和政治的共同愿望。由此可见,艺术与政治相结合是美学前卫运动中的一个共同特征,但是这个特征并非一直持续。艺术是政治表达必要的手段,但也具备真实与体验的必要性,同时可以将再现世界变为改造世界,因此艺术要确立共同体意识,而非必须寻求政治组织作为依靠。

第一代前卫运动时期为1905年至1930年,早期的前卫运动与激进的政治团体相结盟,如未来主义。评判社会革命与艺术革命成功与否具备不同的标准,社会革命主要关注目标是否得到实现,而艺术革命主要着重于艺术史是否得以重构。美学革命结合了这两者的特点,正如乔万尼·帕尼尼所言:成为未来主义者,本身就是未来主义美学革命的成果。第二代前卫运动发生于20世纪50—70年代。第三代前卫运动发生于社会主义国家,与后现代主义缓慢疏远,在假定的后现代语境中获得个体的独立。它对艺术传统以及社会的反叛并不是总与革命相联系,而常常是个人化的行为。第三代前卫运动者常常处在一个理想状态之中,他们认为通过自身可以推广一种理念,改造国家民族共同体,再进一步改变困境。阿列西教授指出:在前卫运动中,美学前卫运动渗透到了日常生活之中,与社会前卫运动、政治前卫运动交错重叠。艺术革命与社会革命则相互依存,正如十月革命是立体主义时期艺术革命的延续,两者之间的关联恰恰阐述了美学革命的意义。此外,艺术革命与美学革命常常难分彼此,互相缠绕,并且多数与政治相关联,比如在激进的社会革命中总有艺术革命的存在。

阿列西教授最后总结说:前卫运动不能和现代主义相捆绑,否则会局限它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并且在现实的政治前卫运动中,艺术史的机制可以加以重构,所以前卫运动的历史将漫长无期。

艺讯网记者:张高珊
编辑:张文志
摄影: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