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徐冰《背后的故事》研究展(以富春山居图为例)”于中间美术馆开幕

时间: 2014.5.26

2014年5月24日下午,“徐冰《背后的故事》研究展(以富春山居图为例)”在北京中间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北京中间美术馆、静恩德凯联合主办,美国康奈尔大学新媒体艺术档案馆、三联出版社生活书店协办。本次展览展示了徐冰在过去十年间徐冰创作《背后的故事》系列作品的大量文献及研究资料,及大型装置《背后的故事:富春山居图》。

下午三时开幕式正式进行。由中间美术馆艺术总监周翊主持,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关宇、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秦昌桂、北京西山产业投资公司董事长黄晓华、北京市文化局产业发展处处长林增伟、北京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于化云等市领导出席,艺术家袁运甫先生及夫人,以及海淀区文促中心,海淀区博物馆和艺术行业联盟主席团、秘书长及成员单位,中间基金会全体理事悉数到场。

徐冰是享有国际声誉的中国艺术家。国际艺术界、批评界这样评论徐冰的创作:“徐冰先生是超越文化界限,用视觉的语言表达思想和现实问题的艺术家。”其作品如《天书》等具有惊人的创造力。徐冰自2004年开始创作的系列作品“背后的故事”,作品前面呈现的是中国观众所熟悉的传统山水画,但当转到作品后面,观众会惊讶的发现这幅精彩绝伦的山水画是艺术家经过巧妙的设计,将干枯植物、枝干、麻丝,甚至垃圾袋等日常中琐碎的物件,通过调整空间中光影的微妙关系而构成。此后10年间,徐冰不断尝试和探索这一表达手法的可能性,此次展示的《背后的故事:富春山居图》是该系列作品在规模、概念和手法上一次新的推进。

徐冰在开幕式谈到,艺术的创作过程是一点点探索而成,对于效果的呈现、材料的使用都是需要花费极大的耐心。《背后的故事》所呈现的画面,不是由物质性的画材如画布、宣纸、颜料的使用所呈现的,而是通过对光的调配所构成的。光比任何物质材料的直接呈现,都要丰富、细微,这是一种“光的绘画”。“光的绘画”在过去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其能创造出我们过去任何存在的画种所不能达到的丰富的、特殊的表现力。

展览分为三层。一层展厅系统的展示了十二个《背后的故事》系列作品的图片及影像资料,还有丰富的手稿,令观众从各个角度全方位的对创作过程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设有书店、阅读室供观者使用。展厅二层为公共教育活动区、延时摄影区、小型装置展示。稍早之前,来自15组家庭约40人在志愿者的指导下用干枯植物、塑料袋、麻丝等材料制作《背后的故事》。三层是徐冰为此次展览创作的大型装置《背后的故事:富春山居图》,并陈列《富春山居图》的原件复制件,以及被乾隆皇帝误认为是原件的仿品的复制件。此外,三层还播放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el)拍摄的徐冰纪录片,这是探索频道首次拍摄艺术家特辑《华人艺术纪(Chineseness)》中的一部,试图以更全面的视角带领观众走进徐冰及其丰富的艺术世界。

艺讯网记者在三层展厅,就本次展览对艺术家徐冰进行了简单采访。

艺讯网:在创作《背后的故事》时,是如何发现及判断不同材料在特殊媒介中能够呈现出您想要的视觉效果?

徐冰:《背后的故事》系列已经创作了十年,最早时候的创作是在德国开始,那时候先用想象去判断,比如德国创作过程中,后面的远山,最开始就是用棉花制作的,当时呈现出来的效果确实是不如现在来得成熟和丰富。《背后的故事》实际上做的是调节空间中光的状态,由一块夹着宣纸的玻璃,记录空间中光的状况,最终形成了前面所要呈现的画面。这些材料虽然是不同的东西,但前面的玻璃把这些各种不同的材料统一在中国绘画的关系之中。当然,完美效果的呈现并不是一蹴而就,这需要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进行推敲和测试,最终才能达到满意的呈现。这十年间也是不断的精化、对细节做了更多的补充和改动,力求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

艺讯网:《背后的故事》系列选择了不少名家的作品进行创作,像此次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还有之前龚贤、王时敏等,您是根据什么去选择要模仿的作品呢?

徐冰:《背后的故事》系列十年间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都做过展览,我一般是根据展览博物馆的藏品来选择制作哪幅作品。因为这样能更好地与博物馆的历史以及当地的材料发生更多的关系。

艺讯网:有些人认为您的作品属于“当代水墨”,但实际您并没有用到我们传统观念中的宣纸、毛笔、水墨等工具,您使用的材料都是极为当代的,呈现的效果却是很完整的中国山水,这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差异。您认为当代水墨的范畴是什么? 

徐冰:新水墨也好,当代水墨也好,只是一个代称,其实这是一个伪课题。水墨画是一个成熟的画种,每当艺术家想尝试新的事物,想做点改变,这就显得很不成熟。当代艺术经常显得很不成熟,是因为当代艺术这个领域或者说这种表达手法比较新颖,比起水墨画、油画,它是一个很新的领域。所以它是在探索之中的一个系统,或者说一种运动。所以确实有些鱼目混珠掺杂其中,有好东西,也有不好的东西,它过于年轻,人类无法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准确的判断。对于水墨画,人类有足够的经验进行不断尝试让其手法变得更成熟。新水墨就要从这个成熟的系统中分离出来,它处于一种很尴尬的语境之中。

艺讯网:所以您认为“新水墨”或者“当代水墨”并不适合能单纯用材料去界定它?

徐冰:其实用不用水墨,并不是一个核心的问题,艺术家要表达的东西才是最重要。需要考虑的是什么材质最能够表达艺术家所要呈现的效果、艺术家所要说的话。这话可能是没有人说过的,是今天这个时代才需要说出来的,而要更好更准确地表达这些话,就要找到新的说话方式。由于这个话是没有人说过的,在过去所有的语法中没有这种语言来表达今天要说的话的内容,这是探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的意义。至于它是水墨也好,不是水墨也好,其实不应该在艺术家的思考范畴里面。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4年11月。

艺术家介绍:徐冰,国际知名艺术家,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以创造了没有人能读懂的《天书》而著名,从《天书》到《地书》,这类语言文字作品构成解读其艺术的一条主要线索;而在他创作的《背后的故事》系列(2004-)、《凤凰》(2007-2010)、《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2013)等大型装置作品中,以对日常事物改造为特点,语言奇异且充满张力,与语言文字类作品互为注释,成为徐冰艺术的另一条内在清晰的线索。作品曾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纽约现代美术馆、伦敦V&A美术馆、威尼斯双年展等艺术机构展出。

艺讯网记者:林佳斌/图、文
责任编辑: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