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9日上午,“人居艺境——吴良镛绘画书法建筑艺术展”新闻发布会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吴良镛先生本人、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副馆长谢小凡先生出席了此次发布会,与在场几十余家媒体一起回顾了其在绘画、书法、建筑艺术方面的造诣与成就。
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馆与清华大学联合主办,展览时间为2014年8月29日至9月9日,为期12天。展出作品囊括了吴良镛先生各个阶段的书法、绘画作品100余幅,以及菊儿胡同新四合院、孔子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江宁织造博物馆、泰山博物馆等六项建筑设计工程,全面反映了吴良镛先生在学术探索的过程中对艺术创作的不懈追求。
建筑大家的艺术展
吴良镛并非专业画家或书法家,但吴先生的建筑人生始终伴随着对绘画艺术的挚爱。新闻会现场,范迪安馆长对吴先生的作品和此次展览做了简要的介绍和评述。几十年来,吴先生在坚持建筑艺术探索与实践的同时,从没有间断过绘画、书法创作,此次展览应中国美术馆范馆长的邀约举办,集中反映吴先生在绘画、书法艺术方面的造诣,同时选择带有传统文化理念和中国美学精神的部分建筑设计进行展示,反映其在人居艺境上的思考和实践。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绘画、书法、建筑,三个部分的作品在展陈上并没有割裂开,一如他在这三个方面的艺术实践,相互交织,融会贯通。
在吴先生的绘画作品中,水彩、速写尤为突出。本次展览从十分珍贵保存至今的1940年代的作品开始,直到晚年的新作,可见吴良镛优秀的绘画秉赋和持续的绘画兴致。他在绘画技巧上师法正宗,形成了坚实的造型功力,更把绘画作为观察生活与自然、感受建筑与环境的方式,在行旅中国和踏访世界之际,总是笔耕不辍,以画家和建筑师二者兼备的眼光,画出自己的敏锐感受。
书法也是吴良镛艺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书写篇章中,透溢出他对建筑文化的思考和在传统文化上的修养。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评论道:“吴良镛先生的书法风格深含中国古来看重的风骨,在遒劲的笔力中体现出历经世事沧桑而坚持不变的精神品格,同时散发出性任自然的光彩,于俊朗的仪态中坦露出谦和包容的学者情怀,堪称知识分子纯粹心灵的墨迹。”
值得一提的是,在展览筹备过程中,他应中国美术馆的邀请,以年届九十三的高龄欣然放笔,一气呵成,以赫然巨制写出他的建筑文化理念和艺术感怀,展示于中国美术馆的圆厅大壁,让人叹为观止。
吴良镛的人居环境科学
吴良镛先生于21世纪初创造性的提出了人居环境科学,并倡导“大科学、大艺术、大人文”交融的体系,曾题词:“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人居环境,贵在融汇”。他认为人居环境是以人的生活为中心的美的欣赏和艺术创造,因此人居环境的美也是各种艺术的美的综合集成,包括书法、文学、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等等,而其美的表现关键在于境界的整体创造,不少文化胜迹之所以流传千古,至今为人所称颂、神往,并不仅依靠建筑实体本身,而是因为建筑、山水环境、文学创作、人文情怀等,交叉融汇为一个境界高远的整体,能够激发世世代代的人们的情感,产生了具有穿透时空的生命力和魅力。
这种思想贯彻于吴先生的书画与建筑创作中,观其书画,不管是水彩、速写还是书法,似有一共同特点,往往与人的生活、人所居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集市、街道、院落、村庄,等等,无不可入画,建筑、人物、诗文、名山大川无所不包,是以一颗虔诚的心,发现、体悟和表达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观其建筑创作,除了物质环境的创造,还能体会到无所不在的文化气息,城市环境、建筑、园林、雕塑及文化内涵融为一体,表现了运用高超的美学境界对精神空间的观照。
人生的三个三十年
吴先生在现场向媒体朋友娓娓道来,他把自己的人生道路分为三个三十年。第一个三十年是成长的阶段,从出生到28岁,由于在求学阶段一直处于战乱纷飞的年代,在年轻时便萌生重建家园的热望,随家兄流亡重庆时,选择进入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学习,绘画是建筑系的必修课,从此,吴良镛便同时学习绘画和建筑,并在当时深受诸如徐悲鸿、傅抱石、吴作人等大师影响。第二个三十年是投入新中国建设的三十年,从1950年随梁思成先生在清华大学工作开始,后经梁先生介绍去美国学习,于1950年年底冲破阻挠回到祖国,投身新中国建设与新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绘画、建筑两种艺术形式始终并行学习、多元发展,形成多学科、多视野的聚焦。第三个三十年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实践其“人居艺境”理念的三十年,尤其是退休以后,他开始自己的“第二生命”、“第二青春”。三十多年来,他开始系统梳理他对人居环境建设、城市规划设计的理论及研究,并且身体力行地进行实践。他的人生历程,为中国的建筑及建筑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
对于此次画展,吴先生感言,这次艺术展是对其几十年来坚持艺术创作的一点检验,准备画展的过程中不断带给他新的启示,敦促他保持激情继续向前走。正如他在展览自序中所言:“翻检这些‘陈年’的作品,好似回望曾经的经历、心境,三峡的激流险滩、云贵山中的浩渺云烟、阿尔卑斯山的郁郁苍林、西南少数民族的生活服饰……一一映入眼帘。这些当年信马由缰的随手之作,今天却带给我新的精神上的启发,不管是水彩、速写还是书法,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往往与人的生活、人所居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集市、街道、院落、村庄,等等,无不可入画。我是以一颗虔诚的心,发现、体悟和表达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技艺或不纯熟,作品或显粗糙,但是生活的美就在那里,在大自然中、在日常的生活环境中,它们激发出我无限的创作激情,使得我“不得不”凝之于笔端。”
范迪安认为:吴良镛先生为当代中国建筑的正确发展提出深刻的见解,从大文化的高度阐发建筑的根本意义。他认为人居环境是以人的生活为中心的美的欣赏和艺术创造,建筑与环境的规划和设计应该融汇山水自然和人文意境;他把绘画和书法的美学理念与艺术语言导入建筑设计,使建筑和营造的形式体现出中国文化精神与中国美学特性;他重视建筑的“场所精神”,提出“广义建筑学”、“人居艺境”等建筑文化理念,探索建筑与环境设计中的“中国意”与文化内涵,都在当代中国建筑界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转换和创造性运用的典范。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清华大学
展览时间:2014年8月29日-9月9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1、8、9号展厅
整理报道/朱莉
摄影/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