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3日,张朝晖水墨个展“千丝万缕”在红门画廊拉开帷幕,展现张朝晖抽象趣味的水墨探索。
张朝晖认为水墨艺术在东西方文化融合文化背景下,已经纠结了国人百余年,或坚守,或改良,或创新。张朝晖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从水墨艺术最基本的元素入手,寻求自己的艺术出路,他选择了线条。他将线条从水墨的综合体中单独抽离出来,研究其独具的文化内涵。线条是中国传统水墨最基本的元素,也在转折、浓淡之间隐含了艺术家的很多情绪,张朝晖的线条则是去掉其中的感情性元素,之保留其物理性元素,如曲直、粗细等。用艺术家自己的话来说,他是将中国水墨画重新解构了,选取跟当代生活相关的元素进行重新组合。
此次展出作品基本是“方格子”形象,用一种近乎科学的方式对墨线进行排列,墨色之间的的空白营造出类似都市空间的光影效果,构建与世界抽象审美对话的水墨语言。张朝晖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中国传统水墨画包含很多传统文化因素,脱离这个文化语境,很难读懂中国水墨,他的尝试试图让水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观者不一定懂中国水墨,但也能懂其水墨。
展览将持续至10月12日。
文/张文志
图/张文志
艺术家自述
在我看来,传统水墨画的所有构成因素都是艺术创新与发展的原料,无论是精神和审美的,还是技术与手法上的。传统水墨画按照既有的方法和格式将这些因素组合成各种类别的“国画”,如工笔,写意,人物,花鸟,山水等。今天的艺术家根据自我表达的需要,自由选择这些原料,并忽略了既有的传统国画的规范和格式。这样,被选择的因素就构成了水墨创新的材料。这些被选择的传统材料,按照国际当代艺术的观念与方法,进行综合,组合,提炼,转化,浓缩,使传统材料获得当代艺术背景下的获得自主性,也就是材料的自觉,并于艺术家个人的精神和理念结合在一起。这样,水墨的材料才成为携带当代社会信息的艺术媒介,水墨画自身获得了发展,重建审美新秩序,水墨才能进入当代艺术语境。
使用各种传统水墨的毛笔划线条是“国画”的基本方法,体现了用笔和用墨的细腻而精微的审美性。传统国画中的线条服务于描摹物象的需要,缺乏独立审美价值。在所有水墨的语言系统中,我将线条提取出来,使之纯粹化和抽象化,放弃任何与再现和表现有关的功能,充分利用毛笔的柔软和弹性,将粗细,软硬,密度和浓度不同的线条重新组织画面,使线条充满理性的秩序感。线条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在保留“中锋用笔”这个经典的水墨传统的同时,吸收抽象艺术,Op艺术和极简主义艺术的理念和方法,在提炼水墨基本语言的纯粹性的同时,试图建构与全球化当代审美意识相对话的水墨新面貌。
西方与东方,现代与传统的复杂关系让中国人纠结了一百年。今天的背景下,这已经不是问题,尤其是在艺术创作实践中。自由地吸收任何精神营养,不拘形式,一切为我所用,才有可能完成水墨从传统国画向当代艺术的华丽转身。
——张朝晖2014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