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0日,由中国现当代文献研究中心(CCAD)主办的“中国当代青年水墨年鉴”第二回展于圣之空间隆重开幕。展览延续第一回的成功,致力于呈现出水墨创作的丰富性、多样性与实验性。
“中国当代青年水墨年鉴展”第二回展,主题为“入境”,杜小同、杭春晖、李戈晔、李鹏、刘琦、孙浩、谭军、曾健勇等8位艺术家参展。该组艺术家的创作更多体现在对文人水墨传统的承续,尽管画风与笔墨技法与传统文人绘画大相径庭,然而本质上都着重体现人的精神层面的状态、灵性,以有限的画面,营造、传达出无限的画外之意、画外之境,在当代艺术语境中呈现中国艺术传统的精神内核。
下午三点,“中国当代青年水墨年鉴”第二回展•入境正式开幕。出席开幕的除了有来自中国现当代文献研究中心策展团队的赵力、陈琳、宋继瑞之外,还包括亲临现场的杭春晖、李戈晔、李鹏、刘琦、谭军、曾健勇等6位艺术家。本次展览是中国当代青年水墨年鉴学术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本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赵力在开幕式上表示,“青年艺术家总是给观众呈现出一种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就是年轻艺术所带来的魅力。如今水墨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个项目也通过了国家艺术基金的复评,现在正向最终目标冲刺。这是因为我们在水墨方面尤其是青年水墨这个方面得到国家和社会更多的支持。这样的展览的意义就是让年轻艺术家有更多的交流,也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能对当代水墨的探索产生一定意义。”
杭春晖作为参展艺术家代表作简短致辞,他首先对中国现当代文献研究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付出表示感谢,他谈到,本次展览是一个开始,这对中国当代水墨的结果提供了一种新契机。在场唯一一名女性艺术家李戈晔也发表谈话,她认为,每一次展览都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希望在这次展览中能够不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开幕式结束后,艺讯网记者简单采访了这名年轻的女性艺术家李戈晔。
艺讯网:首先谈谈您的作品,是否可以理解为呈现出了一种挣扎的形态?
李戈晔:我这组作品表达的是对当下生活的一种感受。当代人的生活节奏都非常快,在这种节奏下会产生一种迷茫。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说,来到大都市打拼往往会遇到一些逆境,被工作所累,更会有漂泊不定的感觉。在这种很强的生活压力下会产生一种重压下的失重感、不安全感和迷茫感。
艺讯网:但其实您的作品带给人的感觉并不是压抑、痛苦,这样的大面积的蓝色反而却有一种平静、平和之感,这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情绪。
李戈晔:对,作为我的个性,在创作过程中我还是希望能够在这种纷扰的环境中找到自己一片宁静的天地,能够让观众在作品中体验到一种纯净和平和,当然这种宁静里面也有对生活的挣扎和抗争,或者说无奈、无助等。我还是希望观众能在作品中体会到各种不同的情绪,这种情绪是来自于生活的,不仅仅是“美”,这个“美”下面还有一种对人生的认知。
艺讯网:您作品的呈现方式也是本次展览很有特色的地方,突破了二维的平面变成了立体的装置作品,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李戈晔:因为我学了很多年的传统绘画,传统对我来说就是血液里的一部分。这种强大的力量经常让我产生一种反思——传统的绘画是停留在二维里面的,而且在画完之后卷轴尤其是立轴总是作为条幅等形式挂在中堂或者一定位置,这与随身携带的手卷是不同的。那这个立轴与我们生活方式有什么关系呢?于是我就开始思考如何去扩展中国画的可能性,尤其是中国画的陈列方式上如何去改变,这也是对二维空间的一个认识。我们永远是在一副画的“四个边”里面进行创作和探讨,但作为一个当代艺术作品来说,完全是可以突破这“四个边”的束缚。所以我们对画面的空间概念进行突破,我就从平面延展到空间,它可以是三维的,可以占领整个空间。在这个思考下我就把完整的画面切割开,之后让其垂挂在空间里面,不对墙面做任何分割和装饰,这就远离了传统绘画的装饰性,也就远离了传统绘画对立轴固有定义的影响,把概念上的观点去打破。
据悉,本次展览将会持续到10月17日。之后“中国当代青年水墨年鉴展”北京首展的第三回,将于11月进行。展览期间,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还将联合多家艺术机构和媒体,围绕参展艺术家开展一系列讲座、研讨、跨界对谈等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
文、图/林佳斌
编/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