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8日下午,由著名批评家吴洪亮策划的刘庆和新作个展《白话》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一二层正式拉开帷幕。继2013年底在北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绽放的《向阳花》之后,与以往注重展览宏观场面和当代性的呈现方式不同,刘庆和在本展中静静呈现了百余幅精致的水墨新作,以自己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人的经历为起点,以上世纪70-80年代之间个人的成长记忆为线索,画文并茂地叙述了近一个世纪以来一个家庭的生存与兴衰。此次展览由北京画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共同主办,将持续到10月29日结束。
生为天津人的刘庆和为本次展览命名为“白话”(bai huo),取其在天津的语境中能言善道的用意,将绘画语言和文字语言组合在一起,从关注人生存状态的角度出发,始于家族亲人的老照片,终于父母的“九月九”,刘庆和以温馨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成长中的吉光片羽。
艺术家淡化了开幕仪式的形式感,像一场老同学和老朋友之间的聚会般,以轻松的方式邀请观众更多地关注作品内容。美术界老前辈、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友人纷纷前来祝贺。刘庆和以他熟悉的连环画叙述方式,直白又不失天津人幽默的口气,道出了一个世纪里一个小人物和家庭的平常不过的故事,带给听众的却是无尽的回味,并引发了关于人、生命和社会历史之间的多重思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道,刘庆和以往的作品从艺术角度出发的当代水墨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而本次展览的不同之处在于,“白话”是刘庆和将艺术和生活两者结合加以思考,特别“走心”的一系列作品。如果说“向阳花”是从人性成长的角度来展现,那么“白话”完全是立足于刘庆和的自身,尤其是与父亲的聊天和接触。刘庆和与父亲不同的成长经历以及与家庭的关系,构成了一个老者(父亲)和一个少年(刘庆和)在世纪跨度中的对话,以及迥然不同的人生足迹。
与艺术家之前独幅画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因为本科曾经是连环画专业的缘故,刘庆和在回望中运用了以往学习的积淀,既考虑到画的独幅性同时又兼顾到作品的连续性。正如策展人吴洪亮在展览说明中所说,“当‘有意味的形式’被过度消费而成为‘乏味的形式’时,我们恰恰开始思念那些可以被言说的画面。”作品所带给人的感动与反思跃然纸上。作品中所体察到的,表现出的,和隐喻在其中的含义,让观者感受到一个小小的家庭与动荡的社会,个人的下意识保护和集体的冲动、亢奋之间的痛楚和无奈。
通过与自己父亲的对话,刘庆和试图在一个历史见证人的身上找到答案,然而,时间却把历史洗刷的痕迹模糊。所学习、积累或者养成的历史判断模式,在时间和语焉不详甚至带有过多个人情怀的描述面前,几近颠覆,轨迹越加含混不清。忽视或放大、拾起或丢弃,记忆的碎片大多储存在个人的偏执里。失落中的意外收获,有意义的人生和无意义的人生与生命延续的现实,在没有态度和立场的“白话”当中娓娓道出。
文/王姝
编/朱莉
图/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