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5日下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第二届CAFAM未来展:创客创客•中国青年艺术的现实表征”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K11艺术基金会、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徐冰和法国东京宫馆长让•德•卢瓦奇任总策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任艺术总监,K11艺术基金会创始人郑志刚任艺术顾问,策展团队则由王春辰、盛葳、李振华、蔡萌共同组成。继第一届未来展以“亚现象”对青年艺术进行描述思考,本次则以“创客”直击青年艺术最为核心的艺术创作现实表征。
学院美术馆的责任
开幕现场汇聚了全国各大美术馆馆长、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和策展人、艺术爱好者、媒体新闻界等艺术圈各届人士。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首先发表致辞,他表示,今天的美术馆要特别注意大学和美术馆的关系,要看重美术馆的价值。中央美院美术馆未来展体现了作为学院美术馆的一种宽阔视野,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和敢于迎接挑战、解答疑难的学术姿态。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作为大学里的艺术机构,作为一个体现学术研究、观察历史、观察变化的美术馆,有一种积极的主张参与到今天发生的青年艺术变化中,对今天整个的艺术变化作出反应和同步,也通过这样的展览研究,更深入地观察与研究中国的青年艺术。策展人蔡萌用一个有趣的比喻来形容,他说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像是被一条由年轻人所构成并流淌着的河流,是不断冲刷、拍打、涤荡的美术馆;我们沉浸其中,完成自身的新陈代谢。那么,如何在这样一个美术馆里对青年及其代表的未来发出声音?如何了解年轻人的想法?如何更有针对性的策划针对青年人的展览?以及如何借助展览打破艺术教育内在固有的、自我的循环方式;进而,通过更多体外循环的方式,既在拓展当代艺术格局的同时,也能实现一种新的更为庞大的内外交互循环系统?“正是基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我们开始启动了‘CAFAM未来展’项目,并以此展开探索。”蔡萌说。
“创客”——艺术限界的创新
徐冰在展览前言里写道:曾经,人类对“艺术”的理解和概念相对来说是清楚的,但是人类一直在不间断地探索艺术的边界、艺术到底是什么……到今天却进入了对“艺术是什么”最不清楚的时期,就像由“创客”这两个字所表示的,在人类已有概念下无法归类的创意行为。
“创客”是一种具有充沛创新力量和富于极强时代色彩的描述方式,它们广泛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现实中。用“创客”这个概念作为本届未来展的主题,其目的不仅在于“创客”概念本身已经涵盖了艺术家这一身份;实际上“创客”中所包含的坚守、持续性、创意、独立性,或者说乐与大家分享等特征,与当今具有探索精神的艺术家所追求的工作方式,其实是无法区分的,优秀的艺术家在“创客”的概念范围内就是一个优秀的创客。
“‘创客’所关心的,不是‘内容’的变化,而是‘系统’的创新。因此,在当代艺术领域内,‘创客’所指代的,既不是风格或题材的变化,也不是媒介或者材料的更新,而是指与这个时代相契合的一种全新组织、生产、分享的机制和系统。”策展人盛葳说。
“创客文化”与青年艺术
本届未来展在“创客”主题概念下,根据对青年艺术现实的辨别与分析,归纳出“共智场”、“源代码”、“云生产”、“E循环”几种表征,作为展览的基本布局。除上述板块之外,这一届增加了“未来方程式——第二届CAFAM未来展跟踪计划”,入选这部分的艺术家是在参与上届展览后,继续前行并有突出表现的。对这部分艺术家成长进行的届与届的延续性跟踪,寻找可增值的方程式,将会对艺术本身、艺术教育以及个体艺术家与时代能量之间的认识补充一个新的视野。
开幕式上徐冰说道:“青年的艺术现象和生态是最值得关注的,因为这是艺术界和文化界最敏感的部分,也是最不确定、最具有生命力的部分,更是最具有课题探讨性的部分。最重要的是,他们代表未来。我们要分析未来艺术是什么样?就必须关注青年艺术家。”
对于本次展览而言,“创客”实际上就是中国青年艺术“现实”与“未来”的连接点。“创客”在根本上,并不在于是不是新媒体或者是高科技,更重要的是,它聚焦于提供一个创造之网、一个可以释放年轻人创造力的系统机制。展览由“创客文化”与青年艺术的共通性入手,呈现出青年艺术具有旺盛生命力、强烈好奇心、探索新实验和敢于冒险的现象本质,就如王璜生所说,CAFAM未来展即是希望放弃那种古典美术馆的美学主导性,敞开视野介入到新的青年文化进程中,“我们希望实现这样的意图:把变化的中国青年艺术中那些积极、鲜活的和特别敏锐的东西呈现出来,作为视觉文本来对未来历史做出启示。”
文/林佳斌
图/杨延远
编/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