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国8——欧洲最大规模中国当代艺术展同时亮相德国8座城市

时间: 2015.5.16

2015年5月13日19点,由德国波恩艺术与文化基金会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承办的“中国8——莱茵鲁尔区中国当代艺术展”在杜伊斯堡的库珀斯米尔勒现代艺术博物馆正式启幕,此次展览是迄今为止德国也是欧洲最大规模中国当代艺术展。德国联邦副总理兼经济和能源部长西格玛尔·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中国驻德国文化参赞陈平,中国驻德国杜塞尔多夫总领事冯海洋,China8项目发起者、德方策展团队发言人瓦尔特·斯迈林(Walter Smerling),中央美术学院院长、China8策展团队中方顾问范迪安,China8各馆策展人,中方艺术家代表,德国当地政要及各界人士等700多人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加布里尔在开幕式上致辞说,艺术是一种世界语言,中国艺术家不仅紧跟国际艺术发展潮流,更有许多独特的艺术见解。观众通过这次“中国8”展览,可在德国8座城市9家博物馆领略到中国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史明德大使致辞说,中国当代艺术虽历史不长,但它的蓬勃发展已成为中国独特的文化形态,并成为全球多元文化格局中的突出力量。通过本次展览,百余名中国当代艺术家为中德两国民众对话搭建了桥梁。

“走出去,是指走到国际的主平台上去,而非走到国外的边缘空间,与国际重要艺术博物馆合作是中国艺术通过主渠道走向主平台的重要方式。”范迪安如是说。莱茵鲁尔区凭借其数量众多的博物馆及高品质的文化设施构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而在这个欧洲最重要的文化核心区内,120多位来自中国的艺术家携500多件艺术作品,以主体的姿态亮相8座城市的9家重量级博物馆。这既是鲁尔区8座城市之间文化网络的构建,也是中德联手打造的一场中国当代艺术的盛宴。

作为城市的重要文化坐标,9家博物馆依据自身的学术特色、收藏历史、展览空间特性和中国当代艺术分支状况,对绘画、雕塑、装置、水墨、书法和影像等作品进行分别呈现,从而激发观者对中国当代艺术多维景观的探索,对中国艺术家内外创作推力的挖掘,进而产生对中国艺术更全面且深入的认识。

德方总策展人瓦尔特·斯迈林对中国当代艺术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研究,他认为:“中国艺术家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这也正是此次展览所要突出的焦点。”而一直致力于将中国艺术推向国际舞台的中方总策展人范迪安在这九个展览中最想要表达的就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国方式”。他发现中国当代艺术在走过了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末这一比较西方化或所谓的国际化的阶段之后,近些年来呈现出属于中国艺术家自己的当代方式。这个方式便是从中国自身的、本土的文化传统中寻找支持,把传统中的视觉思维和视觉观念转换成当代的语言表述。由此在国际当代艺术世界中体现中国的贡献与中国艺术家的智慧。

这一次中国当代艺术在莱茵鲁尔区8座城市9家美术馆展出,当地政府希望以后当人们谈到莱茵鲁尔区,想到的不仅仅是一座座工业城市,更是一座座文化城市。而对与中国的当代艺术来说,正如德国联邦副总理加布里尔所提到的:“通过参观这次展览,可以使人们更加信服,年轻的中国当代艺术正极大地丰富着国际艺术舞台,并且将会变得更加炫目多彩。” 

据悉,此次大型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将在这8座城市持续4个月,将从2015年5月15日展至9月13日。

9家博物馆展览概况

1、雷克林豪森艺术博物馆:《绘画全景——薪火传承》

中国现代绘画的历史较短,但自其初次登上世界舞台便具有了变动不定的特征。早期的作品大部分直接体现出了西方绘画所施与的影响,艺术家们看重的是建立较高的自我辨识度,由此将描绘诡异和奇特的事物作为突出自我特征和引起注意的重要方式,将变形视为对传统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解放。第一阶段中国当代绘画的特征可用西方绘画观念中的变形和解构来描述,而第二阶段中国当代绘画中则开始出现了整合。冥想代替了喧嚣,对自我的挖掘代替了对他者的模仿。在一种隐含的现实主义基调下,依然有转化为极具视觉强力的艺术作品的可能性。这十三位初出茅庐或已经建立起自己位置的艺术家的作品展现了抽象与具象、图像与复制的绘画全景,呈示了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脉络。

2、格尔森基尔欣艺术博物馆:《传统和当今——水墨画与书法》

拥有2000多年深厚传统的中国水墨与书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笔墨形式作为中国艺术的根基,并非为了作忠实于物象的描绘,而旨在捕捉精神世界的本真。到二十世纪初,水墨画渐趋受到西方新的技巧、理论和媒介的挑战。上个世纪众多艺术家都在做将两个世界观相结合的探索,却未能实现中国水墨的复兴。如今,在这个数字化、全球化的复杂语境中,艺术家对传统的探索和对自身生命意义的追寻成为建立自我身份特征的关键。大约近十五年来,艺术家们对自身传统的感受力越来越强,格尔森基尔欣艺术博物馆通过对这十二位艺术家作品展示,向我们提供了一次洞察中国传统水墨画和书法的有效契机。

3、米尔海姆(鲁尔河畔)艺术博物馆:《异次元模式——装置和雕塑》

该馆通过呈现具有实验性及互动性特征的装置作品,来告诉我们当代艺术家究竟出离教条多远。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知识分子已经渐渐地将国内与西方权威置于脑后,然而他们自身的文化传统和西方的影响依然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推动力。展出的艺术家黎薇的作品阐释了日常生活现象并提出了谁应负责描绘和解读现实和解的问题。是政治家吗?是科学家吗?还是记者或艺术家?

4、勒布鲁克博物馆:《新造型——叙事与雕塑》

该馆所展示的雕塑向我们诉说的是中国的过去、现今与未来。中国雕塑对人类活动的社会维度有浓烈兴趣,并时常采取批判的立场。以传统雕塑手段为基础,对不同物质材料竭其所能地探索,发展出了多种形式的表达手段和崭新的叙事方式,新的语境正在建立。

5、MKM库伯斯米尔勒当代艺术博物馆:《视觉世界的词汇——绘画》

这批艺术家大多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及60年代,在学校受到的是社会现实主义教育。写实的风格和过硬的基础在中国是艺术品质的保证。但是如今的艺术创作已不仅限于此:张晓刚赋予其作品以独特性格,将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元素相结合;曾梵志发展了一种可以被称作符号表现主义的独特风格,他的风景画影射传统绘画,但同时又在内容上显得暧昧和混乱。丁乙为他的作品赋予了神秘的色彩,绘画的过程之于他来说,类似于通过修行而达到内心平静状态的禅宗冥想。MKM博物馆,将为观众展出更多风格多样、主题丰富的中国当代绘画作品,或称为 “视觉世界的美学词汇。”

6、弗柯望博物馆:《进程中的作品——摄影》

与之前所有中国当代摄影主题展览相区别的是,这24位中国摄影家和艺术家的最新作品,不仅在弗柯望博物馆展出,同时在中国的众多博物馆和艺术机构中展览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这十多年中,国际艺术世界已经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国摄影艺术爆炸式的能量与冲击,这些能量来自鲜活的生活探索、新的资金结构、扎实的专业基础、持续增长的公众关注与新一批渴求国际交流的学生。展览呈现经典摄影、概念摄影(如绘画摄影、多媒体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作品主题主要围绕个人、或个人与世界矛盾的对立与统一等方面展开,批评与反对权威,描绘社会的急剧变化,城乡间的紧张关系,表达性与身体,尝试新技术新媒介等。

7、杜塞尔多夫北莱茵威斯特法伦会展中心:《概况——视野中国》

杜塞尔多夫北莱茵威斯特法伦会展中心空旷的展厅中展示了“中国8”展览的概况,本馆的展览可以视为一张请帖,邀请大家到莱茵鲁尔区来参观此次8城联展。本展为观众们开启了窥探中国艺术的大门,虽然广度有限,但足够深刻。

8、奥斯特豪斯博物馆:《艺术的典范——装置与立体艺术》

本馆所展示的艺术典范:能够丰富日常生活并影响生活水平的装置与物品。

9、马尔玻璃方雕塑博物馆:《静止的时间——声与影》

本馆展出一系列叙事性和纪实性的影像作品,对众多社会现象进行了不同角度的阐释以及批判性思考。

整理/崔然然
图/展望、史金凇、苑媛、凤凰艺术
编/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