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古道新象:“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仪式暨主题演讲于中央美院举行

时间: 2015.6.26

2015年6月25日上午9点半,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仪式暨主题演讲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成立仪式在古琴艺术家王鹏弹奏的《平沙落雁》与《阳关三叠》中缓缓启动。深沉旷远的弦音和之以吟唱,回荡萦绕,令现场观众有穿越时空、重踏丝路之感。书法家刘彦湖现场书写由范迪安院长撰词的“丝绸古道,时代新象”八个大字,在书、画、吟、奏天人相和、无言相悦的至德至静中,成立仪式正式拉开帷幕。

仪式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心主任范迪安主持。他首先介绍到: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对中心的成立十分关心,专门为中心篆刻“丝绸之路艺术研究”一章,作为中心的标识。随后,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就“一带一路”与中心研究宗旨作主题演讲,从全球化视野与文化战略角度,为中心的成立进行了意义阐述与工作指示。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93岁高龄的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良镛,丝路美术研究的学术泰斗、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金维诺,敦煌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古迹遗迹保护协会名誉主席樊锦诗,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靳之林等嘉宾先后就“一带一路”经济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丝绸之路艺术研究与中国人居环境、丝绸之路美术的价值和意义、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与文化、丝绸之路主题美术创作等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并支持和寄期望于中心的成立能够为推进中国文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冯骥才:丝路精神,大有可为

冯骥才首先对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与由衷的敬佩。他认为在丝路研究边缘化的今天,重溯这条人类文明的伟大之路是需要勇气与决心的。丝绸之路既是一条历史之路,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中更是一条未来之路。学界、知识界、文化界、艺术界,应该做出文化回应与学术回应,这种回应不只是把绘画、音乐、舞蹈送到丝绸之路的其他国家,而是应该做出深层次的回应。丝路最重要的是它的精神,它承载着的人类与文明的精神。中央美院的协同创新中心只要背靠历史,融汇精神,未来一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吴良镛:一带一路,文明之旅

93岁的吴良镛院士首先回忆了自己与丝绸之路的故事,对丝绸之路带给自己的教育影响与感动片段如数家珍。吴良镛提到,“一带一路”的战略是历史性的创举,对地区的发展、欧亚的联系将产生深远影响。丝绸之路的发展是经济、社会、文化的交互发展,是综合创新。它对文化的交融、文明的创造,具有无与伦比的意义。

金维诺:学术研究的发端

91岁的金维诺教授回忆了自己从事美术研究的缘起,讲到1955年7月调到民族美术研究所,随着西北考察团去麦积山、敦煌等地进行考察,并对龙兴寺出土的北魏到北宋造像等新成果做了研究。在这样的条件下,他走上了美术史的研究道路。应该说,对丝绸之路的艺术研究开启了他辉煌漫长的学术之路。

樊锦诗:敦煌艺术,吐纳交融

曾长期担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的樊锦诗就丝绸之路与敦煌艺术之间的关系谈了自己的认识。她指出,历史上敦煌是丝路上的咽喉之地,是古代中西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之处。正是这样的历史机遇催生了莫高窟艺术,莫高窟艺术的根基是中国文明,同时又是丝绸之路上留下的多元文明荟萃的文化艺术丰碑。莫高窟艺术根植于中国汉唐文化艺术,吸纳了外来佛教艺术,却对其扬弃、改造、渗透,不断吸纳、选择和发展,因而敦煌莫高窟佛教艺术代表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最高成就。敦煌是历史文明的积淀,时至今日应该继承汉唐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保护、记录、传承辉煌的历史文明,为未来文明的进步,催生创新的激情。

刘大为:古道渐远,丝路尤新

刘大为谈到,丝绸之路的命题非常重要,实际上是当前的国策、国事。他讲道,陆上丝路渐行渐远,但是,百年以来,一直关心丝绸之路的恰恰是美术家,很多艺术家都在丝绸之路上考察、研究,做出丰硕的学术成果。虽然丝绸之路渐行渐远,但在今天其纽带意义仍不容忽视,当下研究梳理丝绸之路的命题,其意义非常重大,美院能够建立这样一个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是应势而生,也是时代赋予美术家、艺术家的责任。

靳之林:文明带路,自信而为

“一带一路”的决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给我们一种使命感。靳之林认为要带领一路,首先要有自己的优势,这个优势的核心首先就是文化优势,这就包括文学艺术在内。近代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个“体”是全方位的,作为文化融入在我们的血液里,我们应该自信地进入艺术创作。埃及文明断裂了,巴比伦文明断裂了,只有中国文明一直延续,这就是我们的优势,只有利用与发扬自己文化的优势,才能带起一路。

主题演讲后,孙家正主席为中心揭牌,各界学者、专家和美院师生二百余人见证了中心成立的重要时刻。

成立仪式上还举行了协同创新合作单位协议文本交换仪式,中心与福建省泉州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合力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服务国家与社会。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与泉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庆宗、吐鲁番地区行署副专员帕尔哈提•托乎提交换了协议文本。

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中央美术学院从20世纪50年代起,即在丝绸之路艺术创作和艺术遗产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吴作人、艾中信、董希文、靳尚谊、詹建俊等老一辈艺术家和常任侠、金维诺等资深美术史家在敦煌、新疆、西藏等地区的艺术创作和研究成果丰硕,对“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艺术研究也拥有丰富积累,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心以“丝路文明与审美形态研究”为总课题,分设“古代丝路文明与审美形态变迁研究”和“新丝绸之路美术创作研究”两个方向。校长领导实施,项目设首席专家统筹各子项目,吸收和整合学术资源,在传统丝绸之路美术遗产的调查研究方面与大数据时代的要求相适应;在现当代美术创作研究方面与国家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战略相契合。中心的学术研究团队由中央美术学院专家和校外专家,通过参与项目的方式组成。同时加强与政府机构、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所、国内外高校和丝路沿线文物单位的协同合作。

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机构设置

主    任: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执行主任:罗世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造型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副 主 任:王颖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造型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
张  鹏(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学报《美术研究》副主编)
秘 书 长:张  鹏(兼)
副秘书长:乌日切夫(特聘)
学术秘书:赵  伟(博士,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谷  赟(博士,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馆员)
信佳敏(博士,中央美术学院办公室)

文/王宣懿
图/杨延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