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年10月31日至2009年12月13日
空间:卓越艺术空间
2009年10月31日下午4时,由卓越艺术精心策划的“现实的观察”七人联展在北京798卓越艺术空间开幕,该展重力推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代表人物:陈文波、马树清、潘剑、秦玉芬、谭平、王强、钟彪。此次展览从展览的主题、前言及作品均让人感到匪夷所思,或者说无讨论的必要或现实意义可言。
从展览主题“现实的观察”入手,“现实”和“观察”这两个词汇所囊括的内容及其宽泛,可以说任何存在表象的有形或无形的物化或去物化、虚拟化的事物均可列入展示范围内,主题含糊其辞、糊弄玄虚以掩人耳目,说明展览准备得仓促而欠火候。主题引申出“现实主义”的比较及“个人价值”的体现同样是空洞的语言游戏,缺乏深度,牵强附会而已,当然这也是目前很多展览的弊病所在。
此展“艺术明星”的阵容可谓声势浩大:陈文波、马树青、谭平、钟飚等,抽象、具象鱼龙混杂。抛开商业性质不说,单单从展览这个词汇的涵义来解释,它有陈列、展示、讲解、阐释等意,无论是古典艺术展还是现、当代艺术展均以视觉图像为主体(影像或装置艺术衍生出听觉乃至嗅觉、触觉的直观感受),用作品来阐释展览的主题和观念,而文字部分像展览的前言或艺术家及作品的介绍等理应以索引的作用出现,而不应成为阅读展览的重心。换句话说,一次精彩的展览,无需过多的文字阐述,作品本身即是艺术博弈的胜利。一些策展人为艺术家及其作品撰写的评论中出现“‘暧昧’的特质”、“都市诗学”、“绘画的视觉性和现实之间的疏离”、“在冲动中制造幻觉”等晦涩语句,从中可略窥其深谙语言游戏之规则,把玩“术语”出手而得名。话语的迷惑加上从众心理及思维定势的影响,观众很容易绕进策展人所设下的条条框框之中。
在具体的艺术语境中,现实的观察与现实主义完全是两个概念。如果现实主义是一种艺术风格,而现实的观察重要的则在于强调观察者的个人自由。而后者与其说是从新定义的现实主义,毋宁要是我们对今天这个时代更新的理解。在这个层面上,社会变革并非仅仅来自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此相比,个人价值,个人取向,个人自由在社会的公共空间中的作用更成为了现实社会的决定元素。一次展览的成败,精彩与否此标准于观众、于业内人士纷纷不一。理论上讲,群展无疑比个展更为复杂;学术上,从主题到艺术家个案的深入研究、作品选择再到作品在展厅布置等每个环节都应有其内在逻辑支持。
此外,作品与空间因未建立完整的呼应关系而显得苍白,作品与作品之间的逻辑关系亦缺乏交待,仅是作为孤立的展品存在,这同样是目前很多群展存在的问题之一。因此我们期待更为闪亮的星光出现。
记者: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