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青衿计划(2016)” 征集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在正观美术馆举办

时间: 2015.11.16

2015年11月14日下午1:30分,由正观美术馆出品、正观美术馆与关山月美术馆联合主办的“青衿计划(2016)”青年艺术家项目,在正观美术馆举办了征集启动仪式的新闻发布会。项目策展人中国美术馆馆员魏祥奇博士、正观美术馆馆长孙志中先生、项目总监张春滟女士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魏祥奇博士对“青衿计划(2016)”进行了简要介绍:“青衿计划(2016)”,与其它青年艺术项目,诸如“青年100”、“常青藤计划”、“千里之行”、“学院之星”、“在路上”等,还有美协的“青年美展”、油画协会的“最绘画”,包括现在蜂巢艺术中心等机构也都在持续性推出青年艺术家的新创作,在很多方面,大家都在做一样的工作,都想呈现和梳理青年艺术家创作群体的工作和思考状态。

如果要说不同,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青衿计划”由投稿征集和推荐人推荐两种入选参展方式,但整体上还是更为注重策展人本身的学术判断力,诸如我们更为倾向架上绘画,注重绘画性和思想观念的结合,这种思想观念很明确,就是考察艺术家创作的历史意识。1980年代出生的青年艺术家群体,并不像1950年代和196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那样有一种明确的政治学反思方式,也不像197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群体有一种非常明确的自我身份意识,198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相对缺乏一种历史、政治和社会意识,相对而言对于艺术形式、艺术语言和艺术观念的思考更多一些,尽管这种现实使他们的创作更容易为今天的物质主义时代所接纳,但是也很遗憾,这种思考也过于局限于对艺术本体的认识。事实上艺术思考的是人的问题,今天我们生活在一种怎样的思想语境之中?“青衿计划”在遴选艺术家的作品的时候,会非常注重观察这一点,起码在本年度的展览中,会特别注意这个方面的表现维度和表现力。

第二个,“青衿计划”相对还是保持一种规模较小的体量,项目团队会将精力更为集中在发现和遴选艺术家之上。很多青年艺术家项目和计划都更为注重全面和立体,而且在规模上相对体量比较大,也更为注重大型装置、影像的展示,“青衿计划”相对会比较少。也就是说,“青衿计划”虽然征集不同艺术语言类型的作品,但是不会为了视觉感而特别做安排。我们还是追求一种直接、简洁的艺术表现,反对繁缛和装饰。这种考虑还是根据今天青年艺术家整体的创作状态而言的,并不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预设。

正观美术馆馆长孙志中先生也谈了自己对“青衿计划”的一些想法:正观美术馆自2013年成立以来,一直都在关注当代艺术,并逐渐从水墨领域扩大到绘画的全领域。期待能够从一个独立的角度组织业界的知名策展人、批评家、艺术家、艺术机构共同梳理“八五”之后形成的艺术面貌。“八五”之后艺术面貌、语言体系有明显的变化的画家主要出生于50年代后期,他们在80年代经历了比较完整的学院教育,在中西方艺术思潮的大融合时期找到了自己的探索方向,70后的艺术家大多是50后这些人的学生。80后、90后的青年艺术家则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画面的图像感、形式感、语言的运用更加纯粹。这次与关山月美术馆联合主办的“青衿计划(2016)”,希望能够用批判的眼光发现一批在语言建构方面有独立性的青年艺术家,“发现”就是从“新”中寻找亮点,也就是独立性的探索、艺术语言的完整性及可呈线性的探索。因此,“青衿计划(2016)”的关键词就是“发现”、“独特性”、“少而精”,在青年艺术家中发现最有成就的年轻人,并争取做成一个持续性的活动,在推广、学术及机构合作方面有一些贡献。

活动最后还设置了媒体提问环节,魏祥奇博士、孙志中馆长对媒体提出的关于“青衿计划(2016)”的一些疑问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关于青衿计划

本项目由正观美术馆和关山月美术馆共同主办,韶颂艺术基金赞助。主办方邀请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馆馆员魏祥奇先生担纲策展人,邀请多位知名策展人和批评家作为推荐人。

正观美术馆开馆于2013年,是以推动学术性探索和研究为己任的新民营美术馆机构,“青衿计划”将作为正观美术馆青年艺术家推荐的持续性项目。关山月美术馆近年来亦致力于推荐青年艺术计划,2013年始策划并推出了“在路上: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暨青年批评家论坛”系列,已经举办二届。“青衿计划”旨在发现那些尚未被学术圈和艺术空间机构广泛认可或签约合作的年轻艺术才俊,通过展览、出版、交流、推广等形式予以扶持。

本项目将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参展艺术家及其作品,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投稿的方式报名自荐,二是由推荐人直接推荐。12月初,主办方将所有投稿和推荐的艺术家资料进行汇总,再经由出品人、策展人、推荐人和特邀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最终的参展艺术家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