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画了10个人脸,然后你评价说我是肖像画家,那我能接受。但是由于我画了超过1000个人的面孔,那么不得不说,我超越了肖像画,因为我画的是一个社会。”这是真的。虽然画布上呈现的是一幅肖像的模样,但是我想传达的确是“时代精神”,并试图表现出“每个人独有的表情”。
——姜亨九
关羽、梵高、丘吉尔、玛丽莲·梦露、邓小平、甘地、达利……2015年12月5日,韩国艺术家姜亨九个展“灵魂”于北京芳草地展览馆开幕,这些耳熟能详的名人也齐聚于此。姜亨九是韩国艺术界最具影响力的在世艺术家之一,其作品受到各国艺术家爱好者好评,本次展览共展出30件作品,其中与中国历史相关的北京猿人、关羽、邓小平等作品是艺术家在北京驻留一个月创作出来的。本次展览除芳草地展览馆作为主展场之外,还在侨福芳草地购物中心及其意大利餐厅Opera BOMBANA作为分展场展出。
姜亨九擅长在巨大的画布上以特写方式塑造人物面相,他笔法极为细腻,能清晰表现出人物的发丝和皱纹,因此他的作品经常被认为是“超写实主义”或是“照相写实主义”。但艺术家并没有采用那种将对象原样照搬到画布上的手法,而是在他脑海中进行想象后合成的形象,艺术界将此解释为“合成写实主义”。比如展出作品中有一幅玛丽莲·梦露80岁时的样貌,梦露在36岁就走完她的一生,显然画中人物满脸的皱纹,松弛的皮肤和稀疏的头发,都是姜亨九凭借想象完成的。
韩国策展人金美怜认为,姜亨九不仅仅是真实描绘了人物外貌,更重要的是,他从东方哲学角度出发呈现出人物性格,因此认为,他笔下的肖像作品是有灵魂的,这也是本次展览主题的由来。香港侨福建设集团主席黄建华也感慨艺术家笔下人物之精彩,比如艺术家笔下的“黄建华”就比他本人更加笑容精彩,而且姜亨九极为重视眼睛的描绘,能从眼神中读到人物的精神气质,也读到很多背后的故事。对于自己的创作,姜亨九认为作品就像是他自己的影子,虽然是比较写实的肖像作品,都是他思想和意志的再现,表现对象也不仅仅描绘某个知名人士,而是展示正活在这个世界或曾经活在这个世界里的某个人经历过的时代和人生,以及他们在人生旅途中的感受。这能在画中人物无声对视画外观众的眼神里感受到,眼神使作品摆脱了单纯作为“欣赏对象”的角色,引出了观众与作品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当大家看到我的作品时,我希望大家看到的不是一个我在画画,而是有很多姜亨九在画画,我从观众的角度进行我的创作,我认为我的作品不是我一个人完成,而是每一位观众都参与在其中。”
姜亨九称自己是“翻垃圾桶的流浪猫一样的艺术家”。究其缘由,原来是他在以超写实主义手法为基础研究人物画创作的时期,具象人物画在韩国美术界却极受冷遇。但姜亨九反对仅仅以肖像画的概念去理解人物画,而坚信人物画可以随心所欲地表现时代精神。于是他将当时已被韩国艺术界丢进“垃圾桶”的具象人物画拾起来用于创作,最终达到了“我用我法”的境界,也作为真诚表达社会面貌以及人类内心的艺术家获得了认可。
展览开幕式之后,以“姜亨九的绘画、面孔——岁月和历史的象征《灵魂》”为主题,来自中国、韩国的六位学者对姜亨九的艺术进行了学术研讨:韩国艺术家姜锡昊认为姜亨九的绘画是有呼吸韵律的,他的线条是擦拭出来的,这犹如东方毛笔绘画的韵律感,而且还结合了身体的感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帆以“表象下的真实”为题发言,图像的选择与艺术家的心理直接相关,东方人将情感藏于物象背后以此解读真实,虽然以貌似照相写实的方式表现,但暗示真实下的不真实,且以巨大尺幅挑战观众的观看体验,直接与作者的灵魂接触;韩国评论家金圣镐认为姜亨九的艺术是“虚构的现实主义”,虽然选择了写实语言,但画中对象都不是当下的“现实”,而是艺术家根据图像进行了自己的方式解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亦杨以“虚构与真实”解读姜亨九的艺术,在弗洛伊德者们看来,梦境、潜意识才是真实的真实,画中人物我们都认识,但我们未必真的了解,他的作品只是“投影”,我们以此了解背后,质疑自己与世界的关系;韩国替代空间LOOP副总监闵丙直认为姜亨九的作品借用了雕塑的手法,坚韧的线条让人产生可触摸的感觉,且用一种多层递进的方式展现了人物肖像的形象和精神世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敢以“将错就错”进行主题发言,他认为姜亨九用写实的真实效果表达了虚构的人物,作品的巨大尺幅,也带来观众与作品之间的疏离感。
本次展出将持续至2016年2月26日。
文、图/张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