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一个艺术与理想交融的时代:《八十年代》出版座谈会于中央美院举行

时间: 2016.1.13

八十年代,对于尴尬的80后来说是出生、成长的年代,对于现代中国的经济、文化、思想来说,这是一个启蒙并开放融入世界的年代。当代艺术、诗歌、摇滚……注定这是一个充满了浪漫与理想激情的时代,三十年过去,当年的亲历者也已过中年,而当代年轻人对其也只停留在“听说过”的印象之中。艺术家李迪和批评家杨卫共同发起策划出版《八十年代:一个艺术与理想交融的时代》,集结26位当年亲历或见证当代艺术运动的艺术家和批评家,结合300多张历史照片,从个人叙事的角度还原那个理想时代的真实,也为当代观众呈现一个有血有肉的,藉由个人经历记忆组成的八十年代集体记忆。

2016年1月7日,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共同主办,《八十年代:一个艺术与理想交融的时代》新书发布及出版座谈会在中央美院美术馆举办。杨卫、李迪、王华祥、舒群、邹建平、孟禄丁、张永旭几位作者出席座谈会,与读者分享他们自己八十年代的艺术故事,杨卫主持座谈会。

舒群是八十年代文化剧变转型时的见证者,他从“同志”这一词入手描述当时的文化境遇,这一词汇现在有其特定的所指,但在当时的文艺运动中,其实就是在寻找同志,寻找和你感受和体验相同的人,因为当时从一个禁锢到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人的状态是“懵了”,就像崔健所唱的“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快”,也正是因为“懵了”,他们才发出呐喊,喊出来八十年代的新潮运动。在孟禄丁的印象中,八十年代都比较穷,“蹭饭蹭酒蹭床铺”是生活常态,但心态简单,很有艺术热情,现在虽然艺术活动特别多,但热情却远不如那个时代。王华祥追述自己的青春时代,当时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一个极其边缘独立几乎与世隔绝的国家融入到国际大家庭,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今天中国的走向。书中描述就是一面面镜子,大家看到的八十年代是每一个作者反射给你们的。王华祥也分享了自己当年入学美院的各种趣事,比如当年考上美院颇有“范进中举”的激动,上学期间跟偶像大师一个澡堂子洗澡的佚事。邹建平八十年代就进入湖南美术出版社,他与李路明、孙平合称为“三驾马车”,当时以出版和日常生活作为主体进入当代,他感慨“八十年代是在一个共同的理想下建立起来的,为了共同理想走到今天,很不不容易”。

《八十年代:一个艺术与理想交融的时代》历经两年策划、编写,并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在85新潮美术三十年之际面向读者,也有着特殊的意义。策划者李迪谈到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简单的回忆录,而是通过亲历者的回忆陈述,让大家看到中国现代美术史的鲜活补充,因为他们看五四就比较理论、抽象,而现在的年轻读者对于八十年代的感觉是差不多的,希望通过该书给看似抽象的时段一个有血有肉的补充。杨卫认为历史其实是可以穿越的,是可以跨代继承的,追忆一个理想的八十年代,其实是以此反思如何突破当下的瓶颈。当然,对于本书,张永旭也建议再加版的时候可以加一些八十年代末期的东西。

文/张文志
图/杨延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