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识别区:中国·丹麦家具设计”展于红砖美术馆启幕

时间: 2016.4.11

2016年4月8日,由红砖美术馆馆长闫士杰先生策展的“识别区:中国·丹麦家具设计”展览在红砖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围绕着设计艺术提供了全新的学术角度与多维展示。

以“识别区:中国·丹麦家具设计”命名的这个展览是红砖美术馆举办的首个设计艺术展。此次展览意在以中国古代家具与丹麦现代家具的呈现,为当代家具设计提供一个思考的入口。

此次展出的中国古代家具以明代家具为主,集自诸多重要藏家,这些家具多以传世的方式保留至今,每件家具都保留着特有的时代气息。每个时代都会随着社会的整体进步去反思及修正对过往的成见,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

在新闻发布会上,著名的收藏家马可乐、红砖美术馆的馆长闫士杰先生、红砖美术馆学术总监夏彦国出席,发布会由红砖美术馆公共关系部的刘彧宽主持。闫士杰表示,本次在红砖美术馆策划的展览首先选择了家具,“因为家具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设计最贴切的。”而展示中国明代家具,同时又选择丹麦家具,在时间线索上找到了纵深的线索。同时从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去探寻两个文化的对话及相互共融。

明代家具在家具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影响了很多西方设计师,如汉斯·韦格纳,其受到明代家具影响之后更是设计出了《中式椅》(1943年)。明代是中国家具史中重要的一个发展时期。随着当时经济的繁盛,城市园林与宅院建设继而尤为兴旺,其间,贵族巨贾中的文化精英们新建成的府第,对家具的需求更是加大。明代家具的造型非常简约,工艺制作和使用功能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这一时期的家具,品种、式样极为丰富,成套家具的概念已经形成。布置方法通常是对称式,在制作中大量使用质地坚硬、耐强度高的珍贵木材。家具制作的榫卯结构极为精密,构件断面小轮廓非常简练,装饰线脚做工细致,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形成了明代家具简约典雅之风。

在丹麦家具方面,二战后,以汉斯·韦格纳为代表的丹麦现代设计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丹麦现代设计将包豪斯的理论与20世纪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美学相结合,成为国际最为重要的家具设计艺术流派之一,并广泛吸收了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家具设计艺术资源。丹麦家具通过研发建构自己的理念,获得了较为普遍的文化层面的认同,进而扩大市场,使设计与商业很好的同构,这与被视为工匠制作的古代家具有很大不同。尤其中国当代家具设计,一味承袭仿古之风,在领悟家具本体语言方面显得苍白且干瘪,因此缺乏具有活力而清晰的当代性。

在只追求速度与规模的设计环境中设计界无法静心沉思和建构,对这种现状的焦虑,使我们产生了寻找设计文化“识别区”的原动力。

作为最重要的丹麦椅子收藏家织田宪嗣先生,此次为“识别区:中国·丹麦家具设计”展览提供了多件令人称羡的丹麦大师的作品。几十年来,凭着愚公移山般的精神,织田宪嗣先生到现在已经买了超过 1200 把的设计师椅子,他收藏了约 3 万多份关于椅子的文献资料;约 1300 把 1850 年代至今所有设计师和建筑家设计的椅子;整理藏品的数据并归档;制作和收藏椅子的设计图纸,现在大约有 350 把的资料;在相同灯光下对椅子作正面、侧面、背面和俯视角度的摄影,并制作照片图书馆,现在大约有 5000 片摄影资料;调查各作家的第一把椅子到最后一把椅子并绘图,现在有大约 10000 张资料。红砖美术馆馆长闫士杰先生如是评价织田宪嗣先生:“织田宪嗣先生用自己的一生从事丹麦椅子的收藏,非常值得人们尊重。他并不是富豪级别的收藏家,收藏的经费来源完全靠自己的收入,非常难能可贵。织田宪嗣先生的收藏,不是为了家族传承,而是最终将收藏回馈于社会。”与经典丹麦椅子共同展出的还有日本建筑师、设计师安藤忠雄先生向汉斯·韦格纳致意的作品《梦想椅子》,这也是大师对大师的最崇高的致敬。

此次展览连接了中国古代家具与丹麦现代家具这两个设计艺术史上的重要节点,红砖美术馆并策划相关主题的研讨会“识别区:家具设计展--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设计师参与讨论,由此激发有关设计艺术的认识和讨论。

展览展出至2016年5月15日。

编/林佳斌
图/红砖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