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陈琦的时间”个展启幕:呈现33年版画创作的时间脉络

时间: 2016.6.24

2016年6月18日,“陈琦的时间”艺术作品展于上海半岛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首次汇集了陈琦教授从1983年至2016年所有艺术生涯过程中各个时期的创作。作品不仅包括了陈琦最为擅长的水印版画,还涵盖了掐丝珐琅、印版装置、纸本装置、亚克力装置以及古琴装置和紫檀几等七个门类近百余件作品。

开幕当天,嘉宾云集。除了本次展览策展人 上海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主任卢治平和本次展览的学术顾问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研究员张远帆外,还有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陈琪,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维新、方利民、应金飞,上海美术家协会王劼音,启东版画院院长朱建辉等人悉数出席。

“陈琦的时间”

对于展览的主题“陈琦的时间”,学术主持张远帆表示有两层含义,一是陈琦的创作往往与时间相关。比较明确的是艺术家在近年来创作的《时间简谱》系列,“其实陈琦在大学时期的铜版画作品《生命》与《自由》,甚至此后的《小雪》、《春分》等二十四节气系列也是与时间相关的表述。”此外,从艺术家创作伊始,便有一个“S形”的符号出现,此后这个曲线符号一直存在,有时候比较隐晦,有时候依附在某个形象上,到后期这个符号就更加独立,甚至比之前的符号更加丰富、考究,“它像乐曲中的动机那样,不断地在陈琦奏出的乐章中反复显现,直至高潮阶段,独力担当华彩乐段的呈现。”艺术家最终是用符号来表达他对时间的认识;关于第二层含义,张远帆谈到,“从陈琦不自觉地使用符号来表现时间,一直到最后很自觉的把符号独立出来,甚至释放到装置等三维方式,艺术家花费了30多年的时间。这个时间是陈琦寻找、探索的时间,这就是陈琦的时间。”

以时间轴勾勒出艺术家在这时代巨变过程中思维的转换、创作理念的变化以及其后所代表的人生哲学的更迭。陈琦的时间,同样也是整个中国当代艺术最为丰富多彩的一段黄金时代,他丰富、张扬、深厚、同时又充满了向前突破的力量。

不跟随,清醒做自己

作为本次展览策展人,卢治平表示,想为陈琦策划展览的念头由来已久,“从他开始涉足版画创作以来,他一直很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并且那么多年身体力行、持之以恒。”上世纪80年代初,刚刚开始进行版画创作的艺术家正好面临着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彼时中国艺术界流传着外国的各种新技法。与陈琦同时代的许多年轻艺术家热衷沉迷于国外传入的铜版、丝网等新技术材料,但陈琦依旧把目标设定研究中国传统的木板水印,“他确实是有眼光、有定力,并且能够沉得下心。”卢治平说。

此后中国版画界开始推崇对于语言技法的探索,陈琦那时期的作品则是将自己掌握的传统的木板水印技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对接,创造如《桌之一》等明式家具系列,《花鸟文钵》、《唐纹青花碗》等瓷器系列,《古琴》、《筝》等中国乐器系列作品,既保持了中国版画界的传统文化精神,又显得非常当代,令人耳目一新,一举成为当时中国版画界的亮点。

“他并不是眼光狭窄的版画家,他也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当代艺术,”卢治平说道,“一旦他觉得时机到了,他就开始超越版画,这也是一个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效果。”拥有在版画耕耘多年的深厚积累,陈琦在后期开始涉及到装置、影像——2013年的《时间简谱 • 楚辞》为楠木的古琴装置;2015年以掐丝珐琅技术打造的《时间简谱•虹》、《时间简谱•罐》系列;本次个展还展现了陈琦于今年创作的最新装置作品《旋转的星河》。对此,卢治平评价,“他很轻松的就做出了让人觉得眼前一亮的作品。”

展览将持续至7月13日。

文/林佳斌
图/上海半岛美术馆提供

艺术家信息

陈琦,1963 年生于南京,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协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秘书长。其作品连续获得第七、八、九届全国美展铜奖及优秀奖,第十三届版画展金奖及第五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优秀作品奖。并分别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美术馆、浙江美术馆、青岛美术馆、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牛津阿什莫纳博物馆(Ashmolean Museum, Oxford)、英国苏富比艺术学院(Sotheby’s Institute of Art, London)、纽约国立图书馆、日本福岗美术馆、奥地利维也纳青年美术馆、欧洲木版画基金会等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