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当近100名学子遇上600年太庙:中央美院“千里之行”再启动!

时间: 2016.7.16

2016年7月16日,“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于太庙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是太庙艺术馆首次推出的学院派顶级艺术大展。共展出中央美术学院93位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精彩作品,涵盖范围包含国画学院、造型学院、实验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建筑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各专业。

“千里之行”项目是在中央美术学院教学发展理念下推出的长期项目,即通过展示美院学科教学中的代表性成果,为院系与专业、学生与社会之间搭建了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营造了活跃和极具包容性的艺术氛围。其启动于2009年,今年是第八回。

从学校走向社会

上午九点半,新闻发布会首先于太庙“神厨”举办。发布会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唐斌副馆长主持,中央美术学院宣传部秦建平部长,设计学院副教授、交通工具设计专业主任王选政,艺术介入(北京桐亿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洪基伶共同出席。

发布会上,面对央美艺讯网记者提出的问题“为何将展览场地从学院内移至太庙,移至社会公共艺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唐斌副馆长表示,“千里之行”项目由学院转移到社会,可以扩大千里之行品牌的影响力,同时吸引更多的社会大众的参与。而太庙作为一个拥有600历史的皇家殿堂,其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并且太庙艺术馆与中央美术学院的长期合作,为本次展览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学院走向社会”的理念不仅体现在展览场地的变化上,中央美院宣传部秦建平部长指出,“千里之行”是帮助央美毕业生由学院迈向社会独立的一个项目,它是中央美院毕业季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个项目,希望全社会能够共同支持和关注艺术学子的成长。”此外,还有“千里之行”践行项目支持机构“艺术介入”的参与,旨在更好的为年轻艺术家提供实践机会,把优秀的作品推介到社会上。艺术介入创始人洪基伶谈到,自2013年与“千里之行”共同启动“践行艺术计划”,在三年间陆续为“千里之行”部分艺术家提供了切实的驻地创作和交流的实践,“我们希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也希望更多的优秀毕业生能够持续关注和进入艺术介入的艺术家俱乐部。”

从全国走向国际

八年来,“千里之行”已成长为一个具有延展性的、推介、扶持艺术类毕业生和考察艺术教育的有效系统。并且,它的品牌影响力已经拓展到全国乃至国际的范围。其中,由中央美术学院发起,全国九大重点美术学院参与的“全国版:千里之行”项目至今已推进了七年,为中国高等艺术教育搭建了考察、比照、研究、交流的平台,也扩展了学院与社会的联系;学院收藏的部分“千里之行”参展作品在近年间曾赴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地进行展出。

上午十点半,“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2016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于太庙寝殿内正式开幕。北京市交通运输工会主席刘进良、中央美院党委副书记孙红培、宣传部部长秦建平、美术馆副馆长唐斌、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主任李鹏、党委书记郭从友、中央美院设计学院交通工具设计专业主任王选政、千里之行践行项目支持机构艺术介入(北京桐亿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创始人洪基伶等人悉数出席。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孙红培首先致辞,他表示,“千里之行” 是介乎美院学生在校学习和走向社会两个阶段的临界点上的一个展览。八年来,这个品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除了全国各大美术院校加入进来,也受到了国际上的关注。

作为本届优秀毕业生代表,来自实验艺术系的王沂从自己与太庙的两次缘分谈起。他表示,“每一名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生都是优秀的。”而入选千里之行,对年轻艺术家来说不仅多增加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更是重要的是学院、美术馆对其个人创作的肯定;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副教授、交通工具设计专业主任王选政作为指导教师代表致辞,他认为,中央美术学院在教学上始终坚持的“传承与创新”的传统,并且对所有美院毕业生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表示肯定和鼓励。

“千里之行”展览举办于毕业典礼之后,它成为了毕业生们进入社会后参加的第一个大型的有主题策划的展览。另外,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季”的后续精华版,“千里之行”展览将展览持续至8月5日,让毕业季的热情继续燃烧,迎接更多公众的参观和“检验”。

文/林佳斌
图/杨延远

展览:千里之行:中央美术学院2016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
主办: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总工会
承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太庙艺术馆
展览时间:2016年7月16日至8月5日
展览地点:太庙艺术馆 寝殿、享殿东西配殿(北京市东城区天安门东侧劳动人民文化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