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不用“眼”看,用心读:“重游自然之魂”米凯勒·乔亚乔费拉个展启幕

时间: 2016.7.28

2016年7月26日,旅法意大利艺术家米凯勒·乔亚乔费拉(Michele Ciacciofera)个展“重游自然之魂”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为米凯勒于中国的首次个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王春辰教授担任策展人。

米凯勒·乔亚乔费拉出生于意大利撒丁岛的努奥罗,求学于西西里首府巴勒莫。在他看来,他的家族来源于两部分——父亲是西西里人,母亲是撒丁人,他表示,“这两个岛的文化完全不同,我是受同一个国家两个完全不同地区文化影响的。”

不仅如此,四岁就开始接触艺术的米凯勒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获得1926年诺贝尔奖的著名作家格拉齐亚·黛莱达(Grazia Deledda)为其远房祖母;而他的叔公萨尔瓦多·坎波索(Salvatore Cambosu)也是一位有名作家。“我的教育背景是政治科学,主要是社会学和人类学。从十八九岁起,我感觉自己与作家、人类学家之间有强烈的联系,这种联系感远远强于在我这个领域的其他艺术家。”米凯勒说。

或者正是介于这样的教学背景及文化底蕴,艺术家米凯勒·乔亚乔费拉的作品往往体量不大,看似平凡简单,却充满了一种生命感,“米凯勒创造的作品是一个关于世界的自然诗学,它们富有内涵而意味深长。”策展人王春辰如此评价。

艺术家的创作不断地涉猎多种媒材,从装置、雕塑,到油画、纸上绘画,为了此次展览,他还特别创作一件声音/录像装置作品。本次展览包括了大幅绘画、手稿、手工雕刻的物品、陶瓷,以及由泥土、水泥和随机找到的部件混合拼装的雕塑。这些材料中有一部分来自艺术家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不同地方,有一部分来自艺术家对于所谓现成品的长期收集。

这些装置作品是艺术家以视觉的方式,探讨奥地利医生、诺贝尔奖获得者沃尔夫冈·鲍利(Wolfgang Pauli)与瑞士精神病专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于1952年共同发表的著作《自然与心灵的诠释》,以及鲍利对于开普勒的《宇宙奥秘》的反思。借此,艺术家希望与意大利知识分子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就“冷漠”这一话题在二十世纪早期所提出的理论重新连接,通过挑选展出的作品,试图激发一种与观众之间的反复对话,与观众分享一次情感的旅程,共同思考在我们这个充满艺术的社会空间中,什么起着催化的作用。因此,我们讨论的并不是简单的一件展品,而是一次分享的“再次观看”和结构性的重新思考。

这些观点所带来的政治和人类学的内涵,表现在艺术家拉对于材料的选择上,这些材料包括纸板、泡沫塑料、陶土、泥土,以及来自自然界并循环使用的其它材料。这些材料形式进一步表达了一种从具象向抽象,也从抽象到具象,不带有任何清晰界限的审美思路。

展览题目“重游自然之魂”灵感来自于艺术家的速写本,他在上面记录他的思想,包括他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他对自然与环境的重新想象。对于自然世界,艺术家总是传达出一种不确定性和脆弱感,但同时还有他深深的爱。他也强调了记忆在他的生活与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什么时候我们可以不用眼睛去看艺术呢?”策展人王春辰表示,“因为我们相信‘看’的行为,便开始对很多事物轻下结论,以走马观花的姿态来对世界发出判断的声音。特别在艺术领域,常常是以观看为第一原则,以眼睛作为艺术的根本。在此,心(Mind)的作用被大为降低和削弱。”在王春辰看来,米凯勒是用物品思考终极问题的探险家,不是视觉的美化者,“他带给我们的,不是去看,是去用心读。”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的作品是由艺术家在25天里于中央美术学院工作室所创作,“这25天里我每天工作20小时,希望把对中国最直接、切实的感受融入我的创作之中,呈现给中国观众最好的效果。”米凯勒说。

据悉,展览将于假期持续开放至9月11日。

文/林佳斌
图/胡思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