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3日上午10点,“观看之道”王逊美术史论坛暨中央美术学院第一届博士后论坛4-6版块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报告厅举办。王逊美术史论坛是中央美术学院多位青年学者借纪念王逊先生百年诞辰的契机,以“艺文志论坛”系列讲座活动为基础,提出创办的纯公益学术平台;博士后论坛是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开办的第一届学术论坛。本次论坛以“观看之道”为主题,分为六个版块,期望以开放的态度和自由的讨论推动对“观看”这一美术史研究上的关键问题的讨论。
第四版块的主题是“看与见”,主席是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美术史系副主任王云,特邀著名美术史家、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李军教授担任板块嘉宾,4位报告人的题目分别是:广州美术学院黄小茵的《瓦萨里佛罗伦萨故居“诸艺厅”的图像程序》,中央美术学院赵伟的《图中春秋——永乐宫重阳殿壁画背后的门派之争》,故宫博物院王中旭的《乾隆御容画及其“非相”观——丁观鹏〈弘历洗象图〉、郎世宁〈弘历观画图〉研究》,日本筑波大学赵晓雪的《丹青不知老将至——以伊藤若冲〈动植彩绘〉为中心》。李军教授、北京大学博士后吴燕武将和其他发言人一起担任评议人。此版块注重运用图像与文献史料还原作品背后作者意图,帮助我们通过可见的图式理解作品中不可见的意图。
黄小茵(广州美术学院):
乔琪奥·瓦萨里是文艺复兴晚期杰出的画家、建筑师、艺术史家,以及美术教育家。绘 于 1571-72 年间,瓦萨里在佛罗伦萨故居的客厅——“诸艺厅”(Sala delle Arti)——的 壁画系列以图像的形式,反映了瓦萨里的《名人传》中的美术史观,以及他创建佛罗伦萨美 术学院的办学理念,堪称为“一部可视的美术发展史”。“诸艺厅”图像程序由三个主要部分 组成:出自老普林尼《自然史》中的三个主场景《绘画的起源》、《阿佩利斯的画室》和《阿 佩利斯与鞋匠》,五个分别代表绘画、雕塑、音乐、建筑和诗歌的寓意性人物,以及由十三 位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艺术家的椭圆形肖像组成的饰带。本文将探讨以下三个问题:作为客厅 建筑空间的一部分,这组壁画应该按照什么顺序来阅读呢?叙事场景、寓意人物和大师肖像 之间的组合与并置又暗含着什么深意呢?将这组壁画还原到客厅建筑空间的整体中来观看, 又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什么新的启示呢?
(摘自:《瓦萨里佛罗伦萨故居“诸艺厅”的图像程序》)
赵伟(中央美术学院):
永乐宫作为元代著名道教艺术殿堂,殿内壁画承载着诸多历史文化信息。其中,重阳 殿壁画的构制与全真教法派关系最为密切。本文通过对重阳殿东壁“示现金莲”、“甘河遇真”、 “传授秘语”和北壁西侧“度太古”、“太古传衣”及“长春入谒”等数幅图像的探讨,结合 史料分析,于壁画构制时段和动机等问题做出初步解读。......
综上所述,重阳殿壁画构图并非完全源自《重阳真人闵化图》,而是壁画设计者在借鉴 已有图像的基础上,依据时代要求对壁画内容和构成重新做出调整的结果。重阳殿壁画东壁 “示现金莲”榜题的插入和后续图像的调整以及北壁郝大通、丘处机入道部分的构制,均可 说明重阳殿壁画的设计具有创新倾向,其创新背景有可能与出自郝大通法系的孙履道执掌全真教有关。
(摘自:《图中春秋——永乐宫重阳殿壁画背后的门派之争》)
王中旭(故宫博物院):
《扫象图》是明清时期最为流行的佛画题材之一,清乾隆收藏晚明丁云鹏《扫象图》 轴后,对该画颇为重视,不仅在画上御笔题诗,而且还敕令宫廷画家丁观鹏、姚文瀚多次临 摹,故宫博物院藏乾隆十五年(1750)丁观鹏《扫象图》轴(学界一般名《弘历洗象图》) 为目前仅见的临本之一,图中菩萨面相被换为乾隆御容。此外,故宫博物院还保存有意大利 传教士画家郎世宁的《弘历观画图》,表现乾隆观丁云鹏《扫象图》之情形,系根据丁云鹏 图创作出来的新图像。
本文系对丁观鹏《扫象图》、郎世宁《弘历观画图》的个案研究,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 依据如意馆档案、画轴题签等对乾隆敕令画《扫象图》的史实进行梳理;结合画面形式及乾 隆朝宫廷绘画制度,探讨《扫象图》《弘历观画图》的作者及后图的年代;通过对乾隆扫象 图赞的解读,分析二图的宗教意涵。
(摘自:《乾隆御容画及其“非相”观——丁观鹏〈弘历洗象图〉、郎世宁〈弘历观画图〉研究》)
赵晓雪(日本筑波大学):
本文梳理了以日本江户中期画家伊藤若冲的代表作《动植彩绘》为中心的学术史,通 过对母题的调查,着重关注画面的特殊细节与整体 30 幅所处的原境,探讨若冲个人意识与 绘画实用性的交错。具体分析博物学图谱式表现与戏剧性动态的并置,工细写生与超现实美 化的冲突,传统祥瑞图示与装饰性的调和,以及作品与法会的关系,由此辨析若冲的取舍、 调整与变化,可知他在长达近十年的创作过程中并非秉持一种思路、一个标准或一个目的, 而是在形式限制下保持了开放状态,并且不断尝试新的可能性。
(摘自:《丹青不知老将至——以伊藤若冲〈动植彩绘〉为中心》)
编丨余娅
图丨杨延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