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3日下午,西班牙艺术大师爱德华•纳兰霍在中央美术学院7号楼红椅子报告厅,为全院师生带来了讲座《纳兰霍:我的作品与人生》。此次讲座由造型学院王颖生老师主持。王颖生说道:“纳兰霍的作品风格属于错觉写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这种感觉很像中国意象画,所以特别容易引起中国人的共鸣。他在西班牙有现代委拉斯贵支的美称。”
正如王颖生所言,纳兰霍从拥有绘画的天赋,但家境条件无法支撑他进入专业美院学习。1957年,纳兰霍被当地画家阿科斯塔发现,受其鼓励和帮助,进入艺术院校学习。1961年,纳兰霍进入马德里圣费尔南多高等美术学院,至1965年完成绘画专业学习。虽然之后他还去过巴黎、美国,但纳兰霍认为,他一生的生活、创作从未离开过马德里。
纳兰霍在讲座最开始的时候谈到了他对于当代艺术的理解:“当代的艺术陷入了一种误区,似乎什么都可以是艺术,艺术是一种商业,这些观念是错误的。”他说道:“我们称之为艺术的,不是简简单单看到的或者体会到的,它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它取决于每个人对艺术的敏感程度,艺术是自我表达的过程。艺术的商业操作是出于生活所需,但无论如何,作为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必须是心灵所触。”因此,此次讲座中,纳兰霍向大家展示一些他的作品,并且为大家解释创作初衷和创作手法,希望能为观众带来启发。
纳兰霍先为大家介绍了他非现实主义风格的画作。例如DESNUDO EN ROSAS ,这是纳兰霍在马德里美术学院学习的成果,这幅画油画是印象派的风格,没有使用人体模特,完全依靠自己的想象。纳兰霍说:“在这幅画之前我做了很多的人体习作,因此脑子里有很多构思,尽管我之后的创作中用过模特,但这幅画完全没有。”再如《巴黎协和广场的夜景》,但纳兰霍认为,他习惯用人体来表达艺术观点,因此这幅画上有两个人体,实际上并看不出协和广场的样子。
纳兰霍谈到:“最早期的我的画作大部分是现实主义风格,我到巴黎的留学期间给我很大的冲击,我在思考我是应该现实主义创作,还是创作更前卫一些的艺术。”MESA DE PLANCHAR 这幅作品就是纳兰霍巴黎留学回来的画作,纳兰霍认为,这一个世纪之内流派纷呈,要画出鲜明的个人风格,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总有一些非常完美的画作,让我们吃惊,不光是技巧,也包括立意、创意,这样的作品是可以直接打动我们心灵深处的。
接着,纳兰霍讲到了他画作中常出现的镜子、镜像元素。纳兰霍对此阐释到:“我喜欢画镜子,因为它能给我的画面带来延伸感。另一个层面而言,我们通过镜子,能看到过往,能看到反像,这也是我们(艺术家)思考问题的不同的角度。”例如《我的左手》、《梦境空间》、ABRAZO DE DOS AUSENTES 等,都出现了镜子。
《梦境的空间》描述的是在梦境中看见不完整的自己。“画面的后半部分是人物的灵魂,前面只是躯壳,人物被分作现在一段,过往一段,是分离的。”纳兰霍说道,“别人看了都说我有毛病,但实际可能是他们有毛病,比如他们疯狂挣钱,玩手机,玩电脑,对他人的困难熟视无睹。我希望通过这幅画强调精神的东西。”而ABRAZO DE DOS AUSENTES则是纳兰霍很喜欢的一副画,他说道:“镜子里相互拥抱的是主人公的父母亲,下面的男人是一个农民,我想表达的是我的父亲也是个农民,我想对他致敬。”
除此之外,纳兰霍还向观众介绍了他的EL SUENO CON LAS MUSAS、《罗西奥在北部海滩》、LAURA、《神秘的罗拉》、《瓦内莎》、MIRANDO VIENA、LA SOBREMESA EN FAMILIA 等画作,并为我们讲述了他的创作过程:EL SUENO CON LAS MUSAS是一副大画,他为完成这幅大画,画了大量的习作,最终这幅画被马德里索菲亚皇后美术馆收藏;《罗西奥在北部海滩》、《瓦内莎》这两幅画运用的是超写实的手法,将画作的每一个细节深入刻画,营造出一种真实的、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讲座的最后,纳兰霍耐心解答现场观众关于观念艺术、写实主义技法、创作题材选择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此次讲座,美院的师生能够更了解纳兰霍的人生和作品,也对写实主义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文/钟钰炜
图/杨延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