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日,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了两场“中亚佛教美术新识——从巴米扬到犍陀罗”讲座 ,由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办,是“相约丝绸之路”系列讲座之一。
千百年来丝绸之路的精神薪火相传,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2015年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今年是在开好局基础上提出全面推进的落实之年。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加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于2015年6月成立,一年多的时间先后举办了国内外的展览、交流、学术研讨等等一系列的活动。继2015年邀请意大利学者介绍了有关巴基斯坦的佛教考古与艺术研究,今年又有机会邀请到日本学者。总之,中心希望发扬中央美院的传统,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整合国内外前沿学术力量,搭建高端学术平台,开展多区域、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不断的学术交流,为学术研究与交流搭建平台,提供新的视野、思路,建立今天与未来的联系。
第一场讲座全程视频(或点击首页“视频”栏目观看):
宫治昭:回顾巴米扬石窟的调查研究史
第一场讲座由宫治昭先生主讲,题目《回顾巴米扬石窟的调查研究史》,由中央美术学院学报《美术研究》副主编、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张鹏教授主持。
宫治昭:日本著名佛教美术史学者,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龙谷大学教授。先后出版大量佛教美术与考古专著,如《印度美术史》、《印度佛教美术史论》、《犍陀罗佛像》、《日本古代寺庙美术》、《世界美术大全集的印度篇》、《遥远的巴米扬》《佛像学起源》。其中《涅槃与弥勒的图像学——从印度到中亚》和《吐峪沟石窟壁画与禅观》都有中文出版。宫治昭先生从1969到1978年的十年间进行了阿富汗巴米扬佛教遗址的调查,跟随名古屋大学和京都大学的考古队4次调查巴米扬石窟,出版了相关的考古调查报告,他参与的这份巴米扬石窟美术考古报告对巴米扬遗址的记录非常全面。
第二场讲座全程视频(或点击首页“视频”栏目观看):
岩井俊平:巴米扬山谷寺院和食谱的年代学最新研究
内记理:犍陀罗地区出土雕塑的年代新解
第二场讲座由岩井俊平先生和内记理先生主讲,由中央美术学院协同创新办公室主任、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岳洁琼老师主持。
岩井俊平:龙谷大学副教授。岩井俊平先生自1999年开始对中亚多地进行了考古调查,包括乌兹别克斯坦的佛教遗址、叙利亚帕尔米拉东南墓地、阿富汗巴米扬遗址和塔吉克斯坦等地的佛教寺院的保存修复。出版学术专著与论文,如《吐火罗斯坦地域间关系的考古学探讨》、《阿富汗和周边地域的佛教寺院变迁》、《巴米扬佛教壁画的源流和编年研究》《巴米扬遗迹的地下踏查》等。
内记理:京都大学助理教授,京都大学考古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犍陀罗佛教美术、巴基斯坦考古学、中亚考古学。内记理先生常年在海内外进行考古调查,拥有多年田野考古调查经验,也曾调查整理欧美博物馆收藏的中亚犍陀罗佛教文物。他继承了京都大学中亚考古学学脉,通过对雕塑技术史的研究,开辟了犍陀罗佛教美术研究的新视野。出版学术专著与论文,如《犍陀罗雕塑和佛教》、《犍陀罗地区古代山丘历史研究》、《犍陀罗铭文雕塑的制作年代》、《犍陀罗雕塑腕部的接合方法》等。
最后,宫治昭教授向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捐赠了个人学术专著。讲座后双方还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希望建立更多的学术合作。
文/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图、视频/胡思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