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一个艺术家的梦底波涛:《杨先让文集》新书分享会

时间: 2017.4.20

4月19日下午,“杨先让:一个艺术家的梦底波涛”——《杨先让文集》新书分享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贵宾厅举行,分享会由中央美院教授徐冰主持。参与新书分享会的嘉宾云集,包括詹建俊、袁宝林、李化吉、苏高礼、陈文骥、宋协伟、易英、尤劲东等在内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以及徐庆平、傅以新、黄永松、黄素宁、李兆忠等艺术界或文化界的学者、艺术家、教授。因事无法出席该活动的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专门制作了视频表达了对杨先让的情谊和敬意。作为活动主办方、新书出版方的代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公司总裁姜革文先生也到场致辞。

86岁的杨先让先生生于1930年,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美术工作者,他不仅是新中国美术创作的践行者,同时也称得上是百年中国美术史的见证人。此次分享会,他带着自己的艺术经历和情感抒写的四卷本文集《杨先让文集》,以微观历史的方式切入大众视野,与同行者探讨中国美术一路走来的辉煌历程,也与好友重叙往日的款款情谊。

范迪安院长表示,杨先生文集的出版已经在前阶段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热点。杨先生作为一位艺术家、一位艺术家教育家,在长期的艺术探索和教育生涯中所做出很多的贡献,尤其是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关注,对传统文化优秀遗产的保护以及对中央美院培养人才的投入。本次分享的四卷本文集《杨先让文集》,分为《我是岛里人》《三人行》《梦里波涛》《我为主》四册,全景式再现了新中国第一代艺术家、世纪老人杨先让先生的传奇艺术人生。四卷饱含情感和历史记忆的记录既是个人史,也是一部微观中国美术百年人物志与美术史,具有极高的艺术史料价值。

分享会主要围绕三方面内容展开。首先为“往事如烟:与师友同行,为时代造型”。杨先让的人生与中国当代美术的变迁紧密联系,他结识了“为时代造型”的艺术家,如徐悲鸿、齐白石、李苦禅、黄永玉、郭兰英、郭淑珍等,也培养了如徐冰、陈丹青、陈文骥、吕胜中等有着卓越艺术贡献的学生们。分享会上,杨先让与他一生结伴而行的良师益友们共聚一堂,沉浸在杨先让文集所描述的世界,徜徉在已经逝去的人与事的往昔岁月之中。第二、“到民间去:第一个民间美术系”。本段对谈围绕杨先让在民间艺术创作与人才培养方面的非凡经历和成就深入展开。杨先让曾在中央美院版画系任教,主持年画、连环画系,创建“民间美术系”,他把民间艺术提升到学院体系中观察、学习、创作。更是带队十四次走黄河,在丰富的民间土地上挖掘出库淑兰、苏兰花、潘京乐,可谓重新书写了中国美术史。最后部分“遥远的注视”主要围绕中西方艺术观展开。退休后,杨先让在海外宣传中国的民间艺术,在观察对比了中西艺术后,提出中国艺术、中国艺术家应该“以我为主”。分享会上,他也由衷表达了这一想法。他认为中国艺术无须低人一等、妄自菲薄,更不必一味仰望迷信西方,乃至丧失自我。“我为主”便是这种艺术主体性的体现和精神所在。

分享会上,现场的读者近距离与名贯中外的大家进行交流,在故事的点滴之中见证中国近代百年艺术史的变迁。无论是书中朴实真诚的写作,还是分享会上的开朗与坦然,杨先让显示总是有感而发、有话就说,无论是他的文集,还是他与朋友们所分享的珍贵记忆,都可以算得上是一部亲切而富有人性关怀的当代中国美术史。

编/林佳斌
图/胡思辰

图书信息

《杨先让文集》
《我是岛里人》《三人行》《梦里波涛》《我为主》
作者: 杨先让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年11月
荣膺2016《新京报》年度致敬好书(艺术类)

作者简介

杨先让,1930年生于山东牟平养马岛,1939年随家人迁居朝鲜,1944年回国求学,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和创作员,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员,文化部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教授。

曾获美国休斯敦大学亚洲艺术部文化奖、全美华人教育基金会终身艺术成就奖、中国文联第11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等国内外大奖,并被英国大英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和个人收藏。曾出版著作《黄河十四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田野考察报告》《徐悲鸿:艺术历程与情感世界》《中国乡土艺术》《与木刻刀结缘50年:我的木刻版画创作历程》《海外漫纪》《艺苑随笔》等。

编辑出版背景简介

四卷本《杨先让文集》全景式再现了新中国第一代艺术家、世纪老人杨先让先生的传奇艺术人生。

杨先生1930年生于山东烟台养马岛,幼年迁居朝鲜,1948年回国,考入国立北平艺专,成为徐悲鸿的得意门生。他的一生历经时代的风云变幻,结识了众多“为时代造型”的艺术家,如徐悲鸿、齐白石、李苦禅、黄永玉、郭兰英、郭淑珍等,也培养了如徐冰、陈丹青、陈文骥、吕胜中等有着卓越艺术贡献的学生们。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先驱,1980年开始民间考察、梳理中国民间美术,1986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创建“民间美术系”,并开始沿黄河考察民间美术,写出了令人震惊的民间美术考察报告——《黄河十四走》。退休后,他又在海外宣传中国的民间艺术,在观察对比了中西艺术后,提出中国艺术、中国艺术家应该“以我为主”。

杨先生热情豁达,一生淡泊名利,他的写作也是有感而发、有话就说,平实而生动,本色而真实。四卷饱含情感和历史记忆的记录既是个人史,也是一部微观中国美术百年人物志与美术史,具有极高的艺术史料价值。

分册内容简介

《我是岛里人》以作者的成长以及家族的变迁为主线,写他的家族、亲朋、师长、故乡等一些人与事。在杨先让饱含热情的文字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家国情怀,这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底色,更是那一代人锲而不舍的生命追问。杨先让是新中国第一代的艺术家,他对家族的记录,就是对时代的记录,其中的人与物如同他的版画一般,以他情感浓厚的笔触展示给时代。

《三人行》是作者所写的文化艺术界的人与事,写了众多“为时代造型”的艺术家。其中有徐悲鸿、齐白石、李苦禅、古元、邹雅、王朝闻、黄永玉等,更有快要被历史遗忘的艺术家,比如郑锦、王青芳……而顾毓琇、周汝昌、郭兰英、郎毓秀、郭淑珍等或为其挚友,徐冰、陈文骥、韩书力等或从其学,流芳弥远,可谓一个人的中国百年美术史。

《梦底波涛》是杨先让先生对中国民间美术思考、梳理、总结的结晶。杨先让曾在中央美院主持年画、连环画系,创建“民间美术系”,他把民间艺术提升到学院体系中观察、学习、创作……短短数年之间,就培养出了徐冰、陈文骥、吕胜中、韩书力等艺术大家。更是带队十四次走黄河,在丰富的民间土地上挖掘出库淑兰、苏兰花、潘京乐……可谓重新书写了中国美术史。

《我为主》讲述了去国前后的杨先让对艺术本体性的思考。如同一个赤子,杨先让以一个“旁观者”“他者”的姿态超然地、敏锐地观察着西方艺术,对比着中西方艺术的异同,也注视着在西方的华人艺术家。他认为中国艺术无须低人一等、妄自菲薄,更不必一味仰望迷信西方,乃至丧失自我。“我为主”便是其中精神所在,温家宝总理在与他的通信中也强调了这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