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邬桑在威尼斯丨坐公交船前往中国馆

时间: 2017.5.8

这是邬建安第一次来到威尼斯,半夜达到,冒雨寻找住所,极其担心走夜路因没有栏杆而掉进海里,现在还心有余悸。全世界奸商一般黑,第一顿早餐就被坑了一把,仍耿耿于怀。不过威尼斯整体而言是美好的,这里有来自全世界的艺术,有沉淀数百年的历史文化,也有别处难以见到的社会人文,比如这里的公交系统是“公交船”,今年就跟随邬建安的脚步从其住处前往威尼斯中国馆。

邬建安受中央美院艺讯网委托,化身为前线记者,他将持续发回有关威尼斯的最前线报道……

威尼斯,真是一座水城

来到威尼斯……

2017年4月27日,我从北京乘坐航班前往威尼斯参与布展工作,是当地时间晚上到达的。威尼斯这座城市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但偏偏这天下大雨,冒雨找住的地方把我累得够呛。我是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发现这边的胡同比想象的要窄很多,而且那些房子长得都差不多,在晚上特别不好辨别,而且那些意大利语文字也都很长,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12点找到了住的地方,一个叫做“志愿者之夜”的地方。

有一件事情我是挺难理解的,威尼斯是一座水城,但水岸边没有栏杆,要是天黑的时候走路掉水里了多危险啊。据说冬天的时候这边还会涨水,会漫到岸上来,那就真是水跟水都连在一块了。

水边没有栏杆,觉得这样容易掉海里

我们住的地方在圣马可广场周边,距离中国馆不远,十几分钟能达到,还蛮方便的,这边没有什么汽车,烧汽油的车辆基本做运输使用,人员出行主要靠船或者自行车。

威尼斯海军博物馆

这个淡黄色小楼就是我住的地方,其实住宿条件还挺好的,特别是从窗户看过去,能看到一片海湾,但上这个楼很有趣,右边那个小胡同很窄,可能只有一米宽,这条小胡同走进去,最后上楼的楼梯实在窄的要命,最窄的地方连一巴掌都不到。

街边的可直接饮用自来水

一楼是一个小餐馆,第一天下楼吃早餐,感觉被这个小餐馆坑了,一个炒鸡蛋要了二十欧,到现在还耿耿于怀。后来我把这事告诉了隔壁一家餐馆,他们表示这很邪恶,对我表示了同情。

我居住的淡黄色小楼,一层这个餐厅,
坑了我一个20欧元的炒鸡蛋

这边坐船跟我们坐公交车一样,他们也是分几路船,这种公交船倒是很平稳,可能这边岛屿多,没有那种惊涛骇浪,老年人上下船也没有什么危险。当然也有像出租车一样的出租船,但特别贵,起步价就要五十欧。

威尼斯的公交船

前往中国馆……

展馆线路图

这个比较宽的巷子就是军械库主题展的入口,中国馆、意大利馆都是在这个入口进去,这个区好像还有一些其他的国家馆,但我也没弄清楚,意大利馆跟我们是邻居,我经常去串门,就了解的比较多。

从这个入口进入到主题展、中国馆、意大利馆。

在入口要通过检查,要拿护照换一个工作证。我的是黄色工作证,好像是给国家馆工作人员的,另外还有蓝色的工作证,好像是主题馆的,互相不能串。

械库入口的对面,一个是澳门馆,一个是香港馆。

我们每天都会走过这条长长的巷子,这些展览空间用的都是红砖,有些风化的很厉害,我们觉得至少有两三百年时间了,所以还真的是文物,这些砖的尺寸比我们的转要稍微大一号。

长长的小巷

中国馆的场地原来是存油的,所以里面有很大的油管,我们的馆向外一百多米就是海墙了,我也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军械库要离海墙这么近呢,如果敌方军舰开炮岂不一下子就打到了这个油库上?

威尼斯的海墙

就是这种海墙,也有类似垛口一样的结构,有点像长城那种。但它只是一面墙,人没有办法上去巡逻、防卫,如果真要上去还需要很长的梯子,所以这个海墙的功能究竟是什么,我还不是特别清楚,至少不是我们所理解长城那样的防卫工程。

军械库内的建筑确实是苍老,但这种苍老跟我们的苍老气质不一样。可能我们的一座房子老成这样了,我们就会试图给翻新一下,但这里的建筑老了会有一种特殊情感,他们会试图保护这种老朽掉的状态。

走过这个主题展区之后,地面就变成另外一种形式,在不厚的地基上覆盖泥土,再在泥土上铺碎石头,人们走来走去就容易把石头踢走,然后他们就要定期重新铺新石头。这可能也是这个地方的一个特殊需要,因为雨水比较多,这样雨水就容易渗下去。

工人又开始铺碎石头了,可能是为了迎接开幕式吧。

这是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个地方。这也是我每天的必经之路,到现在还不知道是主题馆还是哪个国家馆。房子上面有很漂亮的石狮子头做装饰,还用白色石头做了一个拱形窗洞,还在室内用很粗的钢条做了一个支撑结构,就用这种办法把要倒的墙给加固一下,就这么维持着。这个地方其实左边没有多少空间,万一墙倒下来的话,整条路都会被压住,还是稍微有些危险。

走过那片挺悬的道路一下就开阔起来,有一片小港口一样的地方,有个差不多跟我们一个时间开始工作的女艺术家,岁数也不是很大,她布置的作品都是巨大石头磨成的球,有点像天体星球,球下面能发出一些古怪的声音,我刚开始以为这个石头球是能转的,我还去问她能不能转动,她说:“哎呀,那是下一步该考虑的事情”。

这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个建筑结构,也是在通向中国馆的路上,离我们已经非常近了。这个地方以前可能是用来修船的,现在有一个艺术家在里面安装了一些石头,看上去有一点点像是浮在水面上的感觉,但也不是很像,海浪有时候卷着海带什么的拍向海岸,这些石头就把海带给打伤了,还有一些伤残海带留在石头上面。

来威尼斯有一段时间了,突然发觉这个城市没有多少野狗、野猫,这个地方鸽子特别多,海鸥也不少,还有一些水鸟长得像小号,我就在这个地方看到它们啄小螃蟹吃。

这里就是中国馆的入口了,我们的大门对着一片挺开阔的海域。在中国馆的花园外边有这么一件作品,不知道是这次的展览还是之前留下来的,好多把笤帚竖着长在地上,笤帚旁边还长出了绿草,非常有意思,我不知道是不是艺术家就这么考虑的,感觉这个地你怎么也扫不干净,就在你眼皮子底下长出草,但这种反而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效果。

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参展艺术家邬建安

 

文/根据邬建安口述整理
图/邬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