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自我的行动与自我的反省:“自我批评”于中间美术馆开幕

时间: 2017.6.1

2017年5月27日下午,群展《自我批评》在中间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强调行动与实践的重要性,邀请各位艺术家、策展人和文化批评学者就“自我批评”这一议题展开思考,采用了不同寻常的展览组织结构,由“召集人”卢迎华、罗小茗、苏伟邀请到了王友身、郭娟与郝敬班、李杰、李霭德、Salt Projects(富源、韩馨逸)、Project ViA(姜有美、金廷恩、金秀贞、林钟恩)、韩磊、梁硕恩担任“策展回应人”和“艺术家/回应人”,并由策展回应人分别提出《(北青艺术)办公室》、《边界:探索和侦察》、《多少时间被浪费了》、《声音根据地》、《适当的教导》、《诗的真境:浪漫城市》、《盆景园》、《一个接一个的战争》作为展览各单元主题,邀请到了来自中国大陆、香港以及韩国的27位艺术家参与展览。

作为召集人兼中间美术馆馆长的卢迎华,对“自我批评”在当下的重提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我们所希望实践的自我批评的内涵在于培养自己与自身的关系。我们要讨论怎样回到自身,而不是置身其外,成为现实的他者。既与现实保持‘古老的敌意’,对社会秩序、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保持审视和批判的态度;也与个体和自身始终保持紧张与不协调的关系。不急于回避那种痛苦的、常常令人难堪的深刻自剖,不急于寻找度过尴尬和苦涩的途径,或者缩短这种体验的时间。”本次展览作为一次“临时阵线”,并非为“自我批评”这一主题提供图解或注脚。参与这个主题的每个项目都是一个个思想的星座,在其中不同的关键理念或概念占据着特定的位置。这个展览并不强调包括其中的作品和项目与展览主题的呼应,相反,两者之间是一种开放的关系,没有主次之分。展览使用召集人和回应人的称谓,在表达政治紧迫性的同时,也再次强调了行动起来和实践的重要。

展览开幕当天,各单元项目的策展回应人分别向媒体及现场观众进行了作品导览。

《(北青艺术)办公室》的策展回应人王友身介绍到,这是其个人首次也可能是唯一一次以“艺术总监”的职务身份在美术馆实施的“企业化”艺术项目。作为回应人,王友身自上而下地启动了此次北青系统的“自我批评”,在集团的支持下,召集了业余的“北青艺术家”们以艺术为媒介记录和展现了他们自1992年至今的日常工作和艺术工作的文献、档案、作品和现场,将自己的北青艺术办公室搬至中间美术馆展场,同时把腾空的办公室“置换”为艺术展示空间。观众可以随意走进展厅里的“办公室”空间,并对“办公室”家具内放置的一切资料、文献进行选取阅读,在真正“进入”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北京青年报作为一个系统的“自我更新”。

《边界:探索和侦察》的策展回应人郝敬班在现场导览时谈到,由于接到策划任务之时,她与另一位回应人郭娟都在不同事情上共同经历着某种文化边界的问题,因此将之作为本次展览的单元主题,同时也作为其个人探索边界问题的一个开端。参与该主题的两位艺术家许家维与董星都通过影像作品来关注和探讨其亲身观察到的不同的文化与国家的边界现实。许家维的“回莫村计划”关注着一群生活在中泰边界、在官方历史上失去身份并被遗忘的人。1949年,一支国民党部队由于战败逃往到中泰边界一处小镇上,尽管引起泰国政府的不满,却依然留存了下来,并在70年代被泰国政府雇用为征战军队,由此获得泰国居民的正式身份。艺术家用不同的视角和手法讲述了在这个边界上被历史遗忘的人们的生活状态。艺术家董星的影像和照片大多拍摄于国境线附近,在这里,国家意志与行政权力的贯彻较为松散,国境两侧的边民长久以来过着一种跨境的生活,这种处于边界上的例外状态却也是边民们的日常状态。两位艺术家的作品都是具体而现实的,让我们对于边界的思考也回到具体当中,反思过往对于边界不切实际的想象,提示了一种站在边界上观察他者与自我的思考方式。

《多少时间被浪费了》的策展回应人李杰谈到,来自香港的艺术家王思遨在此次参展的《逆倒》系列作品中,通过对日常场景的戏仿,思考关于创作与纪实的对立、体制与体制下的人等问题,面对香港艺术行业过分追求表态的立场,反思如何回到艺术创作中的个体当中。王美玲的《王美玲》其实是一个并不存在的人,只是李杰偶尔在一些场合借用的身份。在这次展览中,王美玲展出了两张静物素描和朋友送的几个花篮,并在一段未出现形象的采访影像中谈到出国展览、业余创作的经验和体会。

《声音根据地》的策展回应人李霭德表示,该单元是一个展示艺术家如何通过声音介入到现实的噪音实验板块。提出该主题的出发点在于策展人对于视觉艺术中所突出的意识形态的不满,而声音艺术也许能够为这种图像当中的意识形态的消解提供一种可能性。在荣光荣的影像作品中所展现的是噪音与观众之间的一种身体性的关联。影像中的一人不断用小提琴制造难以令人忍受的噪音,另一人由于受到扩大噪音的折磨而不断如拳击般击打噪音的制造者,作品通过令人难以接受的噪音和视觉上的身体暴力不断冲击着观众的身体感官。来自香港的艺术家李颖珊的两段声音作品分别记录了位于香港两地的不同声音,在特殊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下,通过声音传递艺术家对于事件及社会环境的不同情绪。作为具有丰富创作经验的声音艺术家,张立明在此次的作品中展现了其反思声音艺术的自述。

《适当的教导》的策展回应人富源表示,“适当的教导”是以电视剧《西部世界》为潜台词,通过关键词词典和舞蹈影像的形式进一步探讨人类自我认知方式。词典由富源与韩馨逸撰写,舞蹈影像由编舞陈庆东(Alvin Tran)编排。文字与舞蹈在此作为一种表演性的关系,亦可互文性地显露着我们的认知对象,亦可反转或神秘化这些看似已被认识的对象。这是一次模仿认知活动的过程,上述的路径都在参与组成我们不断复杂化的自我界定过程。

《诗的真境:浪漫城市》由来自韩国的策展团队Project ViA(姜有美、金廷恩、金秀贞、林钟恩)作为回应人,同时邀请了八位来自韩国的艺术家参与此次展览。在当下生活的我们与城市的关系,以及结成关系的态度是这一项目的出发点。策展回应人所挑选的这八位韩国艺术家都是从揭开蛊惑人们的城市表面、从真实城市出发来创作作品的。《浪漫城市》通过艺术家对艺术的态度与对城市的介入,构筑假象城市的形态,通过批判和自我批判向我们要勾勒的城市更近一步。这一项目也是对他者、关联、物质世界的框架、商业社会、文化和边界等一系列议题的探讨。

《盆景园》的“艺术家/回应人”韩磊同时作为该项目的艺术家参与展览。韩磊在导览中谈到,盆景园存在于中国某些县市中的大小私家或公共园林中,它们是比自身所依附的园林更加雕饰的现代园中园,当盆景的景观成为观赏者的背景时,观赏者似乎也被映射,成为临时的盆景,这些不断被韩磊引入相机的景深中,并对某种刻意而做作的美学感到排斥。这一景观在韩磊看来从侧面反映了这个时代中国人必须顺应的文化虚像,人们在园林中隔离了自身于现实之外,在人造世界中去临时适应一种最舒适的避世幻觉。

《一个接一个的战争》也是由“艺术家/回应人”梁硕恩双重担任参展艺术家,该作品是梁硕恩创作的关于他的朋友和合作者Warren Niesluchowski的电影,也是另外两部关于Niesluchowski作品的补充。

展览开幕式上,三位召集人与各位策展回应人、艺术家就“自我批评”展开了进一步的座谈讨论,并在开幕式过后,在展览现场进行了两场行为表演,以更多元的艺术形式深入问题的多面。

文、图/韦娴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