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1254-1322)历经宋、元两代,书法超迈唐、宋,绘画开启自宋朝以降时代新风,是对后世书画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重要历史人物。2017年9月6日,一次前所未有的赵孟頫大展亮相故宫博物院,为我们提供了一次走近赵孟頫的绝好机会。本次展出于武英殿的“赵孟頫书画特展”,共有来自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辽宁省博物馆等,整整107件赵孟頫及其相关作品,全面涵盖了赵孟頫一生中书法、绘画等经典作品——行书《秋兴诗》卷、行书《归去来辞》卷、《秋郊饮马图》卷、《水村图》卷等,为我们全面介绍了赵孟頫书画艺术的渊源、成就以及影响。走近赵孟頫,是对一位继往开来的艺术大师的认知,也是对一个时代的重读。
展览分为两期,共四个单元。第一期时间为9月6日-10月下旬,第二期从10月下旬-12月5日(具体换展时间有待正式公布)。其中,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溯本清源——赵孟頫的艺术渊源;第二单元:书画交辉——赵孟頫的艺术成就;第三单元:松雪遗韵——赵孟頫的艺术影响;第四单元云泥有别——赵孟頫书画辨伪。
“溯本清源”单元主要呈现赵孟頫为矫正宋人书风轻肆躁露的流弊,遂以“师古”为号召,力主书学魏晋唐人,追求“尽善尽美”的艺术旨趣,身体力行,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智永以及唐宋名家书作中汲取优长,融会贯通,形成点画精美、结构端稳、神态安详的面目。“书画交辉”单元分为书法、绘画两部分,用大量原作为我们呈现赵孟頫在书法与绘画艺术上取得的非凡成就。赵孟頫的书法时评其“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后人赞之“超宋迈唐,直接右军。”其绘画艺术亦推陈出新,为“文人画”明确了方向,后辈获益颇深。“松雪遗韵”单元展品包括了黄公望、吴镇、文徵明、董其昌、王时敏、乾隆皇帝弘历等创作的书画作品,赵孟頫的艺术观念、笔墨技巧在对当时乃至后世的影响可见一斑。“云泥有别”单元是一个特别的“辨伪”单元,陈列部分真迹、赝品,通过两者比照,为公众提供出典型案例。如将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款行书洛神赋卷》与天津博物馆所藏赵氏大德四年(1300)书《洛神赋》相比,可知此本是在摹、临之间的作品。因其字的结构用笔与赵书基本相同,故可称为“摹”。又因其点画细微处仍无法达到赵书真迹的精致利落,故亦可称为“临”。款书部分则由于是作伪者自造,所以与赵书区别愈发明显。
毫无疑问,赵孟頫的书法与绘画艺术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绘画上,赵孟頫倡导的“书画本同”“以书入画”的观点以及多样的山水创作风格面貌,对后世影响极大;书法上,针对南宋笔法大坏的颓势书风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加以扭转。赵孟頫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的成就可以说是相辅相成,且同笔同法。书与画的内在联系早在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提出,“书画异名而同体”。唐宋人论及“书画同源”主要着眼于理法相通,到了赵孟頫这里,他将二者的关系融为一体,并实践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他曾在画作后自题诗句:“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其《秀石疏林图》是这一观点影响下的代表作品,画中的秀石便是以书法中的侧锋画就,疏林中的竹、树、枯枝则重现了书画中的中锋用笔。
正如展览前言所言:“赵孟頫是元代艺苑公认的领袖人物,其以自己的创作与理论推动了书画艺术的发展,并直接带动和影响了众多元代文艺家,令时代风气为之一新。”但是,就赵孟頫的身份问题(其为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宋朝之后出仕元朝,辅佐元世祖忽必烈),当时乃至现今多有人批评他为失节。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何慕文(Maxwell K. Hearn)在接受“FT中文网”采访时谈到,赵孟頫作为宋朝宗室但出仕元朝是做出了牺牲的,因为赵孟頫非常希望能够做出改变,并改善汉人在新朝的生存环境。从他的艺术创作中何慕文感受到了这一点,对此何慕文在采访中直言:“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够与他彻夜长谈,讨论做出这个选择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如果你仔细研究他的作品,是非常个人化的,富有诗意,也有一点哀伤和孤独,你会感觉到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选择,并在艺术创作中找到了一个避风港。”
文/杨钟慧
(作品图来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展览信息
展览名:赵孟頫书画特展
展览时间:2017.9.6-12.5
展览地点:北京故宫博物院武英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