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0日,艺术家邢丹文个展“爱之囚”在北京红砖美术馆开幕,展览以策展人塔雷克·阿布埃尔菲杜(Tarek Abou El Fetouh)的策展思路为线索,展出艺术家创作至今的摄影、影像、装置以及一批从未亮相的新作。本次展览是邢丹文首次在国内机构举办个展,也是艺术家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作品涵盖最广的展览。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邢丹文似乎是一个艺术的“不安分者”,就读于民间美术专业的她在学校一直画油画,1989年,第一次拿起相机开始纪实摄影创作,之后找到这条最适合自己的艺术表达道路。1998年旅居美国就读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获影像与多媒体硕士学位。其作品多次在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大都会美术馆、保罗·盖蒂博物馆、国际摄影中心(ICP)、蓬皮杜艺术中心、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横滨三年展和悉尼双年展等国际美术馆和双年展展出。2008年,邢丹文从全世界650位参赛摄影艺术家中脱颖而出,成为荷兰REAL国际当代摄影大奖6位最终提名人之一,也是唯一入选的中国摄影师。
本次展览主题“爱之囚”,取自取自法国诗人、作家让•热内(Jean Genet)的同名文学作品。热内专注于社会问题和由此引发的反抗,其书以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他所选择的方式”讲述了作者生活于巴勒斯坦人及黑豹党社会激进分子之间的亲身经历,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诗意和深刻的思想。让•热内的主题给了策展人灵感,也提供一个解读邢丹文作品的特殊门径:艺术家将来自本能的无法扼制的欲望转换为创作欲望,并在创作作品中重构现实,并把自己置于事件中心,带着明显的个人感情接近每一位拍摄对象。
“爱之囚”作为邢丹文艺术创作思路的综合呈现,展览由两大主题构成:艺术家与城市的秘密关系;个人语言描述的1990年代初的艺术家群体群像。而整个展览的节奏,策展人阿布埃尔菲杜将之比喻为音乐和歌剧的乐谱,有着独特的起伏和节奏。个体与城市的关系及思考一直是艺术家持续关注的命题,“墙屋”系列中,艺术家将自己置身于荷兰建筑中,个体形象演绎为一个透过窗户或镜子反射观看城市景观的个体,孤寂独居的形象营造一种孤独美学趣味,提示着观众重新思考一种公共空间与个人空间之间的模糊现实。“都市演绎”系列更是聚焦疯狂生长状态的都市丛林,虽然这丛林只是作为建筑摹本的一个沙盘,艺术家正是在这种现实和虚幻的转换之间放大着城市急剧扩张带来了空虚感。邢丹文也关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结症”,“绝缘”系列作品关注的就是珠三角地区回收电子垃圾所带来的影响,表达了艺术家对城市环境及人们生活状态的关切与担忧。
“个人日记”系列则是艺术家持续观察和记录的诗性作品,展现出艺术家敏锐的感知能力。1990年代的当代艺术创作是一种非传统的地下实践状态,从隐蔽潜伏到走向空间也体现着一种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现实生长经过。邢丹文通过其不安的镜头和视角,不仅记录着当时创作的成果状态,也记录着周围观众的状态,更是艺术家对当时艺术个体和事件的个人视角和情感。整个作品也是展览的“高潮”所在。
本次展览还展出了艺术家特意为展览创作的两件新作《线》和《只缘身在此山中》。其中《只缘身在此山中》是以煤渣堆砌创作的当代山水景观装置,作品构图、节奏有着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画面经营,也有着小桥流水的诗意意境,但整个作品呈现的则是旷地过度开采之后的残破景象,是一种现实的伤痛和疮疤。
城市和自我个体,这是当代生活时刻面对的现实,邢丹文通过镜头实现自己非常个人化的,也是非常独特的现实记录。现实是客观的,也是自我构建的,邢丹文将自己置身其中,表达了身处都市的孤独情感,也捕捉到当年艺术家群体的生态,表现现实的生活、现实的自己、现实的时代。展览将持续至10月29日。作为展览的一部分,红砖美术馆还将与Prestel合作出版画册《爱之囚》和书籍《个人日记》。
文/张文志
图/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