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德国8丨“未来一代”揭“德国8”序幕:“德国艺术在中国”首站聚焦青年艺术

时间: 2017.9.16

2017年9月15日上午11点,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和德国波恩艺术文化基金会主席瓦尔特·斯迈林(Walter Smerling)担任总策划的“德国8:德国艺术在中国”系列展首站“未来一代—德国当代青年艺术”在白盒子艺术馆开幕,首站展览聚焦德国当代青年艺术,由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担任策展人。

“德国8:德国艺术在中国”,作为中德建交45周年重要的文化艺术交流项目,是继2015年在德国举办“中国8:莱茵鲁尔区中国当代艺术展”之后的一次回礼。历经两年多的筹备,该项目终于在2017年金秋时分与中国观众见面,持续一个多月把北京打造为全面了解战后德国当代艺术的城市大画廊。20世纪战后的德国在文化艺术各方面都建立了丰硕的成果,本次大展显示了当代艺术作为普世性的视觉语言所具备的跨文化和跨地域沟通的超越性,也开创了一种国与国之间文化乃至社会交流的新模式与新格局。

本次展览具有显著的样本意义,精选了在德国年轻一代中有代表性的6位当代艺术家的21件作品,涵盖绘画、摄影、装置等不同媒介与形式。这些作品基于新的信息化无边界时代所具备的全球性视野和对当代艺术的再拓展精神,结合德国当代艺术对历史与现实的批判与反思。他们都是德国当代非常活跃的青年艺术家,属于战后德国艺术全面而深入的学术成果所影响的新一代艺术家,代表了德国正在实验和发展中的当代艺术。

阿丽佳·柯维德与迈克尔·塞尔斯托夫的装置、赛巴斯蒂安·里默的摄影、大卫·施奈尔、朱莉德·福格特及马蒂亚斯·维斯切尔的绘画让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于德国深厚的历史与艺术资源的运用,他们热衷于表现通过生活材料,自然现象所反映出的内在世界,强调艺术的形式问题,无论是波伊斯开创的社会性观念艺术,还是追求精神性发掘的德国新表现主义,以及坚持绘画性与现实结合的新莱比锡画派等,在作品中表现他们的各种体验和认知,使情感、色彩、线条、笔触的表现魅力无处不在。

艺术家们借助对材料的熟知、事物的印象,阐释艺术的内在与真实,将个人的情感释放到自由的极致。他们关注社会现实,尊于传统的同时又打破传统,寻求艺术上新的突破,既而选择最适合表现自己内容的物质材料和表现手法来突出主题,通过这次展览让我们感受到德国正在发生的或正在变化中的艺术,他们新的艺术观念和方法,视觉语言的推进,内在情感和精神的表达,可以获得在场和共时性的经验。

“作为展示中国当代正在发生的艺术的主要场所之一,本次选择将德国青年艺术家作品展放在798白盒子艺术馆,放在保留着众多原东德援建时包豪斯风格的工厂空间,具有某种契合和对话的意义。”孙馆长向艺讯网记者介绍道,“德国这一代青年艺术家对战后历史与现实的传承,对当代思维方式的那种理性与严谨,对艺术语言运用上的准确性,对中国的青年艺术家有很好参考意义。”

“这里面参展的几位也是我当时留学德国同时期正在求学的艺术家,基本代表了德国40岁左右最活跃的一批中青年艺术家,包括新莱比锡画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在德国很多地方都有发表和展出,因此这次展览的作品对于我来说非常亲切。对于很多中国观众来说,这次德国8 项目总体的7个展览,是一次系统了解德国当代艺术的重要机会。”参加本次展览开幕式的嘉宾,留德艺术家李迪如是说。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展出至10月31日。

文编/朱莉
图/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