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80年代,英国的珠宝艺术受到英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一方面,英国珠宝设计风格由爱德华时期进入装饰艺术时期,设计材质趋于多样化,制作工艺日益精湛;另一方面,19世纪在英国兴起的女性主义思想直接影响了英国女性珠宝艺术家的崛起,她们将女性的柔美和独立融入珠宝设计之中,让英伦珠宝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女性主义光彩,在英国乃至国际舞台上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17年9月22日14:00,英国当代女性珠宝艺术家乔斯林·伯顿女士(Jocelyn Burton)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为观众带来一场名为“英国女性珠宝艺术一百年”的讲座。讲座由伦敦 Sunny Art Centre负责人孙寅杰先生联合主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助理高高女士担任主持。
讲座一开始,高高女士向观众介绍了艺术家乔斯林·伯顿。乔斯林专攻黄金、白银和青铜的高定珠宝设计,她的作品跨越了不同的创意领域,包括银器、珠宝、建筑照明、金属制品和玻璃器皿。乔斯林·伯顿是世界范围认可的珍贵金属艺术家之一。
联合主讲人孙寅杰先生认为,乔斯林·伯顿的作品华丽而不失简约,柔美而不失独立,闪耀着一种出自女性艺术家的独特光彩,同时,她的作品也充满着创意和戏剧性。在谈及乔斯林的创意灵感来源时,孙寅杰先生讲到:“乔斯林·伯顿十分喜爱中国文化。1963年,还在女校读书的乔斯林发现了一个海贝,她被海贝自然而又美丽的形状所吸引,这让她决心成为一个艺术家。乔斯林把海贝看成了一个宇宙,并且她认为宇宙就是一种气,而这种‘气’则是乔斯林·伯顿创作的灵感。”
在讲座中,乔斯林·伯顿首先向观众介绍了她从学习贵金属技艺到职业生涯开启的历程。在20世纪60、70年代的英国,虽然女性主义已经盛行,但女性地位依然不高,大部分女性只能成为家庭主妇。从女校毕业之后,乔斯林决定学习贵金属的课程,但贵金属的课程只有男性允许参加,甚至在她后来工作的地方中,也只有她一个女性进行贵金属的创作。因此,她在贵金属的技艺学习中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
幸运的是,乔斯林·伯顿在入学第二年,便得到了珠宝界十分有影响力的国际大奖,这给了乔斯林巨大的勇气和信心。1970年,乔斯林的作品在《VOGUE》杂志上登出,引起热烈的反响,由此开启了她的职业生涯。1974年,乔斯林成为英国金匠协会(Worshipful Company of Goldsmiths)的第一位女性荣誉市民与伦敦市政府荣誉市民。此后,乔斯林·伯顿多次受英国女王以及其他英国皇室邀请,为之设计艺术作品。
在创作作品、创作理念和创作方法的分享环节中,乔斯林·伯顿为观众展示了她被收藏于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 Albert Museum)、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金史密斯大厅(Goldsmiths’ Hall)、唐宁街10 号(10 Downing Street)、约克大教堂(York Minster)、菲茨威廉博物馆(The Fitzwilliam Museum)和迪拜统治者之宫(Palace of the Ruler of Dubai)等多个美术馆、博物馆的作品。乔斯林·伯顿 也曾受许多英国名流、伦敦匠人协会(Worshipful Companies of the City of London)以及英国皇家委员会(Royal Families and Nobility)的委托,进行种类多样的作品创作。乔斯林·伯顿所创作的这些作品涵盖了精巧细致的汤勺、首饰、巨大的吊灯,甚至青铜雕塑。“这些作品从样式、到形状、功能再到名字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
乔斯林·伯顿说道:“(我的)大部分作品创作都来自自然的形状,经过构思和艺术处理之后,他们脱离了本身的样子而变得抽象,最后经过加工制作而成一件艺术品。”在创作的过程中,乔斯林认为必不可缺的是创作的手稿,她认为很多珍贵的作品都是来自于手稿,乔斯林建议学习艺术的同学们要学会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除此之外,乔斯林·伯顿还认为,创意来自一种气场,而这种气场来自“丹田”,同时,传统的技艺对于创作是十分重要的。
讲座尾声,现场观众从英国珠宝艺术较德国、意大利珠宝艺术的特色、珠宝品牌的发展策略、贵金属传统技艺以及珠宝与文化复兴的关系等角度出发,向乔斯林·伯顿女士和孙寅杰先生提问,乔斯林·伯顿女士、孙寅杰先生给出了专业且生动的解答,现场问答互动气氛活跃热烈。
文、图/钟钰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