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7日,由中央美术学院、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文明的回响:致匠心”在景德镇陶溪川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协同创新办公室主任岳洁琼、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吕越、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张鹏担任策展人。展览通过玉雕、泥塑、古琴、陶瓷、蜡染、熔铜、服装等形式聚焦当代艺术家对于传统技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阐释当代艺术对“工匠精神”的感悟与践行。
“文明的回响”是中央美术学院发起的致力于探讨传统文化资源与现当代艺术创造关系的系列展览,2017年太庙艺术馆的开年大展为“文明的回响”系列之“中华匠作”,汇集古今匠作精品,对照展出,明晰传承的文脉。在“中华匠作”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展览的主题内涵,提炼延伸出“致匠心”展览。展览策展人岳洁琼介绍,此次展览不仅展示了45位艺术家的作品,更展示他们的人生经验,他们对于传统技艺的研究,其中一些参展艺术家对于传统技艺的实践与思考已经渗透至日常生活。
传统匠作精神一直是艺术领域持续关注的话题,正如展览学术主持范迪安在展览前言所言:中华文明与文化创造中的匠作精神源远流长,无数精深的匠意、精湛的匠思、精良的匠技散发出灿烂的光华,蔚成传承的薪火。这是当代艺术创作与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关于艺术创作与工匠精神、技艺,在当代艺术领域似乎不是最为重要的元素,视觉呈现、理念构成、观念表达是创作的主要关注。甚至在大众生活领域,“匠心”也被批量化的工业大生产逐渐消解。其实在艺术的早期讨论之时,艺术与技艺是分不开的,艺术家与匠人也有着同样的身份内涵。但随着对“艺术”概念的不断认识和解读,尤其是机械复制、图像、3D技术等盛行,“艺术”与“技艺”开始产生距离,甚至认为技无足轻重,“工匠精神”与“匠心”的讨论也愈发停留在工艺的、民间的范畴。本次参展艺术家、高级古琴制作师王鹏谈及文化时认为“文化是在对的时间、空间和对的人做了对的事情”,“致匠心”正是当下应该做的对的事情。本次展览作品不仅体现当代艺术家对于剪纸、玉雕、陶艺等传统技艺的精益求精态度,更体现出他们在重视技艺基础上结合当代艺术语境所做的转换与延伸探索。
本次展览作为“2017陶溪川艺术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景德镇陶溪川展出也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陶溪川在具有丰厚积淀的陶瓷产业厂区重建,“致匠心”在此展出,让绵延千年的传统文化有足够的活力和智慧面对当下与未来,既是对于先贤前辈工匠精神的致敬,也是将传统带入当代语境,有深度地呈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内核与创造文脉,回应时代的要求,为铸就具有高远时代精神和鲜明民族气派的当代文化而砥砺奋进。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17日。
文、图/张文志
展览信息
文明的回响——致匠心
学术主持:范迪安
策展人:岳洁琼、吕越、张鹏
主办:中央美术学院、景德镇市人民政府
协办: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承办: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陶溪川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
马可、王川、王少軍、王雷、王鹏、王颖生、卢征远、宁钢、吕金泉、吕品昌、吕越、吕雄心、朱炳仁、朱景华、乔村、乔晓光、邬建安、刘骧群、汤志义、孙昀、李丹、李枪、李洪波、李展、吴啸海、邱志杰、宋红权、张凡、张伟、张烨、张德峰、陈丽萍、陈琦、邵帆、林存真、欧阳宁明、卓凡、彦风、萧立、曹量、章燕紫、梁渊、隋建国、蒯正華、壁画创作组(孙景波、王颖生、董卓、岳阳、马鑫、梁子川、庄园、孙敏杰)